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郊零散蔬菜基地无公害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办法

2018-01-17冯咏芳苏生平潘秀萍陆锦凤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400江苏省东台市蔬菜研究所4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零散蔬菜基地菜农

冯咏芳 苏生平 潘秀萍 陆锦凤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400,江苏省东台市蔬菜研究所 400)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各地城郊的土地被陆续征用、开发,原有的菜蓝子基地相应萎缩,大量零散蔬菜基地和菜农应运而生。城郊零散蔬菜基地的出现,不仅加大了菜蓝子基地对城乡蔬菜市场的供应,压降了菜价,保持了社会稳定,同时还为失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了市县财政重建菜蓝子基地的负担。同时,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确保城郊零散蔬菜基地进行无公害生产,对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意义重大。为加强城郊零散蔬菜基地管理,推行蔬菜无公害生产,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无缝监管,笔者对城郊零散蔬菜基地无公害生产中存在的管理难点与隐患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以下分析和思考。

1 城郊零散蔬菜基地无公害生产中存在的管理难点与隐患分析

根据安全监管部门抽样检测结果,由于城郊零散蔬菜基地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容易形成局部面源污染,加之种菜人员缺乏技术指导和专业化监管,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肥料往往使用不当,出现了重金属和农残超标等安全隐患。总结起来,城郊零散蔬菜基地无公害生产中存在的管理难点与隐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城郊零散蔬菜基地属于分布不规范的自然蔬菜产地,大多分布在厂前房后、下水道边、公路两侧,长期受工业和生活污水浸渍、汽车尾气浸染,蔬菜生产环境较差。(2)城郊零散蔬菜基地的经营主体多为失地农民,其中90%以上是超过60岁的高龄农民,他们大多缺乏农产品安全意识,或沿袭传统种植方式,或半路改种蔬菜,或沿用传统的小菜地种植方式种蔬菜,且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有时还使用蔬菜生产上的禁用农药,或农药安全间隔期不符合规范要求。(3)城郊零散蔬菜基地大多为粮菜夹作或树菜夹作,部分菜农虽在蔬菜生产上不使用禁用农药,但在粮食作物和绿化树木防病治虫时使用了禁用农药,这也给蔬菜无公害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4)城郊零散蔬菜大多用基地附近水洗涤后就包装上市,但其基地周边的水源多为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洗涤后的蔬菜虽然表面泥土被清洗干净了,但这样的“污水菜”也破坏了蔬菜的品质。(5)城郊零散蔬菜基地大多属于城镇社区管辖,农户多、分散度高、种植规模差距大,给无公害蔬菜的产地准出监督管理带来了难度。以东台市为例,蔬菜上市高峰时每天的菜农最多可达8000人,分散于50多个城镇社区,且每户种植规模在13~1300 m2不等。(6)城郊零散蔬菜上市销售多为自由行为,不愿服从城市管理限点摆摊销售的要求,有的在城镇后街后巷乱窜,有的在马路边占道叫卖,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破坏了城市卫生环境,同时这部分销售商也无法纳入城市农贸市场准入监督管理抽样检测范围。

2 城郊零散蔬菜基地无公害产销监督管理对策

2.1 超前研究和编制蔬菜种植外移规划

在主动配合编制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宏观调整,逐步将近郊一线基地(第一圈层)的蔬菜种植向中远郊二、三线基地(第二、三圈层)实行战略转移,将污染严重的菜田和种植布局逐步转向花卉、林果、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同时,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重点建设第二、三圈层蔬菜生产基地的水利设施,改善第二、三圈层的蔬菜生产条件,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2.2 切实加强城市物业管理

对私自开发的菜园和拾边菜地,要坚决且即时进行取缔并恢复绿化植被。同时要利用业主委员会、社区居民自治委员会,将擅自破坏绿化、强占公用地种植蔬菜的行为纳入市民道德评议内容,让社会公评公论,共同监督和维护美观和谐的居住环境。

2.3 加强产地普查

加强对城郊零散蔬菜基地的普查力度,对基地内的水质、土壤等要定期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蔬菜种植条件的菜地,要交给城管和社区管理机构,限期并监督改种其他农作物。

2.4 加强对基地蔬菜和上市蔬菜的抽查检测

通过由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3家组成的执法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联合执法行动,开展对城郊零散蔬菜基地的蔬菜和城区菜场及流动菜摊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一旦发现有毒蔬菜,当场就要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的,在依法惩处的同时交由媒体曝光。

