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耕作方式在新郑市小麦田的试验示范

2018-11-06

河南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郑市苗情出苗率

近年来,随着旋耕面积的扩大,新郑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着耕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降低、抗逆性弱、苗情转化慢等问题。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为今后推广适合新郑市小麦生产的耕作方式提供依据,2016—2018年,新郑市农委安排了耕翻、旋耕、耙实、播前镇压等不同耕作方式比较试验,示范不同耕作方式组合效果,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高质量、规范化播种提供技术支撑。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小麦,由新郑市郑韩种业公司提供。

(二)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8个处理,不设重复,各处理区面积553.5 m2。旋耕机深度20 cm,宽2.5 m。深耕处理采用深耕犁进行机械深耕,耕深平均达到25 cm,宽1.1 m,3个犁面。耙压深度20 cm,宽2.5 m;镇压质量180 kg,宽2.47 m。播种机采用东方红40型拖拉机带(农哈哈牌)播种机,1次作业播种9行,行距18 cm,等行播种。没镇压处理的播深4~5 cm,镇压处理的播深3~4 cm。

二、田间记载与管理

供试小麦品种为百农207,前茬玉米产量在450 kg/667 m2以上。2017年10月28日整地,由于雨季降水量大、土壤含水量大,较2016年整地时间晚16 d。10月28日播种,播种量为14 kg/667 m2,每667 m2底施“桂湖”牌48%(16-16-16)复合肥50 kg,玉米秸秆全部还田。2018年2月10日小麦化学除草,每667 m2用烟嘧磺隆30 g、氯氟吡氧乙酸30 g、3%世玛乳油悬剂30 mL/667 m2,对水20~25 kg。2018年2月20日追施硝铵磷10 kg/667 m2;3月2日每667 m2用吡虫啉50 g、戊唑醇15 g,磷酸二氢钾200 g对水20 kg预防纹枯病;3月10日浇水灌溉1次;5月10日进行“一喷三防”。试验田分别于3月16日、4月20日、5月25日进行观察记载,5月29日成熟收获。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2016—2017年苗情及出苗率

从表2可以看出,2017年试验各处理出苗率比2016年都有显著增长,缺苗、断垄情况比2016年也有所减少。深翻耕+耙+镇压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达到95.5%,比2016年的87.6%增长7.9%;出苗率最低的是旋耕+不耙+镇压,出苗率为85.7%,比2016年的75.4%增长10.3%。

(二)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3实产425.5 kg/667 m2,产量最高;处理8实产359.7 kg/667 m2,产量最低。深翻耕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旋耕处理,镇压处理的产量高于不镇压处理,耙处理明显提高了小麦产量。穗粒数较往年降低,原因在于4月上旬出现倒春寒,孕穗期小麦受到严重冻害;5月中旬连续降雨,小麦灌浆期受到灾害,雨水导致小麦根部腐烂,提前结束灌浆,缩短灌浆时间7~10 d,导致小麦早熟。

四、结论

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旋耕处理有利于小麦出苗,镇压处理有利于小麦冬前分蘖,耙处理有利于小麦初生根及次生根的发育。在8种配套的耕作模式中,小麦产量最高的是深翻耕+耙+镇压。结合2年的受灾情况及处理来看,深翻耕+耙+镇压后,小麦受到灾害的影响较小,产量相对较高。因此,通过2年的对比试验,在新郑市深翻耕+耙+镇压值得大力推广。

表1 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2 2016-2017年苗情及出苗率

猜你喜欢

新郑市苗情出苗率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新郑市
土壤含水率对山西主要阔叶树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新郑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及第9次复查样地地类变化分析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
基施沼肥对小麦冬前苗情及产量影响试验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