APP下载

山东省农牧结合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上)

2018-01-17

农业知识 2018年31期
关键词:种养粪污资源化

山东是全国畜牧大省,2017年,山东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487万吨,占全国的9.88%,近1/3的畜产品销往省外,畜产品出口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山东畜牧业在为全国畜产品供给和出口创汇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压力也日益加大。据专家测算,全省主要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等自足率不到40%,大部分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是外源性的;山东以1.63%的国土面积,养活了全国7%人口的同时,还养殖着全国近10%的畜禽,人口和畜禽养殖密度都很高。饲料资源、土地资源和养殖环境已成为制约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推动农牧结合、实现绿色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山东农牧结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种养结合和绿色循环发展,通过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出台《山东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实施整县推进项目等措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效。

1.积淀了丰富的技术储备。

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一线生产者积极探索、努力攻关,通过原始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标准化生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粮改饲等领域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如发酵床养殖、牛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生态养殖模式示范推广、粮改饲等;形成了一些成套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健康养殖技术、节水养殖技术、自动干清粪工艺、雨污分离工艺、干湿分离技术、粪便好氧堆肥技术、畜禽养殖除臭技术、沼气工程技术、粪污全量还田技术、粪水肥料化利用技术、饲草作物种植加工技术等。这些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普及和推广,当前全省80%的农牧循环产业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这些先进技术,与这些技术工艺相配套的设施装备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2.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模式。

各地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利用”治理路径,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粪污处理典型技术模式。一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为规范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总结出“一控四分四防两配套一基本(14421)”模式:“一控”,控制用水量,压减污水产生量;“四分”,雨污分离、清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四防”,防渗、防雨、防溢流、防臭;“两配套”,配套建设储粪场和污水储存池;“一基本”,基本实现粪污的全收集,为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二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按照肥料化、能源化、基质化、清洁回用等资源化方向,形成了粪污全量还田模式、粪水肥料化利用模式、粪便好氧堆肥模式、动物蛋白转化模式等“十大模式”。三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组织模式。因处理主体不同,形成了自行处理、合作互助处理、龙头集中处理、第三方集中处理4种组织模式。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养殖畜种、规模、地理地貌、消纳地多少等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粪污处理模式组合,形成一些具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如山东大地乳业有限公司的“奶牛养殖(乳品加工)—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牧草种植”产业循环发展模式、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家禽健康养殖—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沼气发电、提纯—沼肥还田—有机种植”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等。这些典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山东省畜牧总站获得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四是成立了农牧循环产业联盟。2017年7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联盟——“山东农牧循环产业联盟”,500多个成员涵盖种养企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服务支撑单位等各个方面,为打通种养产业搭建了平台。

3.形成了配套的产业体系。

在源头减排、农牧结合、粮改饲等工作的推进中,配套产业体系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日益完善。一是微生物制剂业快速突起。如山东宝来利来、山东百德生物等微生态制剂公司围绕改善畜禽肠道环境、减少废弃物排放、控制畜禽臭味、替代抗生素使用等开展产品研发,开发出了一系列产品并得到了产业化推广。二是中兽药产业蓬勃发展。如潍诺达、山东华尔康、潍坊华英生物等公司开发出了一系列以中药为基础的药物配剂,据有关专家介绍能替代30%~40%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中兽药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三是专业化的服务业发展迅猛。围绕畜禽养殖废弃物(包括病死动物)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以及土建、施工、有机肥检测、测土配方施肥等,涌现出了一些专门化的公司、组织和团队。与此同时,设施装备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向农牧结合领域进军,研制生产出了各种类型的清粪装备、干湿分离装备、厌氧制沼设备、粪便快速发酵堆肥处理装备、粪污一体化处理装备、粪肥还田设备以及饲草作物种植、收储加工装备等,能初步满足生产需要。四是借助国家政策以及粮改饲等项目的实施推动,草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逐渐形成新产业。山东有天然草场160万公顷,可利用130万公顷;2015年全省规模化种植苜蓿、黑麦等优质牧草8400公顷;2016年新增人工种草3700公顷,草食动物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2017年底,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到87.3%,规模养殖场户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1.5%,种养结合比例达到30%。总体看,种养结合比例不断提高、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循环发展共识不断加强、循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二、山东农牧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山东农牧结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历史欠账多,快速推进的压力较大,一些历史和现实问题亟需破解:

1.种植养殖脱节严重。

山东是畜牧大省,特别是畜牧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以来,畜禽粪便产生量大、产量过于集中;据测算,2016年全省畜禽粪、尿产生量分别为1.09亿吨、0.56亿吨,可加工成有机肥3000多万吨、产出沼气50多亿立方米,价值数百亿元。但由于布局规划不到位、化肥增产的比较优势、耕地碎片化、农村劳动力缺乏等问题,使养殖与种植无法有效衔接,造成了畜禽粪污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充足的畜禽粪肥资源与仅有1.4%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地力现状形成了较大反差。据资料,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作物产量70%~80%靠基础地力,20%~30%靠水肥投入;而山东耕地基础地力对农作物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低20~30个百分点。不仅种养脱节,而且种植、养殖、环保、科研教学等单位之间结合也不紧密,没形成合力,没有建立起种养结合的良性机制。因此,真正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难题要破解,可谓任重而道远。

2.技术体系尚不完备。

整体看,现在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生产与装备技术支撑体系仍然较为薄弱;畜禽养殖污染监测和治理的标准、方法、技术还不能有效满足需要;技术攻关上单项技术研究和突破虽然进展较快,但整体性技术解决方案和集成配套技术较为缺乏。比如,技术上存在畜禽舍干清粪技术落后、圈舍环境控制能力不足、粪尿好氧及厌氧处理效率不高、发酵床技术落地转化应用缓慢、北方地区沼气的连续化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液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更为突出。一些技术模式和工艺我们引自国外,但由于国情差别较大,导致这些技术模式和工艺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人口密度小、消纳地充足的美国,其水冲粪、水泡粪氧化塘处理还田方式就不适合我们;另外,在设施装备水平上良莠不齐,有些设备投资大、有些运行成本高、有些运行效果差,导致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3.新旧问题交织叠加。

一是历史欠账多。过去,由于我们的特殊国情以及发展阶段的局限,为了满足居民“菜篮子”,将过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扩大生产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导致种养业布局不合理、规模不配套。二是由于片面追求规模化和专业化,造成畜禽粪便产生量区域相对过剩,搞养殖的不种植、搞种植的不养殖,宝贵的种养废弃物资源得不到循环利用。三是养殖业者自身无力配套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国家又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造成废弃物资源白白流失。例如,至今很多规模养殖场还缺乏规范的雨污分离设施。四是在粪肥还田上,我们还远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养分管理计划,造成粪肥营养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粪肥施用的积极性。

4.政策支撑亟待强化。

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农牧结合、循环产业发展,但各级财政投入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上的较少,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比如,养猪场污水产量较大,其有机质含量高、COD高,处理过程步骤繁琐,处理成本高,一般猪场难以独立承担污水处理高昂的运行成本。由于养殖业风险大,金融部门对畜禽养殖生产的信贷积极性不高。虽然农牧产业有很好保民生功能和较强的公益属性,但由于对地方财政没有贡献、还带来环保压力,因此在很多地方长期被基层政府忽视甚至排斥,扶持政策更无从谈起,农牧循环产业难以得到健康良性发展。(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种养粪污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