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地区鲜香菇节成本增效益集成技术*

2018-01-17班新河魏银初史红鸽李九英孙联合

中国食用菌 2018年1期
关键词:菌棒遮阳网出菇

班新河,魏银初,史红鸽,李九英,孙联合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香菇主产区,尤以“泌阳花菇”和“西峡香菇”较为闻名。2009年以来,河南省香菇栽培规模迅速扩大,香菇产量由2009年的54.56万t,增长到2015年的247.7万t[1],年均增长约59%,但香菇价格一直较为平稳。新鲜香菇因其能保留产品的自然色泽、外形以及盖滑、柄脆的良好口感,市场接受度高,鲜菇销售已成为香菇的主要销售形式。但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鲜菇,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

1 主栽品种

近年来,中原地区重点推广的保鲜香菇品种是L808和申香215。L808由浙江省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选育,于2008年通过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其突出特点是菇形圆正、菌盖厚、菇质致密,菌盖吸水后变化不明显,货架期长,干物质含量高,容易培育优质菇,栽培周期长,出菇期长,配合相应管理措施,可做到周年出菇[2]。申香215是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香菇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了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认定[3]。申香215具有菇型圆整、产量高,第1茬畸形菇少,抗杂菌能力、耐高温能力强,秋栽春节前可出菇等优点,对第2茬菇测试表明,其单菇重、菇厚、菇盖及菇柄直径性状均优于L808,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秋栽申香215最适合的出菇季节是2月~6月,但6月要加强通风管理,培育优质菇。

2 栽培配方

2.1 选用颗粒度5 mm~15 mm的级配木屑

木屑的粗细对培养料的通气性、含水量,以及香菇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等方面影响极大,颗粒度以不刺破塑料袋为前提[4]。西峡县森宝公司开展了不同大小、粒度木屑种植香菇试验,木屑颗粒度在5 mm以下时,生物转化率为75%~78%,木屑颗粒度在5 mm~15 mm的生物转化率78%~83%,木屑颗粒度在15 mm~20 mm的生物转化率只有68%~70%。颗粒越大,孔隙度越高,培养料内水分散失严重,因此加工成的木屑,片状颗粒宜控制在5 mm~15 mm,以使培养料内部的空隙度适宜。

2.2 配方中硫酸镁添加量0.2%~0.4%

2013年,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开展了麸皮、Ca2+(以CaSO4·2H2O计)、Mg2+(以MgSO4·7H2O计)三因素对香菇品种申香605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论麸皮含量13%或18%,当Ca2+含量为0,Mg2+含量在0.2%~0.4%范围内,生物学效率较高(81%~84%);不论麸皮含量13%或18%,当Ca2+含量为1%、Mg2+含量达0.2%时,生物学效率较高(76%、80%),而Mg2+含量高于或低于0.2%,生物学效率均呈下降趋势。项寿南等研究认为,通过选取几种不同浓度硫酸镁替代香菇常规配方中的1%糖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木屑78%、麦麸20%、石膏1%、硫酸镁0.2%的培养料配方为最佳,因其不仅能促进香菇菌丝加快生长,提高子实体产量,而且能显著降低原料成本。因此,使用适量的硫酸镁替代常规配方中的糖,这一新方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5]。

2.3 配方中麸皮添加量为18%~20%

李伶俐等[6]试验认为,麸皮添加量20%为最适香菇L808生长发育的培养料配方。试验表明,香菇L808和申香215栽培最适宜的麸皮添加量为18%~20%,添加量达到22%以及低于18%,产量有下降趋势。

2.4 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50%~55%

以木屑为主料栽培香菇,其含水量以50%~55%为宜。当木屑含水量达到60%时,菌种虽能正常萌发,但菌丝不吃料或吃料很慢,发菌成功率只有约20%,失去栽培意义[7]。

3 保水膜袋应用技术

3.1 应用保水膜袋的优缺点

优点:保水膜袋具有保水功能,应用保水膜袋可以减少喷水次数,保持菌皮湿润,注水较容易。菇体含水量低,利于培育“白面菇”。越夏时减少菌棒菌丝因缺水死亡的机率。

缺点:菇体上偶尔带有少量保水膜,增加出口和加工香菇分拣工作量。

3.2 保水膜袋应用技术要点

使用可随时开、随时停的装袋机或智能装袋机装袋。保水膜袋不扎口,但需将袋口压平敷在料面上。灭菌时温度达到100℃后要维持18 h~20 h。脱袋时,不能割破保水膜袋。

4 智能装袋机应用

采用智能装袋机能精准控制装料量和袋的长度,装袋紧实,生产安全。实践表明,采用智能装袋机和配套自动生产线,有利于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5 灭菌技术

