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的实验教学项目设计
2018-01-16马文策
马文策
摘要:关于“全媒体交互式虚拟演播技术”的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电视节目综合制作能力、适应电视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传媒学院多媒体综合实验室为例,论述了高校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实验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形式,以期为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虚拟演播实验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虚拟演播;实验项目;实验教学;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122(2018)09 - 0122 - 03
一、引 言
浙江传媒学院多媒体综合实验室采用全媒体交互式制播平台,主要由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大屏图文演播区、虚拟演播区及体感虚拟互动区等区域构成,包括智能视景播出系统、可视化智能显示调度管理系统、虚拟图文包装系统等。实验室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全媒体交互式电视节目的现场制作,能够在节目中实现实景演播与虚拟演播的结合与穿越;虚拟演播与体感互动的跨平台融合;触摸控制与多屏联动等节目形态。高校实验教学要将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充分融入到教学中,为播音、新闻、制作、动画、摄像、广电工程等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设计合理的综合性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与行业接轨的综合性实践平台。
二、高校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一:人屏互动类全媒体节目的创作训练
交互式主持形式及创意人屏互动的虚拟演播形式已广泛应用在行业中各大媒体平台,这种形式需要制作人员将触发内容进行前期设定,由主持人点击屏幕产生交互,主持人直接控制节目节奏,这种实验对各岗位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加综合的要求。此实验主要应用在互动站播区,核心设备是实验室的大屏系统与点评系统。
大屏系统由多通道视景播出服务器为LED大屏提供高清播出内容,同时结合多屏融合、屏幕拼接等技术,可提供多样化的屏幕内容呈现及实际应用方案,灵活实现对复杂屏幕逻辑的播出内容管理。点评系统以三维可视化交互系统为交互控制平台,通过网络与负责综合播出管理和信号智能调度的控制系统连接,再由控制系统指挥多通道视景播出服务器与相关大屏对接,使大屏上出现指定图文以此完成人屏交互、屏屏互动等播控形式,提供交互式电视节目创作实训。
通过这类实践项目,可训练制作专业的学生对播出模板的设计及播出内容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图文制作能力与跨平台电视节目制作能力;也可训练播音专业的学生对互动性节目节奏的把控能力,调度各屏幕内容和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
实验二:新闻坐播区虚拟交互播报训练
坐播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播报方式,常规的坐播训练主要培养播音专业学生的播报能力,实验类型单一,受益人数少。浙江传媒学院多媒体综合实验室的新闻坐播区融入了虚拟图文制作系统,可以在各专业学生中开展虚拟交互播报训练。系统以超高分辨率图形图像渲染播出服务器为核心,配合虚拟图文制作软件与模板播控软件,实时渲染动态三维模板,实现数据与信息的图形图像化,并以实时播控的形式进行现场节目制作。
不同于传统的后期制作的新闻包装形式,我们在实训项目中采用在线包装实时嵌入的形式,可以结合播报内容,实时切换坐播台的节目台标、大屏图文,还可以在主播台面上添加3D模型、视频、摄像机信号等多种媒体形式的虚拟图文。此外,通过网络调度控制,连接已安装终控软件的iPad等无线移动设备,能够实现无线移动终端设备对整个虚拟图文系统的播控,主播可以直接控制图文切换,主动把握节目节奏。
这种实验教学项目,改变了传统的一念到底的新闻播报形式,锻炼了播音专业学生与虚拟图文交互的播报能力,增强了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媒体技术、编导等专业学生的虚拟图文制作与调度能力。
实验三:增强现实类实景虚拟演播实验
增强现实是把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物体或其他信息合成到用户看到的真实世界中,是对用户视觉感受的一种增强[1]。电视节目中的增强现实特效是将各种虚拟信息实时融合在电视画面中,并实现与主持人的互动,因此更适合需要复杂室内外场景的实况转播节目[2]。演播室中的增强现实实景虚拟节目是将前期制作的虚拟对象与演播室真实空间进行实时融合,主持人与演播室屏幕和虚拟前景进行实时互动。此实验主要应用在互动站播区,主要应用设备是LED屏、有跟踪定位功能的摄像机、三维虚拟图文演播系统、点评设备等。
在本实验中,既可以由主持人触发点评系统,通过信号智能调度系统来控制大屏图文以及虚拟前景的内容切换,也可以由导播人员在后台控制多通道视景播出服务器在大屏播出图文、控制虚拟图文播控系统在镜头前叠加虚拟景片。例如在大屏中播出战争场景的动态画面,在虚拟前景展示军事沙盘模型,这样就得到了虚实结合的军事节目效果。此实验可以仿真各种类型的演播场景,如气象节目的天气沙盘、科教节目的海洋场景等等。
实验四:交互式虚拟演播室播报训练
虚拟演播室是通过在绿箱中抠像实现将主持人放在制作好的虚拟场景中,同时将各种虚拟数字信息实时融合在电视画面中,并实现与主持人的互动心[2]。虚拟演播室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各媒体平台的多种节目中,区别于实景虚拟项目前虚后实的场景设定,虚拟演播室的背景也为虚拟场景,虚拟背景与虚拟前景都可以根据节目需求实时更换、运动、播控。该实验主要应用在绿箱演播区,核心设备是机器人摄像机与三维虚拟图文演播系统,核心技术是“3D场景渲染技术”“实时视频处理技术”“外部动态数据库的实时接入技术”和“摄像機定位跟踪技术”。虚拟摄像机的操控与定位是由机器人自动跟踪云台联动真实摄像机来完成的。
