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稻区绿色防控技术效果与分析
2018-01-17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稻鸭共育、二化螟性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等。笔者将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调查及分析总结如下:
一、稻鸭共育控虫除草防病技术效果调查与分析
(一)稻鸭共育除草效果调查与分析
示范区各区田间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 m2,分别于水稻移栽后25 d、移栽后45 d调查常见杂草,计算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采取稻田放鸭控制草害,25 d时除草效果株防效为72.47%,鲜质量防效为76.63%,比化学除草分别高出8.38%和10.89%;45 d时除草效果株防效为86.11%,鲜质量防效为82.12%,比化学除草分别高出22.6%和13.05%。从2次调查结果看,其控草效果明显优于化学除草效果,特别是在鲜质量防效上均高于10%。因此,稻田放鸭基本上可控制住杂草的猖獗为害。
(二)稻鸭共育防病效果调查与分析
通过前两年稻鸭共育区田间调查发现,稻鸭共育能有效预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因此,2018年信阳市特就此项内容开展调查。田间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共调查水稻100丛、20点,每点5丛,调查病丛率、病株率,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通过田间调查分析,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内稻鸭共育相对空白对照区的防治效果为92.5%。主要原因:一是稻田鸭子在取食过程中,来回穿梭,串掉了水稻中下部黄死叶,增加了田间的通风透光作用;二是增加了水稻根系通透活力。稻田放鸭还能取食稻田部分害虫,减轻了田间虫害发生。
二、二化暝性诱剂诱杀螟虫效果调查与分析
绿色防控核心区放置200套性诱剂诱捕器,诱捕器于5月28日放置,7月12日换1次诱芯(根据田间调查,7月12日进入二化螟1代蛾始盛期)。分别在二化螟1代、2代为害稳定后,在示范区对绿色防控区的性诱区、常规用药区和空白对照区进行为害程度调查。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田取20点,每点查5丛,共查100丛。调查记载总丛数、总株数、被害株数。由统计可以看出,二化螟性诱剂诱杀螟虫防效极显著。以示范田和空白对照田相比较,二化螟性诱剂对1代防治效果为96.31%,对2代的防治效果为92.71%,同时对田间天敌保护效果显著。性诱剂诱杀有效的控制了二化螟1代虫口密度,减轻二化螟2代对水稻中后期的为害,同时压低翌年螟虫的发生基数。并且省工、省时、无污染,深受示范区周边农户欢迎。
三、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效果调查与分析
笔者于4月20日安装了1台测报灯,4月22日开灯。接着5月17日安装了10台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我们在二化螟1代、2代为害稳定后,在示范区对绿色防控区的灯诱区、常规用药区和空白对照区进行危害程度调查。调查方法同性诱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太阳能杀灯对二化螟防效更显著。以示范田和空白对照田相比较,二化螟灯诱对1代的防治效果为97.44%,2代的防治效果为95.19%,均略高于性诱区防效,更有效地控制了二化螟一代的虫口密度,减轻二化螟2代对水稻中后期的为害,压低翌年螟虫的发生基数,并且省工、省时、无污染,深受示范区周边农户欢迎。
以测报灯为对象,我们对诱杀的害虫如螟虫等每天进行分检,并统计其灯下虫量。调查统计表明,测报灯下4月25日始见二化螟蛾,稻纵卷叶螟6月16日始见蛾。测报灯对螟虫的诱杀效果较好。
四、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技术效果调查与分析
(一)不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绿色防控区每667 m2用25%咪鲜胺100 g,常规防治区每667 m2用75%三环唑40 g,分2次施药试验。示范区内稻瘟病整体发生较轻,稻瘟病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直线隔丛取10丛稻,调查病丛数;每点随机选取1丛,5月31日在示范区进行田间调查,并记录数据。绿色防控区和常规用药区第1次防治分别于6月5号、6月8号施药,药后14 d调查防效;第2次防治分别于7月23、24号施药,药后7 d调查防效。由于稻瘟病轻发生,所以防治效果不明显。调查统计表明示范区内没有穗颈瘟发生。
(二)不同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于6月5日对示范区开展二化螟1代大田普治,绿色防控区(除性诱区、杀虫灯区外)每667 m2用40 mL核型多角体病毒(20亿/mL)防治;常规防治区用40%毒死蜱100 mL防治。在二化螟1代为害稳定后,对不同区域进行危害程度调查,并记录数,计算防效。从防治结果可以看出,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二化螟1代防效明显高于40%毒死蜱。
(三)绿色防控技术对天敌的影响
在稻田小生态系统中蜘蛛为优势种群,对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不同主推广技术的示范区进行了统一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块田取5点,每点拍查2丛,5点共查10丛,调查和记录田间蜘蛛的数量,折算百丛虫量。调查统计表明,稻鸭共育、二化螟性信息素、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对天敌优势种群蜘蛛的保护作用明显,无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