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初中生高效背诵的策略
2018-01-16刘昕
刘昕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背诵兴趣和引导学生运用背诵记忆法两个方面,论述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高效背诵的策略,提出教师可设置激励机制,在背诵的不同阶段采取限时法、竞争法、抢背法等方法,以提高背诵兴趣;可引导学生掌握把握结构层次、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修辞手法、构建画面等背诵方法,以提高背诵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背诵兴趣 背诵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A-0096-02
背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输入大量规范、优美的语言,经过反复的积累和消化,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素养。为此,初中语文教材编者精心编排了许多优秀的中外经典名篇供学生背诵。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背诵量,许多学生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只会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背诵,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背诵的积极性,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背诵其实是有法可循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从兴趣和方法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置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背诵积极性
(一)限时法。这一方法主要运用在背诵初始阶段,即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背诵任务,旨在提高背诵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综合考量每名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设置出一个合理的背诵时间,让“潜力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完成背诵任务,教师则以此为契机,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竞争法。此方法主要运用于背诵的检查阶段。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始背诵时,指定任意一名学生进行背诵,背诵完毕后,由这名学生任意选择一名非本组的学生进行背诵,得分最高组获胜,并能获得一些小礼品。这样一来,学生为了本组能获胜而在课下主动积极地背诵,并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了准确性。
(三)抢背法。“抢背法”主要运用于背诵的巩固阶段,即抽查学生对背诵内容掌握的熟练程度。在具体的操作中,笔者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设置抢背环节,即教师点出什么内容,学生就要背诵什么内容,看谁能够既准确又快速地抢答出来,并做相应的评分记录,得分最高者将会获得“记忆大师”的称号,并有小礼品奖励。如在《口技》(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巩固阶段,笔者设置如下抢背环节:1.背第二段中写“醒”的场面描写;2.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场面描写;3.背开头和结尾部分。学生竞相抢背,快速背诵出教师所指出的背诵内容。
以上激趣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师可在背诵的不同阶段灵活选取相适应的方法激发学生背诵的内驱力。
二、巧妙运用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
(一)把握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结构
在文章的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毫无头绪,感觉文章杂乱无章,如此下来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背诵了。实则不然,每篇文章的各个环节都有其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在背诵课文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白先写什么,之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指导学生把握写作思路,把结构层次串联起来形成记忆网络,这样学生就能快速正确地把文章背诵下来了。
如,《曹刿论战》(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以战争的经过为写作线索:战前(曹刿拜见鲁庄公)—战斗(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战后(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笔者指导学生抓住这一线索,把前、中、后串联起来,背诵文章时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桃花源记》(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展开: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又可在这个层次下再细分,如“逢桃林”可再细分为: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便舍船。学生按照这一更详细的线索去记忆,更能准确快捷地把课文背诵下来。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从句子到层次,从层次到段落,明确线索,连接成记忆网络,逐句逐层逐段地进行背诵,提高背诵效率。
(二)抓重点词、句,支起整篇文章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重点词、句指的是容易让人联想起整句或整段背诵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名言警句、过渡句等,在背诵时,把它们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储存在脑海中的其他文字,一字不差地把剩余的有关内容背诵出来。如,指导学生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时,笔者指导学生抓住“苦”“劳”“饿”“空乏”“乱”“动”“忍”等关键词辅助背诵,学生把握这些动词之后,剩下的内容就很容易背诵出来了。
(三)分析修辞手法,欣赏好词佳句
要求背诵的课文大都是经典名篇,其中不乏好词佳句。笔者便带领学生欣赏这其中的优美语言,在熟读课文之后,在字里行间寻找优美的词句,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说出理由,在进行语言积累的同时,多次有感情地朗读,增强记忆,最后把课文背诵下来。如,在指导学生背诵《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优美的句子,并从修辞手法方面予以分析。有的学生找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指出这句话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有的学生找到“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段,指出这段话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对春天来临时大地苏醒的样子和山、水、太阳的变化作了一个宏观的勾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准确地找出优美的句子,并认真地分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而后经过反复有感情的多次诵读,学生便能轻松地背诵这些语言文段了。优美语言片段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完成背诵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多做一些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四)构建画面,回忆文中情境
一些文章画面感很强,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景物描写诗情画意。对于这类文章,笔者往往采取的是构建画面的教学方法,即充分运用文段中所描述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之相对应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音乐,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把文中的语言描写在脑海中变成一幅幅画面,回忆文中情境,像电影镜头一样慢慢推移,从而能快速地理解文中的情境,准确迅速地把文章背诵下来。
如,《济南的冬天》(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有这么一个片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对于这个背诵文段,笔者采用多媒体播放了轻音乐,让学生在倾听教师朗诵的同时,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上的景色便一幅幅地在學生脑海中呈现,在短时间内,学生便能把文段背诵下来。又如,背诵《醉翁亭记》(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时,第一段可想象成七组画面在推移:环滁山—琅琊峰—酿泉水—醉翁亭—作名者—醉翁号—意山水。第二段可想象成两组画面在推移:朝暮图—四季图。第三段可想象成人物活动画面在推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四段可想象为:众宾散—鸟儿欢—太守之乐—庐陵欧阳修为太守也。学生将这些山水风光、人物活动的画面依次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便能快速背诵出课文了。
以上是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一些背诵教学方法,此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人类的遗忘是遵循“先快后慢”原则的,因此,要想达到长久的记忆效果,教师还要通过不定期的抽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背诵内容,让学生牢牢记住背诵内容。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