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代黑釉凸线纹罐鉴赏

2018-01-17唐山博物馆063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釉瓷磁州窑窑址

(唐山博物馆 063000)

唐山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金代黑釉凸线纹‘张’字罐,1976年唐山市丰南钱营出土,罐高26.5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0.5厘米。厚唇、短颈、弧腹、小圈足,腹部饰竖棱凸线纹八组,每组四条。肩部饰叶形双系,系上戳印有“张”字铭文。罐通体呈黑色,釉色乌黑匀净,漆黑光亮。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陶瓷长河中,黑釉瓷器是出现最早的品种。早在东汉中晚期就已经出现,而后跟随着及历史的脚步不断发展成长。黑釉瓷器呈色剂主要是铁元素,由于釉中含铁量较高,致使釉色很深。反之,剔除了釉中的铁元素瓷器就会呈现白色。但在釉中含铁量的高低差异以及窑炉中烧成温度及气氛变化等不同因素影响下,呈现的颜色有时也不尽相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社会风气开放,斗茶之风盛行,黑釉瓷器得到了空前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黑釉一般分为普通黑釉和花色黑釉,其中福建建阳窑所产的油滴、兔毫、玳瑁釉瓷器即属花色黑釉。而这件黑釉凸线纹罐是磁州窑烧造的黑釉瓷器。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址分布广泛。《随书》记载:“开皇十年(590年)置慈州”,唐代改为磁州,磁州窑因此得名。磁州窑创烧于北朝,到宋、金元时达到鼎盛时期,明清继续烧制,至今窑火不熄。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共有17处古窑遗址。磁县的漳河及其支流分布着以观台镇为中心的观台、冶子村、东艾口村、中家庄、观兵台、荣华寨、南莲花村、青碗窑、白土村和北贾壁村等10处窑址,以临水窑、彭城窑为中心的滏阳河流域分布这临水、二里沟、河泉村、常范庄、富田村、义井村和彭城7处窑址。在各个窑址的附近,烧制瓷器的瓷土、燃料和颜料等矿藏丰富,而且紧邻漳河、滏河,水资源充足,即为瓷器烧制创造了便利条件,也为瓷器烧成后向外运输提供了天然便利。古代磁州窑黑釉是由当地特有的黄土所淘制的釉,烧成后呈色乌黑油亮。磁州窑自北朝创烧,纵观其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时期均有一个代表性窑址。第一阶段为北朝时期,以曹村窑遗址为代表。第二阶段为隋唐时期,以临水窑为代表。第三阶段为宋金时期,以观台窑址为代表。第四阶段为元明清时期,以彭城窑为代表。唐山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黑釉凸线纹罐即为磁州观台窑所烧制。在磁州观台窑窑址曾有同类黑釉凸线纹“张”字罐标本出土。金代观台窑最突出的成就就是装饰。经过五代末、宋初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装饰技法最为丰富,印花、刻花、贴花、镂空和凸线纹装饰等。此罐凸线纹纵向竖排,在黑釉的衬托下,凸线部分呈金黄色或黄褐色。关于凸线纹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沥粉做杠法。器物坯体晾干后,以白色泥条或或化妆土用类似漏粉条的方法立粉作杠,或将修整好的泥条堆塑至器物上,然后施透明釉或黑釉入窑烧制而成。由于釉在高温下的流动性及白泥条高出胎面,白色凸线纹上的黑釉经高温熔融流往低处露出白色粉料或黄白色的化妆土,在黑釉器物的表面便呈现出多道白色、黄褐色或略带酱色的突起线条。二、压印作棱法。利用工具在半干的还体上修(压地起阳)出瓦垄状的凸线,然后施黑釉。由于凸显部位挂釉较薄,接近胎色,烧成后呈褐黄色或黄白色。三、二次施化妆土法。其制作方法较为简单,是在器坯施化妆土时用叠压方式将化妆土等距离地施于器坯,经过多次刷制的部位就会明显高于器表,然后在施以黑釉入窑烧制而成。纵观多处窑址出土或征集的同类凸线纹黑釉罐,其凸线纹装饰方法几乎无二,只是竖线纹的排列方式略有不同,或周围满饰或成规律分组。此外凸线纹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在实际使用中还兼具防滑便于拿取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次罐的肩系两面均戳印有“张”字铭文装饰。

文字装饰是磁州窑一大特色。据专家考证,磁州窑的文字装饰技法是继承了唐代长沙窑的文字装饰传统,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文短句,磁州窑在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字装饰,最初只是在器物底部书写窑号或订购者的姓名及用途,以后逐渐在产品上出现诗词歌赋、俗语、吉祥语和警句累的文字装饰,至金元时期达到鼎盛。明代由于官窑的设立,文字书法创作装饰受到影响。其中文字装饰最多的品种是碗和瓷枕,其次是瓶、罐、坛、盘和壶等,从形式上分为独字装饰、多字装饰和和书画诗文相结合的方式。次罐即为单字装饰的产品。据考证“张”字应为磁州窑制瓷作坊的标记,如“张家造”、“张家窑”、“古相张家造”、“相地张家造”、“张家枕”、“张大家枕”等。“张家造”标识从北宋开始就已出现,延续到了元代,使用时间长达三百年之久。以现有资料看“张家造”款数量最多,而带纪年款的仅有一件,甘肃省博物馆藏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白地黑花长方枕。这些用文字作装饰的产品再现了当时磁州窑生产的盛况和各个窑厂、窑坊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也可视为产品商标的新发明。进而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品位与社会价值。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民窑特色,广泛分布和深远的影响,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它开启了一代陶瓷装饰绘画艺术和技法之先河,对后世青花瓷和五彩瓷器产生了深远影响。此罐无论是在造型亦或是装饰上都具有浓郁的民间瓷器风格,同时也印证了磁州窑器型多以生活用器为多,极度诠释了磁州窑作为北方第一大民窑的领军地位。

猜你喜欢

釉瓷磁州窑窑址
黑釉瓷的当代创作与烧成实践
黑釉瓷的工艺研究
黑釉瓷的审美与文化
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福建泉州辽田尖山、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磁灶窑及其外销执壶的器型特征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