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错为宝促进新知生成
2018-01-16唐倩
唐倩
【摘要】本文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犯错的事例引发思考,从慧眼识错、将错就错、巧妙用错等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化错为宝,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错误资源 化错为宝 激活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104-0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一些教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错误仅仅是笔误或者口误而已;也有教师担心这会成为教学失误,所以会草草带过,希望把这个错误抹掉。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笔者:教师会犯错误的地方,难道学生就掌握了吗?笔者认为,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正是良好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师的错误,更是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有效资源。如何化错为宝,让学生在探究、辨析的过程中激活自身的思维呢?
前不久笔者听了这样一节课,授课内容为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在练习环节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如图所示)这辆汽车已经行驶了300( )。老师提问:“这道题谁来回答?”一位学生自信满满地站起来说:“这辆车已经行驶了300千米。”老师笑着点头说:“请坐。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同意。”
“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循着声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个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身上。在所有人的“注目礼”下,他面色羞红。笔者此时也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这道题,咦?题目出错了吗?还是老师故意这么做的?
只听老师说:“小张,你有什么不同的答案?”小张缓慢地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说:“我觉得这道题也能填‘米,这辆汽车已经行驶了300米。”经他这么一说,有的学生皱眉思考,有的学生点头表示赞同,还有的直接说:“不可以。”教师停顿了两三秒后,接着问:“你们觉得他的答案可以吗?谁来说说看。”一个高个子男生很激动地站起来说:“我觉得不可能是米,300米太短了,汽车不可能只行驶了300米。”另一个女生也站起来说:“我也觉得千米更合适。”
老师不急不慢地说:“我们还是来听听小张的想法吧!”小张慢慢说道:“我认为填千米是可以的,但是米也没有错,这里没有说行驶了多少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短就是300米,行驶的距离长就是300千米。”
小张说完后,老师故意等待学生的反应,接着追问:“现在,你们的想法呢?”一位带着中队长标志的女生站起来说:“我支持小张的观点,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两个答案都可以。”另一个女生补充道:“300米就差不多是学校大门往南到红绿灯路口的距离,300千米差不多是南京到上海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确实都有可能是汽车行驶的距离。”此时,很多学生也纷纷觉得两个答案都是可以的。
老师总结道:“哦,原来这里两个答案都可以。看来我们要好好感谢张同学,正是他的想法让我们的思考又进了一步,正确答案不只一个,掌声送给他。”老师话落,同学们由衷地送上了热烈的掌声。笔者看到小张脸上褪去了紧张,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课堂练习中有这样的精彩环节,是老师处理得好,没有放过一个小小的不同的声音,给了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也让全体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后,这位老师说实际上是自己备课的时候犯了一个小错误,把题目精简了一下,但没有仔细思考,导致题目不严谨。课上,小张同学提出有不同答案的时候,老师一想干脆将错就错,利用这个“小错误”让孩子们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结果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进而把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这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瞬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巧妙地化错为宝,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地探究、思辨,对“米”和“千米”两个长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避免走入学了“千米”什么都填“千米”的误区。老师的“将错就错”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的四个字,但是给学生的思维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发现错误只是简单一改,那么课堂上的这一精彩环节我们就看不到了。老师积极对待错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面对问题要全面地思考,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利用生活的经验来解释这个问题,整节课因为这个美丽的错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关于课堂中的错误资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种途径来处理。
一、慧眼识错,引导深入探究
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小错误,就看教师能不能慧眼识错,适时地抓住这些错误,合理有效地利用错误。当遇到错误时,教师要有快速的反应,思考这个错误的本质属性,判断这个错误是否有教学价值: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引起学生之间的共鸣,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从观念上对错误进行重新定义。错误不是好课的绊脚石,对于错误资源一定要正视。
正如上文所述,虽然课前准备有些许失误,但是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想法,教师能够马上判断出自己犯了错误,并及时补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让思维发生碰撞,经过一轮一轮地争辩、补充,加深了对“米”和“千米”概念的理解。
二、将错就错,突破思维定势
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总会伴随着错误的产生,错误并不可怕,教师可以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错误可能是我们思维的盲区,但更透视出学生学习的难点,体现着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皮亞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性理论提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凭直觉产生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学生本身的思维结构影响着新知的学习,结果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造成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不能逃避,而是要敢于正视,发现思维的误区。
小张同学没有因为大部分同学的回答而动摇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的回答及时给了老师提醒,老师发现自己的这一个错误反映出了自己和学生的思维定势,考虑问题不全面,认为汽车行驶得比较快,那填的一定是“千米”,对于“千米”这一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透彻。老师将错就错,把问题重新抛向学生,让他们在反思的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给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三、巧妙用错,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要学会延时评价的手段,当遇到错误时不急于求成,而应巧妙地运用错误资源,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孩子。错误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关注、争论、思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障碍,进行适时地点拨、引导,让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在不同的想法面前不断质疑、反思、交流,逐渐去伪存真、辨析内化,提高思维的深度。
教师发现问题后,没有直接肯定或否定小张的说法,而是巧妙地把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争论。学生从一开始的“坚决反对”,经过中间一系列的“犹犹豫豫”,到最后的“赞成”以及“热烈的掌声”,认知水平得到了提升,思维在不断地深化发展。课堂中的错误往往能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冲突,每个孩子在纠错、辩错的路上都会有新的收获,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总之,教师要正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努力化错为宝,让错误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做错误资源的开发者,合理利用来之不易的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学习方法、感悟道理、激活思维。
【参考文献】
[1]范广杰.正视练习错误 强化思维训练[ J ].小学数学参考,2015(4)
[2]白小卫.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J ].教学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