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研究
2018-01-16毛密娟
毛密娟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在学前质疑、课末总结、单元反思环节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让思维可见。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并非一成不变,教师要做到“先扶后放”,明确评价机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思维可视化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57-03
思维导图关注自由发挥联想,而数学学科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因此,思维导图一直没有被广泛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但每一项举措,每一种策略,都有其优势与劣势,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并发挥其优势,是值得一线教师去思考和尝试的。
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它的图示、线条、颜色,远比单纯的文字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见,把原先模糊的、零散的、无法触及的思维用图示或图示组合呈现出来,便于教师指导,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思维导图非常明显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又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谋而合。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开展了两年的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有了一些体会,与读者分享。
一、介入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维可见
数学课堂,主要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课,新授课主要以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为主,以避免学生学习新知初期的思维就天马行空,不受控制;而复习课,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积累,可以独立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在进行知识整合的同时,进行对比性分析、联想式思考,开展有主题的头脑风暴,才能够发挥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
(一)开展学前质疑
主动学习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有所思考和期待。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发学生质疑,使得学生产生继续深入研究的愿望,必然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如图1,在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知识后,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简单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明确这节课学习分数乘分数,学生就会自觉地追问: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又是怎样计算的呢?问题驱动,让课堂上的教与学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二)进行课末总结
在课末的回顾梳理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以一个经典的提问——“你有什么收获?”作为最后一个问题,而对于这样的提问,极个别的学生会进行一定的思考,也能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对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比较难回答。这个时候,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真实、直观地梳理新知,建构知识网络。
图2中的思维导图呼应图1中的思维导图中的疑惑,回顾整节课的收获,完善思维导图,将新知有效地纳入知识网络中,帮助学生体会知识的完整性。
(三)组织单元反思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解决了相关问题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梳理、深入思考的机会,这时,思维导图的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绘制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整理,并及时记录下个性化的收获,惊喜也就在这个时候不期而遇。
图3是学生在自主绘制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单元的思维导图时记录下的个性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进入思考状态,才可能有如此独特的收获,而这也恰恰是学习过程中最值得肯定和赞赏的思维品质。
(四)体会数学方法
在进行了多个单元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特别是经历了多个相同领域的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学生会自觉地找到一些数学学习方法。
比如,在学完了正方体和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绘制完思维导图后,学生逐步形成学习立体图形的方法,知道了一般可以从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维度进行研究,且图形特征可以从点、线、面三个方面考虑。相关的思维导图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
二、巧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自然也不是无所不能,它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适用于教学所有环节;需要随着学习的深入采取不同的绘制形式。
(一)并非“一图到底”
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充分表达,依然是学习新知环节的主要方式。新授课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可以有效加深对新知的感知理解。而思维导图能在引入新知、回顾新知、整理复习等环节建构知识网络,加深知识理解。只有当思维导图与表达操作等多种策略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二)需要“先扶后放”
数学学科教学有其内在的逻辑及固定的结构,所以在学习初期,教师不宜放任学生自由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天马行空的思考。基于此,教师应在新授课上和学生一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对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继而在复习课上放手让学生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充分展示自己的认识、想法,甚至是联想,实现深度思考。
这样分阶段的绘制形式,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学科课程特点,也有效地发挥了思维导图的优势。
(三)引入评价机制
新课标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可见教学新模式,教师必然会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进行评价。但要强调的是,思维导图,重在思维不在图,是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最为重要的评价原则,具体表现在,主要评价思维导图的内容有没有体现思维的系统性和创新点。
1.知识的结构化
思维导图,从一个中心词开始,借助关键词发散至下一层知识,再由关键词发散至再下一层知识。知识网络的建立,也是对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当学生能呈现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图时,说明学生已经能较为系统地整理相关知识,对于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思维的创新点
如果说知识网络是运用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次,那么知识网络中的创新点就是思维导图的更高层次的体现。如果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对知识或知识间的关系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认识,是难能可贵的,说明学生的思考是深入的、有效的。这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著积极的作用。
刘濯源教授曾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是教育者应有的情怀;承认并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才是教育者的理智。”在学习新知时,师生共同完成一张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内驱力;在复习整理时,学生自由绘制个性化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整合知识、创新思辨,让思维品质在“扶放”之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