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视野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2018-01-16闫明珠李小雁

成才之路 2018年3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等教育建议

闫明珠 李小雁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基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高等教育是以文化贡献为根本使命的文明存在,其必将肩负起弘扬和传播生态文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从理论上阐明生态文明教育的构成,为什么高校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如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研究高等教育视野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分析高等教育视野下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結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5-0004-02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应该不断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教育是当今社会的重要教育内容,尤其在高等教育中更加不容忽视。通过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保护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有效弘扬生态文化,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培育学生的生态道德。基于此,本文研究高等教育视野下的生态文明教育问题。

一、高等教育视野下生态文明教育概述

1.高等教育视野下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资源被过度利用,环境受到污染,长此以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必将因为生态的破坏而无法正常运转。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能使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有效增强,能使学生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主力军,在政府的带领下,他们能够成为真正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人”。高校毕业生未来会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将生态文明知识进行传播。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高校可通过网络传播、环保实践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师生不断提高生态保护意识,自觉爱护自然环境,同时宣传生态保护知识,形成生态保护的思想觉悟,并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健康生产、生活及消费,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高等教育视野下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这说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至关重要。所以,现如今随着社会对生态文明教育关注的逐渐加深,关于其内涵、目标、内容及教育途径的研究已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尤其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已从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立足理论、知识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日常生活实践中,相关理论也在逐渐深化和发展完善。

二、高等教育视野下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师生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首先,一些高校领导虽然意识到了应该向学生传授生态文明知识,但并没有将其列为重点教学内容,而是更多地关注文化知识的教学效果,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到专业教育中,认为让学生学到更加深厚的文化知识,就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没有充分重视教学方法与策略,只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的集中灌输,授课过程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很多学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距离自己很远,将其视为政府的职责,而且学生们在就业压力下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生态文明教育关注度较低。

2.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缺失

一直以来,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文化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的教育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有些还侧重于学生的人格养成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很少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关课程的缺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即使思想政治教育中含有一定的生态文明内容,但是与当前的教育要求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课程数量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以及课程内容层次较低等方面。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难以学到全面的生态文明知识,难以对其进行详尽的了解。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有限,所以教育的整体质量不是很高。

3.生态文明教育比较随意

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教育的实际效果与作用,只是机械性地将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教育课程缺乏可操作性的目标,同时也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最终给学生呈现的是较为随意的生态文明教育。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高校教师往往可以自由选择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这难以保证教育效果。此外,高校教师大多不注重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教学严重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没有形成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视野下的生态文明教育比较随意,导致其难以系统化开展。

4.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较弱

高等院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教师都是其他专业的学者,在生态文明教育领域没有充足的研究,缺乏相关教育教学经验,难以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此外,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通常只有拥有环境类专业的高校才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而没有相关专业的高校通常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而且一些院校即使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也会因为生态文明教育专业教师的匮乏而选用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通常是由生物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教师、思想政治教师等在其专业课程中渗透一些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机械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授课不够深入系统。

5.缺乏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虽然一些高校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为学生们提供了相关知识培训,但是很多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生态文明教育过于理论化,学生们只是在教师的讲解中了解相关知识,学校很少组织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难以从实践中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性意义与建设方法。高校很少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因为时间、经费有限,而且场地、师资等也存在问题,这些因素都导致教学实践活动难以实施。如今,一些高校意识到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但实施起来往往流于形式,教师与学生都难以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导致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三、高等教育视野下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议

1.确立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视野下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高校首先确立生态文明教育理念。高校领导应该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取向及价值目标,引领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高校应通过管理层的带头作用,使师生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生态文明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只有确立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使其更加明朗,并得到充分的贯彻,高校才能够使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因此,高校领导应该积极利用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引导全体师生增强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得到有效的开展。

2.设置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高等教育视野下影响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落实不充分。针对这个问题,各高校应该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同,并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中。具体来说,生态文明理论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高校的教育理论体系已经十分完备,高校应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采用专题教育的形式开设课程,让学生通过教师的专业讲解,潜移默化地接受生态文明知识,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除此之外,生态文明教育还应该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向学生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3.建立并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服务体系

如今高等教育视野下的生态文明教育之所以实施效果不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校缺乏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服务体系,没有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导致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学生学习兴趣匮乏,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高校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服务体系,开发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深厚的理论知识,通过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切身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此外,高校应该根据本区域或者更大范围的实际生态问题建设相关学科,并形成科研基地,促进全校师生更加深入地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知识。

4.积攒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

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知识吸收水平息息相关。为保证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质量,高校应该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为学生们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高校可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培训,使教师在授课之前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教师采用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来开展生态文明教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高校应该采取科学的激励制度来促使教师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实现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目的。

5.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高校应以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等为主题,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多元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高校应为师生开展生态文明创新活动提供软、硬件方面的支持,减少创新研究的阻碍,如可以为师生提供创新基金,并对师生提供的项目进行合理评估,对其项目提供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支持,共同完善创新项目,使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真正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第三,高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乡村建设、社区管理等活动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当前的环境状态,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树立和谐生态的理念,促进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总之,我国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及先导,高等院校得天独厚的师资、专业的实习实训条件、浓郁的学习氛围奠定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设的基础。因此,高等院校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彰显特色,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梦.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2]刘俊.生态文明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9).

[3]廖金香.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13(04).

[4]朱蕾.简论生态文明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生长[J].江苏高教,2017(06).

[5]傅冀耀.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6(02).

[6]吴明红.高校大众化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1).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高等教育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