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8-01-16许莹莹

成才之路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许莹莹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把情感教育有机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在构建交往互动的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践行知行合一,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渗透;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5-0026-01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和道德行为规范。这就是说,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各种道德准则、规范及其他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领略,在思想上有所感悟,做到知识、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把情感教育有机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掌握和领悟相关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情境创设、交往互动及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实施情感教育的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一、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这样才是最有效的。要想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那就是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感受和学习新知识。如教学“理想伴我成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人为什么要有理想?怎么去实现理想?理想与妄想有什么区别?我们伟大祖国的“中国梦”是什么?这些问题能促进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并能有力地推动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勤奋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引入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作为课堂导入,通过播放短片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情感的感染,让学生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勤奋读书,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报效社会,报效人民。

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能有效激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兴趣逐步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能使原本枯燥的“大道理”、原本深奥的哲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变得与现实生活“零距离”,最终做到“以情激效”,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构建交往互动的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机,有效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有意义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该与学生进行友好、良性的教与学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促进民主、和谐、愉悦、合作的教与学氛围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促进他们全员、全程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这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有序、有效的辩论赛。正方观点为:父母管得越多,说明父母越好。反方观点为:父母管得越少,说明父母越好。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好主席和评委的角色,掌控学生们辩论的流程和节奏,并对辩论者的表现和观点进行点评。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不但能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能让学生认识到子女应该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行为中隐含着对自己的爱,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坚决避免与父母及其他长辈之间发生冲突。从教学的本质来看,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往互动过程。有效的互动,才能激起思维的碰撞与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只有转变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和学生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服务者、支持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才会是高质高效的。

三、践行知行合一,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什么?它既是课堂教学中的深刻体验,也是对课后实践活动、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现实社会紧密相关的一门课程,倘若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地照本宣科,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还会导致学生厌学。对此,教师应该把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当前的社会生活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来剖析社会上的各种事件、问题等,同时要求他们收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验证教科书中的各种观点。教学实践证明:把知行合一理论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探究、剖析生活问题的本质,批评丑恶现象,而且还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等。

总之,一堂有价值、有意义的道德与法治课,必须是情境、情感和体悟三者相融合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重在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方晓波.道德情感教育原则述略——基于德育课程的视角[J].中小学德育,2018(04).

[2]刘志锋.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荡漾着情感的涟漪[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2).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