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幼师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2018-01-16吕妍房良

消费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吕妍 房良

摘要:对幼师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是幼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主要包括思想观念的教育、政治态度教育,以及道德品质教育等。

关键词:幼师德育 思想理论教学 意识形态

对幼师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幼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主要包括思想观念的教育,即依据定的哲学思想进行的三观教育;政治态度教育,即依据定的政治思想对幼师学生进行政治信念、观点和态度的教育;以及道德品质教育,即依据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在做人品德方面所进行的教育,如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等等。

高校幼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保持坚定地政治立场,这不仅因为高校幼师学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也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更是我们现实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为此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项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来进行,必须防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意识形态弱化的倾向。2015年1月19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就进一步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

一、在变革中坚定幼师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意识形态属性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切实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不仅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也是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保证。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日益猖獗的文化侵略,对于如何让大学生认识历史、世情、国情、社情,培养拥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首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鼓励幼师专业的学生在面对社会复杂形势时要审时度势,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当代大学生由于信息接收比较便利,他们往往在刚入学之初就已经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让幼师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通过理论来了解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责任。邓小平曾经这样谈到这个问题:“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任何社会现象都不可能逾越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社会理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独自思考能力和判断辨别能力并不完善,面对压力或诱惑又突然增多,难免会产生对社会和学校的消极负面情绪。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这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要回避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帮助大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树立坚定的信念。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更要教会学生判断事物对错的标准,以及如何自省。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更应该成为一个交互式的课堂。《意见》中也阐述道,“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三,要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成三个部分,即前期预设、教学实践和结果反馈,以便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前期做好学生的思想理论的准备工作和教师的教育素材准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前提下做理论建设的准备;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手段(即丰富教学介体),以适应新的教学客体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如课件、影视、图片展示等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理论与学生所了解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用学生能听得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事例进行讲解;在教学结束后不定时的进行教学反馈,让学生进行思考,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联系身边的小事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不要给学生留下思政课程只是理论性的宣讲、无实际用处的,架空思想政治的教育成果,让他们了解政治、经济、社会理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最后的反馈过程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环节,因为这也是学生“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

第四,对于精品课,我认为精品之所以“精”、“名师”之所以“名”,是因为重视将理论回归生活,即“实事求是”。“思想政治课的‘实事就是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过程中的实际,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求是就是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出深刻而有说服力的理论说明。克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上不搭天、下不着地,宣讲抽象理论的毛病”。

二、让幼师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得到可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不能只“教”而不“育”。现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缺乏可持续性,单纯的将教學效果等同于考试成绩,这样就使思想政治课堂表现为教师读、学生记,教师留考试范围、学生考前磨枪等。长期的灌输式教育和模式化教育使得思想政治理论回应现实显得的钝力与乏力。

作者认为,教师应该端正思想,不要急功好利,因为思想工作是最复杂和最难做的工作也是最应该长期做的工作,不可能仅用课堂上的四十几分钟就能让一个大学生确立符合社会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需要社会各个环节的合力。学校、家庭和社会从多方面、多维度来共同帮助学生建构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看,课堂下的更长期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不仅应该做好课堂工作,更应该深入学生中,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有些教师在宣讲理论的过程中会接受到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这时候就要认识到,这些提问的学生是真正进行思考的学生,也是真正渴望跟教师交流思想的,而这个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机。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合力,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和受教育背景,这些都是独特的,也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考虑进来的因素。大学生的成长始终受着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大学生都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他们都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努力使社会、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影响力相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当各个方面的教育影响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一致时,就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这个合力的教育过程就仿佛是“剥洋葱”,将教育主体层层包裹。《意见》中阐释,“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责任,同时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认识论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大学生的寄语:“要使所有大学生都有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的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