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课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8-01-16张晖俊瑜

大学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课程问题

张晖+俊瑜

[摘 要]近年来,社会保障学科是社会关注和学术研究的热点,但并不是学生就业的热门之选,学生对社会保障课概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師在教学中首先应明确课程定位,针对课时压缩、内容增多、时效性强的特点,采用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参与实践的教学环节。而高考招生改革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都对未来的本科社会保障课程教学存在一定影响。

[关键词]社会保障;课程;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124-03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我国转型期所面临的大量社会问题都有待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而本届政府将民生保障问题放在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引起了全社会对社会保障的重视。

(一)学术研究的热点并未成为学生就业的热门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存在学科边界模糊, 视野狭窄, 基础不牢, 知识体系不完整,研究方法陈旧, 知识创新不足, 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 针对性、应用性不强[2]等问题。学科边界模糊使研究内容多而庞杂,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研究方法和手段落后,借鉴学习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使学生不仅面临较多的学习内容,在总学分一定的前提下,必然是各种方法都了解,但是都不精,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就业的竞争优势,公共管理成了一个所谓的“万金油”专业。

近几年来,考公务员成了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这种形势使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很不发达,与公共管理专业对口的就只有政府部门,考公务员成了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唯一出路,专业知识对学生考公务员并没有直接的帮助,这些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学生关注的焦点是与就业相关的考证,对专业课学习普遍不重视。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政府从立法、组织、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支持,是一项政府行为,课程内容较宏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

(二)课程内容多,时效性强,课时压缩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的内容多,社会保障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政治局势的影响,从学科上来说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其时效性较强,近些年来,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使得这门课程的内容每年都有变化,而教材的更新相对滞后,教学材料需要不断补充更新。

按照社会保障模块的教学大纲设定的教学目标,社会保障概论主要讲授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部分以及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起源与发展改革,理解社会保障不同项目之间的异同,全面深入掌握社会保险的基本理论及不同保险项目的运作。

从教学内容上看,社保概论包括了社会保障概论和社会保险两门课程的内容,其课时由原来的两门课各32学时总计64学时,压缩为一门课48学时,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又将其压缩为一门课32学时。课堂教学时间减少,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学,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影响了教师的“学评教”成绩。

二、课程定位

根据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模块的教学大纲,我们将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以研究型教学为主要实施手段的教学改革,通过社会保障概论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理解。

(一)社会保障提供了认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视角

社会保障制度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出现,是应对工业化大生产的风险,保障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保证。从19世纪末期,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诞生;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国家不断发展完善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实施,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为西方国家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1973年石油危机后,西方各国经济陷入滞涨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也进入了改革和调整时期;进入21世纪,各国政府依然将社会保障政策作为调和国内矛盾获取民众支持的主要手段;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由希腊等国引起的欧债危机,再度使得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与欧洲乃至全球的社会经济稳定联系起来。对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实践的解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借鉴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完善中国的社会政策。

(二)社会保障政策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有突出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变革中,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政府在民生保障上的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突显了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治理上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是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城乡差异、贫富差距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对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中国的现实背景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也是继承和发扬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人类社会之所以不同于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就是因为有社会保障制度,使老、少、妇、病、弱、残也能生存下去,尽管在中国,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和差异,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从根本意义上来讲,社会保障从来就不是上帝或者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恩赐,它是工人阶级(被压迫者、被统治者)长期抗争的结果,它的完善也建立在政治民主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政治的博弈,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以及对公平的促进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

(三)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表达能力endprint

我们教改项目的实施始终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提高为核心,从课程设计、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材料到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及课外的实地参观、调研都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来开展。

三、课程教学的实施

社会保障概论主要讲授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部分以及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即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起源与发展改革,理解社会保障不同项目之间的异同,全面深入掌握社会保险的基本理论及不同保险项目的运作。

(一)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社会保障是认识社会的一个视角,以社会保障为视角,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面对社会上充斥的各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以此为视角去解释它们出现的原因,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这一切,远比从教科书上、教师的课堂讲授中所得到的印象更鲜活。

