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蛋鸭感染坦布苏病毒的诊疗与防治体会
2018-01-17杨兆山
杨兆山
(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扬州 225238)
鸭坦布苏病毒感染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自2010年春季以来,我国主要养鸭地区相继暴发,主要引起鸭高热、食欲不振、生长迟缓、产蛋下降乃至停止。引起发病的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称为鸭坦布苏病毒,该病造成约1.2亿只蛋鸭和1500万只肉鸭感染发病,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据科研人员介绍,这种病毒与登革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均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病毒。目前发现鸭坦布苏病毒不仅可以感染引起鸭、鹅等水禽发病,而且可以从鸡、麻雀等分离到该病毒,表明这种新病毒宿主范围广泛,潜在危害巨大。以下主要就接诊的鸭感染坦布苏病毒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合该病流行特点和规律,找出合适的防控措施,保证蛋鸭生产,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8年6 月份我处接诊一例蛋鸭感染坦布苏病毒病例,据养殖户介绍,起初发现为蛋鸭采食量突然下降,后产蛋率严重下降、部分鸭拉绿色稀便,零星死亡,大群观察发现发病鸭瘫痪,站立不稳,行走时双脚向外叉开头部振颤,走路时容易翻滚,两脚呈游泳状挣扎。蹼干燥。我们剖检发现卵巢充血、出血,卵泡破裂,心内膜出血,脾脏肿大,肝脏有充血,经诊断为蛋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发病。
2 流行特点
鸭坦布苏病毒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正链RNA,病毒颗粒呈球形,大小约为 45~55nm,感染鸭群的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15%,该病毒对氯仿和乙醚敏感,不耐热,56℃加热15min灭活,最适 pH值为8.0~8.5。
鸭坦布苏病毒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传播速度快。由于鸭坦布苏病毒病是一种新病,鸭群缺乏针对该病的免疫力,目前开放的、简陋的种鸭和蛋鸭养殖模式导致鸭只的随意调运以及病死鸭的随意扔弃等不规范做法也大大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速度,在中国蛋鸭养殖密集区域呈流行态势。种鸭的普遍发病、污染面的扩大,使得商品肉鸭面临被感染的威胁,产蛋前期(201~300日龄)最易感染,此阶段发病可占50%,其次是产蛋中期,此阶段发病占30%。养鸭越密集,越易传播此病,不到半个月,整个鸭场全部感染几率达90%以上。且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夏秋季节发病较多,主要原因是鸭坦布苏病毒可经粪便、鸟类、蚊子传播,因此在任何虫媒病毒的控制中控制蚊子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然而,由于蚊子的不可控因素,控制蚊子并非易事。对于集约化饲养的鸭场,其邻近和场区内的不流动水、小昆虫产卵处应以杀蚴剂进行消毒,减少蚊虫滋生,另外也有报道称该病可在种鸭、种鹅上进行垂直传播。
死亡多因继发感染。感染蛋鸭光吃料不产蛋,养殖户损失惨重,感染一次,蛋鸭要少产30枚蛋。
3 发病症状
发病多为产蛋鸭,发病季节是8~11月,主要发病在9~10月,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病鸭瘫痪,站立不稳,流行后期有神经症状,表现行走时双脚向外叉开、头部振颤,易翻滚,腹部朝上,两脚呈游泳状挣扎。排绿色、褐色稀便,脱水、蹼干燥。精神沉郁,摇头、食欲减退,表现采食量突然下降,3~5d降到最低,下降到1/3或绝食,每羽日耗料150~170g下降到 40~50g,一般 10~14d恢复到正常采食,发病3~5d产蛋率急剧下降在l~2周内,产蛋量从87%~92%可下降到10%~23%或绝产,发病率80%~100%,死亡率7%~16%,发病持续时间1~2 周,产蛋恢复时间 38~65d。。
4 剖检症状
主要感染产蛋鸭的生殖系统,病变集中在卵巢,卵泡出血、坏死、液化、变性,卵黄变稀,严重时表现为卵泡膜出血,卵泡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粘膜出血、水肿。心肌白色坏死斑,外膜苍白,心肌内外膜出血;脑水肿,脑膜充血、出血,有弥散性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脑部毛细血管充血。心包、胸膛积液,有时伴有肾脏红肿或尿酸盐沉积。肺脏出血,肝脏肿大,多数颜色呈土黄色,脾脏肿大出血,斑驳呈大理石样,有的破裂;腺胃出血,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发病鸭多为产蛋鸭,临床表现体温升高,发病3~5d产蛋率急剧下降,食欲严重减退,部分病鸭脚软或瘫痪,剖检主要病变是卵泡充血、出血、破裂或变性,脑膜充血、出血等,初步诊断为鸭坦布苏病毒感染。
病毒分离鉴定是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病鸭的脾脏、卵泡膜、脑等组织适宜分离病毒。具体操作:勾取病鸭的脑、卵巢、脾脏和肝脏组织作为分离病毒的材料,按1:5~10的比例加入灭菌缓冲盐水匀浆后过滤除菌,经尿囊腔或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接种SPF鸡胚、鸭胚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物分离病毒。对分离病毒进行血凝试验,无血凝活性。该病毒初次分离成功率低,初次接种禽胚没有出现病变和死亡的要收集尿囊液继续盲传3代。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用于该病的确诊,报道的方法有RT-PcR、套式RT-PcR、荧光定量RT-PcR、RT-LAMP等。
6 防治对策
6.1 饲养管理 本病为病毒性传染病,因此应侧重预防和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全进全出封闭式养殖模式,杜绝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减少应激因素对鸭的刺激,建立健全卫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加强环境控制,每日用聚维酮碘液对鸭舍及用具消毒1次。避免蚊虫叮咬以及野鸟与鸭的密切接触。集蛋筐不要交互使用,对从外面回到鸭场的集蛋筐应消毒处理后再用,防止带入病毒。疫病流行期间,做好封栋、封场工作,搞好饲养人员的生活安排,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必须隔离。病死鸭及时隔离、治疗,污染场所、器具、运输工具等及时消毒。减少各种应激,疫苗接种时要慎重,注意天气变化,及时采取防寒保温等应对措施。病毒对酸、乙醚及去氧胆酸盐、胰酶、热敏感,可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有效的消毒措施。
6.2 疫苗预防 有效的疫苗预防是必不可少的,从发病情况看,防疫跟不上的养殖场损失大,目前市场上有鸭坦布苏病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通过检测病毒中和抗体,开产前免疫活疫苗优于灭活疫苗。5~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进行首免,两周后进行加强免疫一次,开产前2~4周进行第三次免疫,鸭群处于感染高发期时采用弱毒疫苗用于紧急接种。据了解,研究人员还将分离到的鸭坦布苏病毒分离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纯化,获得一株对鸭无致病性的毒株,该毒株不能经鼻腔感染易感鸭,也不能在鸭之间进行水平传播,但经肌肉接种却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低剂量即可激发出高滴度中和抗体。
6.3 药物预防 鸭群可适当添加多维及中药如清温败毒散、黄芪多糖、双黄连等对症治疗,轻泻肝火、健脾类的中药制剂在本病的防控上有积极作用,均以提高鸭群抵抗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