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嘉靖年间日本遣明使在宁波的文化交流活动
——以策彦周良的《初渡集》为例

2018-07-12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100089

大众文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笔谈士人诗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100089)

一、前言

明朝洪武三年(1370),中日两国断了几百年的国交重新建立,此后,中日间人员往来频繁。其中,由室町幕府派遣的遣明使团就多达10几次。1p89在明代中日交流的过程中,宁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明朝规定,日本使者到达中国后,必须在宁波等候上京许可,办理朝贡的相关手续,然后再北上谒见皇帝,谒见完毕后返回宁波。宁波及其周边地区代表的江南文化也因此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日本入明遣使人数众多,限于篇幅,本文选取策彦周良的入明经历为例,探讨日本遣明使在宁波的文化交流活动。

策彦周良(1501-1579),日本丹波(京都府)人,俗姓井上,字策彦,名周良,号谦斋禅师,京都天龙寺塔头妙智院高僧。策彦18岁剃度,后成为天龙寺妙智院主持。1p89明朝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晴派遣策彦周良为遣明副使进贡明朝,策彦于嘉靖十八年(1539)从博多出发抵达宁波,两年后回国。嘉靖二十八年(1548),策彦周良又被任命为正使,率使团进贡明朝。在日本派遣的入明使者中,策彦周良尤为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他有两次入明朝贡经历,并且分别担任使团的副使和正使,出使经验丰富,级别较高;还由于策彦周良留有详细的出使日志《入明记》(即《初渡集》和《再渡集》),其内容相当丰富细致,反映了明朝中日交往的具体情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策彦周良第二次出使时,正值浙江巡抚朱纨厉行海禁之时2p60,对于日本使者与当地中国人的交往也有所限制,因此《再渡集》中的记录较为简略。本文主要以策彦周良第一次出使时的记录(即《初渡集》)为中心进行探讨。

嘉靖二年(1523)发生了“争贡之役”后,明朝政府加强了对于日本使者的监控,并且有意限制日本使者的活动范围。经过策彦周良恳切的屡次争取,使节团官员终于在到达宁波一个月之后,获得了外出活动的许可。策彦周良也由此开始了与宁波城中各种人士的交往。

二、策彦周良与宁波士人的文化交流

与策彦周良与佛教界的交往相比,他与宁波士人的交往要显得更加频繁。策彦身为入明使,出于职务需要,经常出入衙门官署,又有大量的时间在宁波停留。最初因为条例限制而有所顾虑,对于出访尚且比较节制,后来发现宁波当地士人满怀热忱、诚心以待,而官府又不多加干涉,于是出入渐渐频繁起来。在《初渡集》中,记录了众多与策彦周良有过交往的宁波士人,有谢国经、赵一夔、赵一元、太医张古岩及其兄弟、戴子望、范南冈、方梅厓、李养轩、全仲山、王惟东、柯雨窗、丰坊(解元)、若干不知名的秀才等人3p172。他们有的是现任官员,有的是乡居的官宦,有解元,也有普通士子。可以说策彦周良在宁波期间广泛地结交了各个层次的官宦士子,这也是其出访经历的一大特点。

策彦与这些宁波士人结识的途经多样,有许多是对方慕名主动拜访,例如谢国经和赵一夔赵元之兄弟,以及戴子望、张东津、钱龙泉(也称三秀才)等。据《初渡集》记载,嘉靖十八年七月初九日,秀才拜访日本正使和尚,并与策彦对谈。策彦起初有些不知所措,见此,秀才在笔谈中写道:“我辈俱学中人,闻公有斯文之雅,特来拜,何不我礼。”策彦于是迅速回礼。在后面的笔谈中,秀才还称赞策彦《定海坐雨诗》中的“打蓬风雨亦诗声”一句甚佳。2p61可见,宁波三秀才在此之前就已经对策彦周良及其诗文有所了解,不仅听闻策彦的“斯文之雅”,还仰慕其文才,所以主动谒见。