2.5 重视做好无公害产品农贸市场的创建工作

重点在城乡统筹和疏堵结合上做文章。(1)凡农贸市场,都要求与乡镇蔬菜生产基地结对共建、信息互通;(2)各级财政设立菜蓝子安全专项基金,对组织时鲜蔬菜安全产销的项目进行定向奖补,重点奖补有利于无公害产品农贸市场创建的关键设施、装备和科目;(3)对宣传媒介,要限令完成一定数量、无公害产品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广告,或采取财政奖补的办法,鼓励其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形成强大的宣传阵势。

2.6 重视做好零散菜地务农人员的退地分流工作

首先,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成适龄农民分流,并通过各级劳动部门积极组织公益性技能培训,帮助离地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其次,要筹措公益性项目资金,结合社会保险全覆盖及适度纳入低保帮助,对老弱病残人员进行妥善安置,让其生活无忧。其三,对既无法获取社保养老又不能进厂就业的部分失地中老年菜农,可通过社区组织帮助,为其寻求新的工作机会,例如绿化养护工、环境保洁工等;对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菜农,要引导低保基金进行困难补助,但也要与弃农行为挂钩;对累教不改、仍抢地种植的菜农则不予照顾。

2.7 重视整顿和整体开发“农夹区”

“农夹区”是工业化、城市化不完善的产物,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副产品,对其处置的关键是预防,即在拟开发前,要求按整体规划开发到位。对不能一步到位的,要实施整体征用,土地闲置时要全部进行绿化覆盖,且征用的补偿费要依法限期到位;对因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地块征用后丢弃的,要由政府买单,在闲地全部实施绿化覆盖。

2.8 加强对城郊零散菜地上菜农的宣传和引导

要加强对城郊零散菜地上菜农进行宣传,如无公害生产管理法律法规、无公害生产技术等,特别是投入品的采购、使用、日常保护等。同时,协助城郊零散菜地上的菜农做好产销衔接,引导他们到无公害产品农贸市场及专区销售。此外,对符合条件的菜地,鼓励其进行无公害产品认证,或通过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集体实施无公害产品认证。

3 关于切实提高城郊蔬菜基地生产能力的思考

加强城郊蔬菜基地建设,有利于稳定菜价,满足本地市场供应;有利于整治城郊蔬菜零散种植现象,克服乱种乱卖的盲目行为,从源头上控制蔬菜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有利于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改善,消解城市污染、污化蔬菜现象,提高优质蔬菜生产能力;有利于培育种植大户,促进城郊农民增收。在切实提高城郊蔬菜基地生产能力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搞好规划,加快城郊蔬菜基地建设

研究表明,我国常年蔬菜基地面积人均需拥有13 m2,按县城20万人口推算,需设有260 hm2左右的常年蔬菜基地,而目前全国范围内蔬菜基地远不能满足市场所需,如蔬菜生产大市东台市的常年蔬菜基地仅有86.67 hm2。因此,蔬菜基地的规划必须从长远考虑,杜绝今年建明年撤的现象发生,必须严格保护蔬菜基地,确需征用的,必须按照先补后征的原则,按征补比1∶1.5的标准在后备基地中补足。

3.2 加强资金扶持,促进保护地建设

对规划的蔬菜基地要给予资金扶持,建设排灌、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对钢架大棚、竹木大棚等栽培设施加大补贴力度,基本做成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农用电接田头的上规模、高标准、设施栽培的蔬菜基地,以提高其生产能力。同时,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农业、工商部门要为基地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的优质服务,以提高菜农利益。此外,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外来资本和本地工商资本进入菜蓝子工程,并通过土地流转,创办蔬菜公司或蔬菜专业农场,建设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

3.3 鼓励创品牌,促进优质优价

对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的种植户,要允许且鼓励其创建自己的品牌,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即可挂上无公害或放心菜的牌子,使其实行优质优价。同时促成农超对接,让名优蔬菜登上大雅之堂。

3.4 抓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推进无公害建设

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使蔬菜基地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标准组织生产。同时,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并指导菜农使用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诱虫器等防治虫害,降低虫口基数,减少用药次数。此外,推广微型耕作机、喷滴管、雾化器等节水灌溉机具,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新、优、特蔬菜品种,丰富菜源,满足居民对时新、营养、多味、健康蔬菜的消费需求。

3.5 强化生产监管,从源头上控制蔬菜质量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并将网格化监管体系延伸至“农夹区”,相应建立集物业管理与蔬菜产地巡查于一体的协管队伍。同时,要坚决取缔违法开发的零星菜地,禁止双高农药进入基地,严格规范使用绿色农药。此外,引导菜农建立田间管理档案,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使每一批蔬菜可追踪溯源,并对生产中和销售前的农产品开展不定期检测,做到检测工作制度化,逐步实行新鲜蔬菜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控制蔬菜质量。

猜你喜欢

零散蔬菜基地菜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写到雪
星星看得见我们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菜农和学问家
凌絮裙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