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途径

2018-01-16吕安琪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解决途径成因分析

吕安琪

摘要:高中阶段是高中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和重要人生转折点,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期和易发期,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针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探索科学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246-02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处理,不仅会反作用于学业的顺利进行,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最终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成效。因此,亟须找到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法。

一、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曾做过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当今中学生三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目前高中生大都是“00后”,且独生子女居多,处于特殊时期的他们面对来自学业、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等共同影响,很多同学在心理健康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1.学业困惑。(1)因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情绪。这类同学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就读学校成绩非常突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到了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优秀学生云集一起,相比之下在这里成了成绩平平的一般同学,不再是同学老师关注的焦点。有些同学由此感到心理落差大,失落感骤升,逐渐由自信变为破罐破摔,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甚至抑郁。(2)因对高中学业特点不适应,产生焦虑情绪。高中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相比初中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综合性也非常强。导致有的学生所学内容不能及时掌握,学习成绩下滑,从而产生焦躁情绪或逃避的行为。(3)因学习目的不明确,产生自卑情绪。高中三年每个阶段教学目的都非常明确,对于为什么上高中、高中毕业去向不明确的同学来说,学习不仅是一种盲从更是一种煎熬,因为他们从学习当中找不到兴趣和存在感,逐渐与同龄人差距越拉越大,陷入自卑的境地。

2.环境压力。(1)社会环境影响。高中阶段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相关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社会上的负面信息占据主流,极易造成心理畸形发展,催长自私逆反心态,滋生物质享乐主义,消极面对压力挫折,积极逃避社会责任。(2)学校环境影响。片面追求考上大学、考上知名度比较高的大学成了考核学校办学质量和衡量老师教学水平的攀比指标,这不仅无益于减轻同学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3)家庭环境影响。不合理的家长期望水平往往成为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来源。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有时教育方式方法不得当,一旦事与愿违,便拳脚相加、恶语相向,很容易造成高中生产生心理逆反甚至心理崩溃的恶果[1]。

3.认知缺失。(1)人际关系紧张。这类同学一般具有闭锁性心理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一旦受到刺激便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心扉,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症状。(2)抗挫免疫力低。有些同学不能正确、客观地面对现实,再加上受自卑或自负、独立与依赖等多种矛盾心理的叠加影响,很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主客观的不协调。一旦承受不住挫折,往往会导致否定自我乃至自我封闭。(3)青春期性困惑。在高中时期很容易产生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即成熟的性发育与幼稚的性心理之矛盾[2]。很容易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陷入认知误区,导致有的同学因暗恋某人患有单相思进而压抑自己,有的同学因过于专注懵懂的爱情而荒废学业。

二、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成因分析,唯有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掌握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方可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做好学业规划指导与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机结合。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其生理和心理发生重大变化极不稳定的时期,同时又承受着学业任务重、升学压力大等各种挑战,亟须把好“三关”教育。(1)把好“入学关”教育。通过新生军训等系列入学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高中学习生活的直观认识与初中的比较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不断提高学习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2)把好“考试关”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成绩,不唯分取人,不以一次考试定乾坤。学会从每次考试中汲取营养,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原因,找准差距,弥补不足,克服焦虑,树立自信,激发成长的动力。(3)把好“升学关”教育。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几乎每个高中生毕业后都能升入自己心仪的高校。高考的普惠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爱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要激发每位同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成才意识,在高中阶段砥砺品质,磨炼意志,为步入高等学府或走上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做好日常行为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高中阶段日常行为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应切实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1)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性和课堂育人积极性,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切实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充分发挥班级活动、校园文化、网络社区等的育人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等多举措多途径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2)发挥好家庭教育辅助性功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很多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都能从家长那里找到根源。因此,作为家长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亲子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3)发挥好社会协同育人作用。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矫正和引导,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尤为重要。特别是伴随着信息网络媒介的迅速传播,政府应当加强对网络游戏适龄人员和网上不良信息发布的管控,教育引导青少年杜绝沉迷于网游,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让学生在假期中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3.做好学生心理需求与关注个别差异的有机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在人格发展、容颜特点和学习成绩上都体现了较强的关注,也更重视自己在同性、同龄或同辈里的身份。有的同学在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极易产生前面讲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特别关注。(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适应”为支点,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弯”和“爬坡”;以“人格”为支点,逐步建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力;以“成年”为支点,加强对人生课题、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理解教育,逐渐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3]。(2)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总之,新时代赋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新的历史使命与責任担当,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切实遵循规律,尊重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不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洪云.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2]王巍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8).

[3]刘艳玲.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04-B).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解决途径成因分析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