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军队三级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水平调查分析

2018-01-17张伟红史振娟白晶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职业倦怠护士

张伟红 史振娟 白晶

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其为病人服务的质量。国内相关的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就诊人数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1]。以往的研究显示,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高危因素较多,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护士在高压工作之下,十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未及时调整,很容易引发疲劳、情感疏远、护理质量差等工作倦怠的情况。研究发现[3],军队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且严重程度令人担忧。尤其在军队体制改革背景下,护士作为军队三级医院的主力军,无论是军人还是非现役文职,亦或是人事代理制护理人员均面对着进退走留问题。因此,本文对某军队三级医院240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倦怠水平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军队三级医院240名女性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40名女性群体作为对照。

1.2 调查方法 在2016年8月至11月采用整体抽样法,护士组共发放2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6份,回收率98.33%;对照组共发放2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5份,回收率93.75%。

1.2.1 问卷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心理健康状态、工作倦怠水平。

1.2.2 调查标准 心理健康状况使用SCL-90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12项)、人际关系敏感(9项)、抑郁(13项)、强迫症状(10项)、焦虑(10项)、敌对(6项)、偏执(6项)、恐怖(7项)、精神病性(10项),其他7个项目主要反应测试者睡眠及饮食状况。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因子单项分≥2表示该检测者有该因子相关的症状表现,统计≥2分的项目数,表示受测者出现症状表现的阳性项目数量[4]。

工作倦怠水平使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该量表包含情感疏远、情感耗竭、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22个项目,每个项目用7级评分法。低度倦怠包括:情感耗竭得分小于19分,去人格化得分小于6分,成就感降低得分大于34分;中度倦怠包括:情感耗竭得分在19~26分,去人格化得分在6~9分,成就感降低26~34分;高度倦怠包括:情感耗竭得分大于26分,去人格化得分大于9分,成就感降低得分小于26分[5]。

1.3 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使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表1) 护士组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大于对照组,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则小于对照组;护士阳性项目数量大于对照组[(31.07±9.94)VS(24.3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士工作倦怠程度(表2) 情感耗竭导致高度倦怠的有122人(51.69%),情感疏远导致高度倦怠的有125人(52.97%),成就感降低引起的高度倦怠人数最多,为141人(59.75%)。

2.3 两组人员工作倦怠水平比较(表3) 护士组情感耗竭、情感疏远分均高于对照组,成就感降低分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s) 单位:分

组别护士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36 225总分 躯体化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强迫症状 焦虑140.78±52.91 1.58±0.63 1.41±0.61 1.60±0.65 1.75±0.70 1.53±0.52 124.34±50.86 1.36±0.45 1.58±0.63 1.44±0.52 1.56±0.54 1.42±0.41 3.398 4.296 -2.943 2.91 3.252 2.514 0.001 0.000 0.003 0.004 0.001 0.012组别护士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36 225总分 敌对 偏执 恐怖 精神病性140.78±52.91 1.60±0.64 1.51±0.52 1.38±0.41 1.42±0.53 124.34±50.86 1.47±0.54 1.40±0.45 1.24±0.38 1.28±0.36 3.398 2.351 2.424 3.798 3.302 0.001 0.019 0.016 0.000 0.001

表2 护士工作倦怠程度[n(%)]

表3 两组人员工作倦怠水平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人员工作倦怠水平比较(±s) 单位:分

组别护士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36 225情感耗竭 情感疏远 成就感降低30.02±8.89 11.35±4.87 23.24±6.05 21.43±7.54 7.15±3.18 34.58±8.42 11.163 10.907 -16.664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3.1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心理健康评分高于正常成人标准,提示护士心理健康自评存在较多问题,大部分护士均有出现身体不适、强迫症、抑郁、与人交流不自在、对患者有敌对心理、妄想、猜忌、焦虑、幻听等多种症状,可能与现在患者日益增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的工作量较大有关[6]。护士的任务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不但需要掌握丰富的护理知识,还要能够熟练操作各项护理仪器和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而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遭受的压力已逐渐具有职业性危险[7]。有关研究表明,所有医护人员当中,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8]。由于护士是接触患者及患者家属较多的岗位,其受到的压力大部分来源于患者及患者家属。工作量的增大及患者或家属的不理解,也是造成护士心理无法平衡的原因。与同年资的医生相比,护士缺少更多的晋升渠道和提升自我的机会,无法体现自我价值。即时提高了学历,但护理工作量仍然繁重,且月收入并未见大幅升高,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引发了护士心理的不平衡。

3.2 护士工作倦怠程度达到较高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51.69%的护士在情绪耗竭上表现出高度倦怠,52.97%的护士在情感疏远中表现出高度倦怠,而成就感降低的高度倦怠的护士群体更是占比高达59.75%。情绪耗竭高度倦怠提示护理人员对过度消耗自身情绪和生理机能的认同感较深;情感疏远高度倦怠说明护士为患者服务时的客观反应;成就感降低高度倦怠则说明护士对工作的热情不再,自我感知能力下降、更倾向于对负面批评家自己的护理工作。本研究发现,护士情感耗竭、情感疏远、成就感降低等水平均较差,说明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消耗了大量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加重了自身的耗竭感,成就感降低会引起护士在工作中表现出冷漠、敌对、缺少同情心等症状。

既往研究中表明,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职业倦怠感水平较高,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9]。随着年龄增加,工作年限的增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会逐渐好转。工作倦怠感能够较为明显的预测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情绪耗竭、情感疏远、成就感降低都是可能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护士的工作倦怠感越严重,其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就越多,即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护理工作繁重和高风险性是引起护士心理压力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10]。医院应该多多关心在工作中明显存在倦怠感的护理人员,关注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并对其进行干预措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

3.3 护士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 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人性化管理护理工作,护理工作责任重大,工作繁重,所以管理人员要及时关注护士的心理状态。定期安排护士参加心理专家讲座,安排一些集体性的减压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户外野炊、户外运动等。组织护理人员会议,讨论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倾诉寻找解决办法,从而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11]。定期培养护士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加深护士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激发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注重培养护士的抗压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加强学习心理保健知识,科学地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个别护士在工作中出现高度倦怠的情况,要及时积极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从积极正面的方向引导护士,提高护士的心理耐受力。及时给予心理压力大、有抑郁倾向的护士休假,放松心情,有利于自我恢复。建立护理工作奖惩制度,将护理工作责任到人,用奖励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及时表扬表现好的护士,提高护士对成就感的感知能力。

[1]方必基,刘彩霞.近5年我国护士心理健康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7,32(5):1-4.

[2]韩燕,陶长红,李彩君,等.三级医院护士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4):4921-4926.

[3]张庆玲,刘明华,褚玲玲,等.军队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25):2329-2330.

[4]江俊,王智,刘卫华.护士职业倦怠压力源及其相互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6,28(1):130-132.

[5]刁文丽,穆慧娟,李爽,等.辽宁省城乡不同类型卫生机构人员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8):1020-1023.

[6]李艺艺,李丽萍.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34(5):357-360.

[7]朱月梅,张彦,刘冬兰.心理干预对普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倦怠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6,32(6):733-735.

[8]马玲,王金祥,李昊,等.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8):712-715.

[9]张琦,王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0):2375-2380.

[10]姜兆权,张会君.护理人员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3):267-270.

[11]李婷婷.改善护士执业环境关注护士心理健康——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3):295-296.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职业倦怠护士
最美护士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