将料袋密实堆码,改为层架适量灭菌,并用数显温度表测量温度。以往每次灭菌约1万袋,灭菌时间约2个昼夜,现在改为层架灭菌,每次灭菌量控制在5 000袋以内,温度上升到100℃时,保持18 h~20 h,总灭菌时间24 h~30 h,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灭菌效果。试验表明,灭菌结束后8 h内,料袋温度仍维持在97℃以上,因此,灭菌停火后6 h~8 h再出锅,在不增加能源的情况下,便于利用有效温度灭菌。

6 简易接种技术

将以往的人工打孔,改为利用角磨机配螺旋打孔转头,进行机械打孔。8月温度较高时,在冷库接种,温度调到10℃以下;9月可在室内或大棚内,夜间接种。采用特制的一次性外套袋,规格为折径22 cm、长63 cm,成本0.02元/个,比装平菇的厚0.0015 cm塑料袋,成本节约一半。在10月至翌年2月,温度相对较低,采用地膜覆盖接种穴,10人~12人接种,每小时可接1 000袋,这种接种方法,相对人工打孔接种、套外套袋的方法,工效提高1倍。

7 安全发菌技术

7.1 控制发菌温度在20℃~32℃

每个发菌场地配备2个~3个数显温度表,做到随时监控菌袋温度。试验表明,L808菌丝在36℃温度下处理2 d后,再在25℃培养,菌丝需要2 d才恢复生长,并且菌丝生长速度变慢,长势明显变弱。高温胁迫引起香菇菌丝抵抗哈茨木霉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最终导致香菇菌棒腐烂病发生[8]。近年来,秋栽香菇因“高温烧菌”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菌棒出1潮~2潮菇后,尤其是补水以后,局部被木霉菌侵染。木霉菌丝从侵染点开始,在菌棒内蔓延,先是长出木霉菌的浅白色菌丝,其后在菌棒表面和内部形成大量的绿色分生孢子,菌棒逐渐变软腐烂,最后报废,还有部分菌棒在补水前就出现退菌。调查发现,出现“高温烧菌”现象,大部分是老产区的老菇农,他们凭借经验,未使用温度计时时监测发菌温度。还应注意的是,“高温烧菌”有时发生在菌棒运输途中,有时是到达目的地后,没有及时卸车引起的。白天菌袋温度在27℃~28℃,晚上可能达到32℃以上,因此,要及早预判,提早降温,防止因袋温升高而烧菌。

7.2 适时脱外套袋

一般在菌丝连穴后脱外套袋,以减少污染。

7.3 刺孔促进转色、增加产量

刺孔是提早转色、增加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采用2次刺孔法,第1次是菌丝连穴后(脱外套袋时)或菌丝长到菌穴背面时,人工刺孔30个,孔直径3.4 mm、深5 cm;第2次是菌丝满袋后机械刺孔50个~60个,孔直径5 mm、深4 cm~6 cm[9]。菌丝满袋后,采用一次性刺孔法时,不同刺孔孔数对转色无明显影响,1次刺孔50个~60个(孔直径5 mm、深4 cm~6 cm),生物学效率较高,但比2次刺孔法生物学效率低约5%。

8 出菇设施

8.1 出菇设施类别

出菇设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暖棚,由茄果类温室改造而成,用于冬季出菇;一类是冷棚,主要是单层拱棚、双层拱棚,为了降温,有的在拱棚顶50 cm以上,架设1层遮阳平棚,有的采用风机水帘进行降温。

8.2 按季节调控出菇设施

不同季节要对出菇设施进行不同的调控,目的是满足香菇出菇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12月至翌年4月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薄膜、薄膜和单层遮阳网或单层遮阳网和薄膜的覆盖方式,12月至翌年1月份,低温、寡照,有时直接用1层棚膜覆盖增温,不要遮阳网。5月~6月,气温回升较快,注意降温遮阴,主要采取2层遮阳网和1层棚膜,或者1层草帘、1层遮阳网和1层棚膜的覆盖方式,同时注意把棚膜拉到棚顶,在太阳不直射菌棒的情况下,尽量把大棚两侧遮阳网卷到棚肩部,充分满足香菇生长对氧气的需要。2层遮阳网对雨水有隔离作用,只是在下大雨的时候才把棚膜从棚顶拉到棚肩。7月~8月,是1年中温度最高的月份,主要是通过调控设施的覆盖物,使其安全越夏。常采用2层遮阳网和1层遮阳平棚的覆盖方式,棚膜拉到棚顶,以加大通风量;在林地内越夏,用1层遮阳网即可。越夏方法有:菌棚覆砂,需保持覆砂湿润;菌棒平摆林地地面,高温时喷水降温;菌棒平摆5层~6层,层间用竹竿隔开,高温时喷水降温,并加大通风量。不管采用何种越夏方法,都应该采取必要的降温、通风措施,不允许菌棒温度长时间超过32℃。