策彦还通过诗文的酬唱与士人结识,与其好友柯雨窗的结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柯雨窗是宁波文人,著名书法家丰坊的门生,擅长诗书画,后与策彦周良交往很深,然而其结识却是从未谋面的酬唱诗歌开始的。嘉靖十八年(1539)年七月二十一日,策彦访范南冈家,并献诗感谢其来访,范南冈之子有秀才代其而和。后来柯雨窗来书通音问,并寄来范南冈诗之韵以贻,惠以《古文大全》两册、小画一方,策彦才知他就是那日在范南冈家所见之人。此后,柯雨窗又赠《怡斋赋》以及图一幅。而策彦也致书柯雨窗,以表答谢。一个月后,策彦又来到柯雨窗的住处登门造访,两人即兴赋诗,赠送礼品等。2p62在《初渡集》中有大量这种以诗文结识友人的例子。策彦对于来信和书简一概都积极回应。同时,宁波所在的江南地区人文兴盛,人才如云,希望与之切磋诗文的士人为数不少。像这样通过投书的方式传递互和的诗文、互相赠送书籍,不仅实现了成果的交流,还避免了许多繁冗的应酬,节省了彼此的时间,也使得以文会友的交流更加单纯。

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先与策彦周良认识的人辗转介绍而结识的。例如,宁波文人周莲湖、卢月渔、范葵园都是柯雨窗引见给策彦的。1p177此外,还有一些人原本是策彦一行中的居座、土官、从僧等在宁波的朋友,后也与策彦结识。例如,策彦周良的同门师兄钓云也在本次使团担任副使,钓云十二年前与绍兴府官员骆邦翰相识于绍兴,此次骆邦翰来拜访钓云,好友久别重逢格外欢喜,而策彦周良也一同作陪,骆邦翰与策彦二人通过笔谈交流后结为好友。策彦还与骆邦翰进行了一番关于友情的问答,策彦问:“今自而后,阁下如以余许忘年之友,其交虽有新旧之异,其情岂有浅深之分乎。”骆邦翰答曰:“人虽有新旧,其情则一也。”1p90一问一答之间,充满了真挚的感情,也由此可见策彦周良高超的交际能力和强烈的与当地士人结交的愿望。

与策彦周良交往的宁波士人也有不少是功名显赫、颇具声望的,有的是策彦慕名主动结识的,例如解元丰坊。丰坊是宁波府人,出身官宦门第,其本人为正德十四年(1519)浙江乡试解元,嘉靖二年(1523)进士,著名书法家、文人,在策彦周良到宁波时,丰坊已经从任上辞告回乡十年。丰坊的诗文、书法、学问早已久负盛名,并且名声已传到了日本,策彦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锁定”丰坊为其联句《城西联句》作序。为了求得丰坊的序文,策彦周良请其门生柯雨窗从中斡旋。丰坊起初因心情低落无心作序,将稿子退回,后来在柯雨窗的恳切请求之下,终于答应为策彦作序。2p66丰坊撰写的《城西联句序》被策彦带回日本,现存于日本天龙寺妙智院内,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从策彦一心要与之结交并求序的经历,可以看出策彦对明朝著名文人的钦慕之意和虚心好学的精神,对于像丰坊这样学养卓著的饱学之士,策彦十分渴望与之结交,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其肯定。

从策彦周良与宁波士人的频繁往来和紧密交流互动中,不难发现日本在文化领域的进步。虽然中日两国文人互赠诗文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在以前是以中国诗人赠给日本使者居多,日本使节回复得少。而在明代中日以文会友的直接互动中,两国文人双方一唱一和、和韵互酬的居多,双方创作的诗文数量不相上下。也有不少宁波人请日使为其题诗,如南关禅寺僧人梅江。策彦并不担心在中国人面前题诗会露怯,而中国人也乐于向日使求诗,说明策彦的诗文水平较高,并能够得到中国文人的认可。此外,策彦周良特意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中国,请中国著名文人丰坊为其写序和跋,也反映了他对于自身的水平具有相当的自信。

