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在山东建筑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2018-01-16杨柳李文静
杨柳 李文静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应用不同于现代植物应用的功利性,其往往寄托了园主对家国的思想情感,具有感染人思想的魅力。这种教化作用非常适合应用于大学校园景观中,给师生带来启迪与教诲。本文分析了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传统植物的文化內涵及其应用形式,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大学校园植物配置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大学校园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便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园林作为人们对理想家园的寄托,其本质可以概括为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金柏苓先生在《理解园林文化》一文中写道:“天下的园林都首先通过由人创造的景观来表现其文化,那些依附于景观的文字典故若有助于景观特定文化的表现则是有价值的。倘若把人引离了景观自身,则有蛇足之嫌。造园与说园都要有,但造园是本,说园是末,万不可倒置。”园林文化的本质在于造景,通过造景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浸润与启迪。植物作为园林造景四大要素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也积淀了深厚的植物文化,被文人墨客赋予高尚的人格再通过绘画、书法、碑刻等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现代园林对植物的应用往往重视其生态性、外表美等实用的功能,对植物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祖先相比已差矣。大学曾被称为“象牙塔”,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这一点与我国古典园林的文人园林有相通之处,那么,大学校园在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应注重植物文化内涵的发挥,造就意向性更为强烈的景观,从而对师生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分析总结植物文化的体现形式,探讨如何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形成校园景观的文化性。
1前言
1.1外部环境熏陶大学校园师生精神
大学校园文化的本质在于育人,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笔者通过走访济南市区的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和平校区等古老校区感受到,学校的参天植物、经历时光雕刻的建筑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古老厚重的气息,让人体会到学校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绩。试想身处其中的学生也必定会被这些无声的教诲所感染。
外部环境建设首推园林建设。植物作为园林四大要素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性,承担着天人合一哲理的表现。通过合理的植物造景,更容易引起人们对自然哲理的共鸣。
1.2古典园林中植物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始终是器重事物的意义与内涵,而不是事物的外在形式。这种观点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而不是单纯欣赏植物的形状、颜色和香味。祖先“构木为巢”,古人还把木与金水火土列为五行。《诗经》311篇涉及的植物达到百余种。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中更是偏爱植物题材,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由徐德嘉和周武忠编著的《植物景观意匠》一书将植物文化内涵分为“比德赏颂型、吟诵雅趣型、形实皆丽型”;陈琦在《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中,将植物文化内涵分为植物的人格化、文化的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2山东建筑大学校园植物文化内涵与应用形式
2.1杏
2.1.1杏文化内涵。杏是古人倍加珍重的,《庄子·渔父》中:“孔子游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成了讲学圣地的同义词。根据这一象征意义,杏树适宜出现在校园景观中。
杏代表时令。农历二月常称杏月,“杏花天”也用来指代春天。宋祁在《玉楼春》中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张良臣在《偶题》中写道:一段好青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叶绍翁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人们勾勒了一幅幅美丽的园林景观。
2.1.2应用形式——杏坛广场。将杏树孤植于广场中心,引起游人的遐想,加强了杏树的文化象征意义,符合校园文化特色。春季来临时,满树繁华,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图1)
2.2桃李
2.2.1桃李文化内涵。古人把理想世界称为世外桃源,桃在《诗经·国风》中被描述为“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桃花是理想世界的花,这与大学校园的特质也是不谋而合的。李花优雅清丽,这与古人性格也是想通的。此外,桃李还一同寓意为“桃李满天下”,体现了师生对母校的深深祝福。
2.2.2应用形实——桃李岛。通过碧桃与紫叶李高低群植,形成春季浪漫的桃李花景观。采用大面积种植的方式形成春天花海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图2、3)。
2.3荷花
2.3.1荷花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荷花便是高洁的象征,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就如周敦颐描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于济南,荷花还有另一种身份,那就是济南市的市花。
2.3.2应用形式——荷花池。坐落在济南的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继承了济南的园林特点,校园内遍植荷花、睡莲等,体现了没有量就没有美的植物造景方法。夏天到来之时,湖面荷香四溢,丰富了校园的夏季景观(图4、5)。
2.4玉兰
2.4.1文化内涵。王维在《辛夷坞》中描写到:“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而且玉兰花朵美丽芬芳高洁,与荷花类似,且在初春开放,后人常引玉兰为长久的高洁之心和高风亮节的象征。
2.4.2应用形式——玉兰路。将白玉兰、紫玉兰列植于道路两侧,早春季节形成繁花似锦的场景,成为了建大校园的亮丽名片(图6、7)。
2.5银杏
2.5.1文化内涵。银杏是属于中国的古树,与中国的儒道释文化有相当深的渊源,也自然地象征了中国的古典的人文情怀。银杏树,寓意美好,蓬勃向上,代表了极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2.5.2应用形式。一是与古建筑搭配种植,二是栽种银杏专类园。秋天到来之时,层林尽染,一片金黄,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人的喜悦和美好(图8、9)。
2.6垂柳
2.6.1文化内涵。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重情义的象征,古人折柳惜别即是此意。早春寒冷之时,柳枝便萌发,深秋冬冷之际,柳叶仍迟迟不败,生命力何其顽强,不愧为济南的市树。
2.6.2应用形式。一是在映雪长廊两侧列植;二是在映雪湖岸群植。柳树的广泛种植,延续了济南市的城市特色,具有文脉继承性(图10、11)。
2.7迎春
2.7.1文化内涵。白居易的“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带雪冲寒折嫩黄”等表现了迎春花不畏严寒,勇于报春的品质。
2.7.2应用形式。迎春自由舒展的线条,旺盛的生命力,在学校内用于修饰驳岸生硬的岩石线条或者用于建筑一隅,与松柏搭配种植,效果甚佳。(图12)
3山东建筑大学植物文化景观总结
3.1表现形式
通过以上案例看出,在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以植物为主要元素来表现园林文化内涵的景观表现形式主要有:①对于树龄较长的树木采用孤植的形式,对树木进行强调突出,如杏坛广场。②将某一树种列植于道路两侧,形成规整的形式,如玉兰路、厚德路。③将某一树种群植于一片区域,着重于某一季节集中观赏其花或叶,形成气势,体现了没有量就没有美。如银杏园、荷花池。
3.2存在问题
①植物为主的景观只注重形式上博取眼球,或是造就大气势或是整齐划一的人工形式,没有与园林造景的另外几个元素取得协调。当与山、水、建筑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时,植物又往往沦为陪衬。②植物文化应用仍局限于植物人格化方面,还有植物图案的雕刻、窗格、铺装以及歌咏植物的楹联匾额,比如狮子林问梅阁冰梅纹窗格、梅花铺地,苏州园林中处处可见的以植物为主题的雕刻、楹联。③学生宿舍区虽以松竹梅命名,应再以松竹梅为主题进行造景。比如以松为主题,再配以迎春、连翘、腊梅、玉兰等,或与山石搭配。
(收稿: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