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统编教材内容调整与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8-01-16汪继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

汪继芳

[摘 要]以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为例,发现其教材编排在拼音、识字乃至阅读方面已有很大调整。通过对教材内容调整进行分析,探讨教学策略,以便有效引導教师与教材编者进行深度对话,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统编教材;内容调整;运用重点;识字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94-01

相比传统教材,发现统编教材在拼音、识字乃至阅读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调整。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笔者以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为例,基于内容调整,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统编教材内容调整情况

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立足儿童心理特点,关注他们学习需求,在其内容编排上进行颠覆性调整。以第一册为例,从拼音学习到识字数量,乃至阅读策略都有变化。具体调整如下:

1.拼音教学调整分析。传统教材是先拼音后识字,而统编教材却立足学生兴趣,采取先识字后拼音的方式进行。而且从难度系数来看,也有所降低。比如教材中有6个儿歌与音节字词相结合的课时,其目的是适当增强拼音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其难度。

2.识字数量调整分析。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识字数量上有所降低,比如第一册中识字量已从400字降低到300字,且其生字全是常用字。而且与传统教材依据拼音进行识字最大的不同是,统编教材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儿歌、童谣、故事等方式进行识字。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降低识字难度,二来也能秉承学前阶段在生活中识字的策略。

3.阅读策略调整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也注意到这一点,通过增加编排“和大人一起读”“快乐阅读吧”等板块,巧妙将课外阅读主动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之中,以便有效实现课外阅读向课内阅读的转化。

二、基于统编教材教学策略分析

统编教材吸取传统各版教材优点,并且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其内容编排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对教师教学行为有了一定的约束。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制定好教学策略。

1.拼音教学方面。统编教材突出先识字,其目的是对拼音作用重新定位。因而教学中,教师不宜对拼音教学有过高要求。不宜对儿歌要求背诵,或者进行理解分析。毕竟儿歌只是帮助学生学习拼音的辅助工具,会认读拼音才是关键。

2. 识字教学方面。对于小学一年级来说,认字识字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统编教材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合理采用教学策略,以便让其识字教学既有趣味性,又富有实效。具体策略如下:

(1)重视学生朗读。教师要给足学生朗读时间与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如有可能,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从中感兴趣,提高认字识字的积极性。

(2)渗透方法指导。小学生观察不够细致,这也是他们经常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对此教师应结合汉字特点,组织学生通过运用比较与观察方法,重点认识形声字。这也是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重点。如有可能,教师还应结合形声字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其声旁与形旁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理解。

(3)增加教学趣味。针对统编教材,教师应改变单一识字教学的模式,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重点强化课堂氛围营造,可以通过游戏、讲故事,借助视频音乐等方式,或者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玩中认字识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而且还能增加课堂精彩。

3.阅读教学方面。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一直是个软肋。但统编教材却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与课内阅读同等位置,不仅增加阅读数量,而且还注重阅读方法渗透,增加默读、猜读等方式。另外,还注重家校联系,突出家庭阅读作用。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挥教材引子作用,引导学生阅读。同时,主动积极与家长对接沟通,以便获取家长的支持,让亲子阅读、学生快乐阅读得以真正实现。

总而言之,相比传统教材,统编教材更注重突出学生学习体验、关注小学生学习需求。因而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切实把握教材特点以及儿童心理,尽可能展现课堂的童趣,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