策彦周良在宁波期间与宁波士人积极互动,交流活动主要有互酬诗文、互赠礼物、相互拜访、吃茶、饮酒、宴请、围棋、游园、求取文字、接受赠书、笔谈、为画像题赞等等。以文会友是其联络友谊的主要途经,而出于对远道而来的日本友人的关爱,宁波士人们也经常与策彦互赠礼物。对于这些细节,策彦在《初渡集》中也做了详尽的记录。总体看来,他送给中国友人的大多是日本的文具和精美工艺品,如毛笔、美浓纸、扇子等等。而宁波士人送给策彦的礼品则种类繁多,包括文房四宝、工艺品、书籍、字画、食物1p89等等。

从中国获取书籍也是日本汲取中国文化的过程。当时日本获取中国书籍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由日使在中国购入。日本遣明使者多由五山禅僧担任,他们普遍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熟习中国经典,策彦周良也不例外。因此在入明期间,中国典籍也是其重点关注的内容。据《初渡集》记载,策彦从中国带回的书籍共有21种1p89。其中有一部分是购买的,如曾在在宁波购入《医林集》一部,《鹤林玉露》四册,《剪灯新话》、《剪灯余话》两册。其余大部分来自中国士人的赠予,据《初渡集》记载,策彦从宁波士人手中获得的书籍有《汉雋》、《听雨纪谈》、《李白集》、《文锦》、《古文大全》、《文章规范》等。同时,策彦还曾拜托范南冈代其购入书籍,包括《皇朝类苑》、《东坡志林》、《三场文选》、《山谷刀笔》等。

三、小结

策彦周良能够在宁波与当地士人广泛热络的交往,是以其深厚的汉学修养为基础的。这一时期的五山禅僧大多学贯内外,既钻研佛经又熟读中国文史典籍,并以此为荣,这种风气也影响了策彦周良。极高的汉文修养使策彦在与中国文人的交往中能够如鱼得水,信手拈来,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赞誉。同时,策彦在与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笔谈或书信往来、互赠诗文等方式。在《初渡集》中经常出现“笔谈累刻”、“笔谈移时”等字眼。与他进行过笔谈的宁波文人,都感到毫无拘束阻碍,不少人颇有相见恨晚之心,一经认识,便频频往来。若非有极高的汉文水平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同时,策彦周良也能抓住良机,主动进取,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宁波士人交往。在宁波人的眼中,策彦能作诗、善画画、熟读历史,又精通儒释道各家经典,举止优雅,行事得体,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外交使者,也是一位难得的益友。

在中国这一方面,明朝嘉靖年间的江南地区繁华富庶,社会稳定,士人生活优渥,文化社交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当地的文人热衷于于僧人交往,并将之视为一种高雅的行为。另一方面,宁波府是日本贡使抵达中国后的第一站,宁波的文人一直保留着与日本使节交往的传统。因此,日本使节团抵达宁波之后,宁波士人都满怀期待,积极主动地希望与之结交。正是有了双方的努力与意愿,策彦周良与宁波士人的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活跃程度。

策彦周良的出使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虽然在途中面临各种困难,但他能够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在日本派出的五山禅僧中,策彦取得的成果最大。这既是由于其具有出色的外交才能,又有其汉诗文修养的功劳。除了外交上取得的成果,他在文化交流上的成绩也引人瞩目。在一诗一文的唱和之间,潜移默化地促进了中日睦邻友好。通过在策彦在宁波开展的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可以看到明代来华的入明僧作为两国文化沟通的桥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注释:

1.陈小法.《日本入明僧携回的中国物品——以策彦周良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89-93.

2.范金民.《从〈入明记〉看明代嘉靖年间日本使者与浙江士人的交游活动》.《史林》,2013年第3期:62-66.

3.朱莉丽:《行观中国——日本使节眼中的明代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72-177.

猜你喜欢

笔谈士人诗文
走遍万水千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笔谈文献整理与研究”简介
深秋,在孔园的一次特殊笔谈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由笔谈管窥中朝文人文化意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