在本实验中,主持人需在绿箱中与虚拟图文进行互动播报,绿箱内也可以搭建部分实景,主持人在实景与虚景中穿梭,能使摄像机拍摄画面与虚拟场景更统一。此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三维虚拟演播室与各种虚拟前景的创作方法,掌握机器人摄像机的云台操作与机位的定点编程,掌握节目单的编排与设定,掌握摄像机机位变化与虚拟图文的变化逻辑。此实验项目锻炼了播音学生在交互播报中的动作、神态、走位等虚拟演播能力,以及制作、编导相关专业学生的虚拟图文的制作与调度能力。
实验五:虚拟仿真现实环境的节目制作训练
此项目是实验四的延伸,将虚拟演播室用于虚拟仿真现实环境,例如仿真环境极其恶劣、正在建设中、已经毁坏的、具有时效性的、明令禁止入内或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去到的现实环境,多用在法治节目的案发现场还原、气象节目的极端天气再现、各类建筑的游览讲解、历史场景的还原再现等节目中。
虚拟场景的设计以还原真实场景为目的,可以使用三维虚拟模型搭建,也可以全方位真实照片进行场景还原;虚拟前景的设计以能够与人物产生仿真关系为目的,可以搭建部分实景,可以用虚拟图文模拟,也可以用绿布或遮罩技术配合人物表演,完成隔空取物等互动形式。节目录制前,首先需要编导专业的学生对深入分析节目需求,设计虚拟仿真的详细方案,并将节目文案转变成为详尽可行的导播台本,进而制作专业的同学能够根据导演要求完成虚拟图文制作。节目录制过程的核心是各工位的配合,机器人摄像机的镜头变化、虚拟图文的切换节点与人物表演的完美衔接,离不开各工位的共同努力。该实验既训练了学生在一些特定环境中的播报能力、虚拟图文制作与调度能力,也收获了表现力丰富的节目效果。
实验六:虚拟融合嵌套技术应用训练
虚拟嵌套技术,是还没有广泛投入市场使用的虚拟演播技术,除了在摄像机前添加前期制作的虚拟图文,更可以将各路真实的视频信号进行融合嵌套,整合为一路虚实结合的画面。这种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现有场地的局限,把网络平台的所有资源尽可能的应用起来,并且不受地域限制。
在浙江传媒学院的多媒体综合实验室中,绿箱区的主持人可以与大屏站播区、新闻坐播区进行融合和互动,不仅如此,再加上光纤网络的配套,能将任意一个演播室中的绿箱区的主持人嵌套在任何一个演播环境中,可以将难以赶赴现场的嘉宾通过网络传输“请”到现场录制节目。这种实验项目既是对学生跨平台节目制作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全新节目形态的探索。
实验七:全媒体电视节目项目化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演播的各项实验是基于重装备、高技术、多业务流程的专业演播室进行的,并且实验室关于虚拟图文的制作、导播设备的操作也相对复杂,即使是传媒院校也只能满足小众实验教学需求。因此,为了惠及更多学生,解决低并发、高复杂虚拟演播实验教学难点,实验室结合浙江传媒学院云平台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项目化电视节目制作虚拟仿真实验。
使用云计算技术,将虚拟演播图文制作软件及虚拟现实演播系统与云平台虚拟机结合,形成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使教学软件变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使用的服务,不论是在学生寝室、教室和实训室都随时可用,配合云课堂的视频课程,学生可以在课前完成设备认知,软件操作,工位认知,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等基础训练。
学生完成线上基础训练后,即可推进线下项目化学习,演播室将成为“教、学、做、思”一体化互动教室,学生为创作主体.实验教师配合指导,每位学生有独立工位,工作流程与企业保持一致;并将本文所述各种实验融入对外合作项目中,带领学生参与制作高标准严要求的真实电视节目。基于云媒体的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实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范围,降低高端实验室的使用门槛,突破虚拟演播相关课程的时空限制,这应是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在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三、小结
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作为学校的高技术重装备实验室,在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实验室技术优势,全方位地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源自真实项目的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开发流程实施教学过程,以提高虚拟演播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虚拟演播类电视节目创新理念,能够灵活运用虚拟演播技术,与电视媒体行业紧密接轨,成为媒体行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宇,宋汉辰,吴玲达,实景空间中虛拟对象嵌入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 (10).
[2] 吴帆,张亮.增强现实技术原理及其在电视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13,37(2).
[3] 梁宇涛.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3).
[4]柳军,全媒体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J].新闻战线,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