9 出菇管理技术

9.1 出菇管理的目标是培育优质菇

近两年来,在市场引导下,中原地区把培育优质菇作为出菇管理目标,在全国香菇种植规模增大,价格下滑的情况下,中原地区优质鲜香菇价格一直稳定在10元·kg-1~12元·kg-1,获得了较好的种植效益。河南省泌阳县鲜菇交易市场内,收购商对鲜香菇等级划分标准是:一级菇(优质菇)盖径4.5 cm~6 cm,不开或半开伞,菌盖颜色白;二级菇盖径3.5 cm~4.5 cm,不开或半开伞,菌盖颜色白或浅褐色;三级菇盖径小于3.5 cm,不开或半开伞,菌盖浅至深褐色;四级菇盖径4.5 cm~6 cm,开伞,菌盖浅至深褐色;等外菇标准是盖径大于6 cm,开伞,菌盖浅至深褐色。等级每低一级,价格下降2元·kg-1~3元·kg-1。

9.2 出菇条件

首先必须生理成熟或菌棒已经积累足够的营养,其次必须有适宜出菇的外界条件。L808生理成熟后,自然情况下不“轻易”出菇,可根据市场情况、出菇气温条件,适时脱袋、催蕾。申香215生理成熟后,相对容易出菇,但也必须进行催蕾。出菇需要的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菌棒含水量(40%~55%),适宜的温度(15℃~28℃),空气相对湿度(85%~95%),散射光照(300 lx~500 lx),充足的氧气。

9.3 催蕾技术

催蕾是L808、申香215出菇的关键技术,尤其是温度偏高或偏低时,必须进行催蕾,才能多出菇、出好菇。常用催蕾技术是温差刺激、湿差刺激以及振动刺激。实践证明,注水、振动和温差具有叠加刺激作用,出菇温度适宜时,补水后2 d,再进行振动刺激,5 d后会出现较多菇蕾。菌棒含水量适宜时,直接振动也能刺激出菇。每次补水或振动后,对菌棒调头放置,有利于多出菇。常用振动催蕾办法是:拍打、轻撞地面或2个菌棒碰撞等。中原地区夏季温度适宜时,也可对L808、申香215进行催蕾。夏季催蕾技术要点是:关注天气预报,持续5 d的降雨或降温前1 d补水;补水后若没有降温,下次催蕾不再补水,或补水量减少为上次的1/3;补水后应加强通风。

9.4 补水技术

每茬菇采收完毕,养菌7 d~15 d后补水;预防补水过量,一般补至上潮出菇前菌袋重量的80%~90%;阴雨天、夜间、水温低时补水效果好。

9.5 微喷增湿技术

微喷系统由供水系统(水泵、增压罐)、时控开关、电磁阀、管道、微喷头组成,通过时控开关控制电磁阀,可设置每天的喷水次数和喷水时间。微喷系统喷水,若菌棒向地面一侧不能接受到水分,每周至少人工补喷水2次,确保菌棒周身处于润湿状态。

9.6 夏季出菇管理技术

合理遮荫,做好降温、通风工作,创造适宜香菇生长的小气候。采用风机水帘降温到28℃以下,有利于夏季出菇。通风、降温利于培养短柄、色白的菇。夏季一般在拱棚上覆盖2层遮阳网,棚顶50 cm以上再盖1层遮阳平棚,棚膜拉到棚顶或不用棚膜。高温季节,常通过喷水、通风降温,有时1 d要微喷3次~5次,每次5 min左右,并注意微喷与喷水相结合,以保持菌棒表皮湿润。夏季还要做好防大雨的准备工作,防止大雨冲走菌棒。

10 小型冷库的应用

香菇出菇量受天气影响较大。规模化生产鲜菇必须建盖冷库。冷库建造平均单价为370元·m-3~450元·m-3,栽培10万棒香菇,建设90 m3的小型冷库即可[10]。

[1]谭琦.中国香菇产业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2]张少泽,李九英,班新河,等.香菇品种L808周年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2,34(4):35-36.

[3]宋春艳,章炉军,于海龙,等.香菇新品种‘申香215’[J].食用菌学报,2012,34(4):35-36.

[4]黄毅.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项寿南,吴春玲,蒋俊,等.硫酸镁不同浓度对香菇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4,33(1):63,65.

[6]李伶俐,应国华,吕明亮,等.不同麸皮添加量培养料栽培香菇L-808试验[J].食用菌,2015,37(6):32-33.

[7]班新河,魏银初,王震,等.木屑培养料不同含水量对香菇菌丝生长及品质产量的影响[J].食用菌,2014,36(4):32-33.

[8]曹现涛,边银丙,肖新军,等.高温胁迫对香菇菌丝生长及其抗哈茨木霉能力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15,22(4):81-85.

[9]班新河,魏银初,王震,等.香菇菌袋刺孔方式及刺孔数量比较试验[J].食用菌,2015,37(2):40-41.

[10]班新河,魏银初,王震,等.香菇栽培集成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食用菌,2014,36(3):40.

猜你喜欢

菌棒遮阳网出菇
宋六陵的月光
遮阳网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不同遮阳工况下温室作物冠层辐射场与温度场的CFD分析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