其次,以社会保障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尤其注意使用学生自己所讲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例如讲述失业的危害性时,让学生联系家乡的经济、失业、社会治安状况来说明,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失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重要作用。公平与效率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保障理论所关注的问题。虽然社会保障侧重公平,但这种平等是在有效率基础上的平等。联系学生所说的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社会保障上的不同待遇,学生对公平与效率理论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理解了我国特殊时期的暂时现象。

第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人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认识能力及写作能力。

(二)注重基础理论学习

基于培养人才的要求,我们始终围绕着提高学生能力来组织教学,在各个教学环节以研究型教学为主要实施手段。

通过学习,我们希望学生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是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依靠政治工具来完成这一工作的,因此,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是它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我们以教师的讲述为主,通过启发提问等教学方式引导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同时以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学习,阅读参考文献。比如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我们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先出现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而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德国,要求学生联系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德国的历史背景来理解。同时,从社会保险制度的起源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各个国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度模式;随着制度的发展,它又对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因此社会保障政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又深深地融入了各个国家的特色。

社会保险不同项目的学习,主要通过让学生分组寻找中国社会保险各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经验启示。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探究、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安排了个人的问答环节,這样能鼓励个人深入探究问题,避免了小组内的搭便车行为。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做PPT时存在应付交差的心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由学生当评委一起来评价的方式,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大量的自学内容,我们在开课初以阅读参考文献书目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至少选一个方向阅读,学期末以学习笔记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以此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理论文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为分析研究现实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三)加强课程内外的实践活动

1.我们通过科研来促进教学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年来,研究组成员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时依托西湖区养老服务评估中心承担了多项社区建设、养老服务评估的横向科研项目。学生全面参与这些科研项目,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和对社会实际的了解,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也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遗漏,所以,这是体现“教学相长”的过程。

学生参与到这些科研调研中,也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项目实施的这几年,恰逢浙工大与西湖区养老服务评估研究中心成立,依托中心的横向科研项目,学生参与了一系列在杭州市及西湖区的调研实践活动,学生深入街道、社区、养老院、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对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等问题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2.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辅导学生申请参加社会实践及科研调查项目,从2014年起要求学生每人完成以老年人生活及养老为核心的调查报告1篇。

(四)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

我们以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为依托,将教学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程、教学课件、核心概念、复习提纲、参考试卷与试题库、扩展阅读资料、多媒体参考视频等内容的教学素材发布其上,并且通过公共邮箱、qq、短信、微信、邮件、作业、讨论、答疑等形式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更新完善教学材料,鼓励学生利用一些名校公开课扩大眼界,与国际接轨;从网络上寻找新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式改革

改革完善考核方式,以考核促进学习,逐步改变以期末考试决定成绩的传统模式,在加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以团队学习、个人学习、课堂学习、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各环节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我们在每次开课初确定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学期末学习总结、小组合作及最后期末考试等项目组合的成绩考核方式,逐渐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提高学生能力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四、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

(一)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项目实施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如何评价项目成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评教”是很多学校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如果课程内容多,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多,有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学评教”成绩。对于教师来说,理性的选择是减少内容,降低难度以迎合学生的“口味”,才能获得学生较好的评价。所以,从目前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来看,教学所占比例与要求、考核项目及方式并不利于严格的教学管理,以及教学内容的广度及深度的拓展。

(二)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学生参与调研等实践活动,对学生安全的保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目前学生人数不是太多,每次外出活动我们都是教师带队,要确保学生安全,所以很难在长时间、大范围内展开。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出于安全及成本的考虑这种活动越少越好,虽然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其开阔眼界,提高能力。从长期来看,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是难以保障的,安全成本都是问题。

(三)社会保障专业的未来怎样

浙江省是高考招生改革的试点省份,新高考招生对公共管理专业招生的影响怎样尚不可知,但毫无疑问其冲击是巨大的。2017年新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将要入学,学生及专业都存在诸多变数。浙工大作为以工科见长的省属地方院校,本来就处于弱势,其公共管理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这也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140.

[2] 周志忍.论公共管理的学科整合:问题、挑战与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8.

[3] 魏红,申继亮.背景特征对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3(7):90.

[4] 陈振明.公共管理的学科定位与知识增长[J].行政学理论,2010(4):18.

[5] 郑功成著.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责任编辑:刘凤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课程问题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自行车的发明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