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溺爱型“学困生”成因及教育引导对策
2018-01-16刘永强
刘永强
摘 要:在基于《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课题的背景上,我们开展了学困生个案研究。由于家庭的长期溺爱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广泛的,不仅会影响其智力、情绪、性格,而且会导致心理异常。因此,从个案入手,探讨溺爱型“学困生”心理行为成因以及教育引导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延误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溺爱型“学困生”;成因;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3-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023
在基于《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课题的背景上,我们开展了学困生个案研究。由于家庭的长期溺爱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广泛的,不仅会影响其智力、情绪、性格,而且会导致心理异常。本文从个案入手,试图探讨溺爱型“学困生”心理行为成因以及教育引导的对策。
一、个案家庭基本情况
李M,男,从小被爷爷奶奶视为“小祖宗”,即使父母批评他也会遭到爷爷的制止,小朋友谁也不能碰他,否则就会遭到爷爷的怒骂。由于迁就使他形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特点及情绪化行为。加上家庭物质条件优裕,吃啥有啥,哪怕是天上的星星都想得到,有求必应的生活方式致使他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过度溺爱造就他逆反心理及责任感缺失的毛病。由于学习基础不牢,再加上贪玩,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下游。到高中后升学压力增大,学习难度增强,加上父母期望值过高,反而导致他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成绩下降很快,心理行为表现更为不稳定。
二、心理行为及其成因
该学生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有时情感发生快,性情暴躁善变,大起大落,或大动感情,或发闷气,或莫名伤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方面,其对自己行为难以控制,对他人持怀疑态度,缺乏耐心,面临困难时情绪会突然消沉,行为常处于矛盾之中。
家庭的过度溺爱导致该学生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比较脆弱,有自卑感,缺乏责任心。其对生活、学习常常表现出心神不定,不知所措;智力不如他人,基础较差,贪玩,不愿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成绩一直很差;对学习不感兴趣,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患得患失,怕出错误或怕教师批评,经不起失败等等。
三、教育引导对策
(一)学会感恩,正确理解家庭的爱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历程中养育之恩重于泰山。他们忙忙碌碌人到中年,早已不单单为自己而拼搏了,更多的是为了家为了孩子。只有家庭安定祥和,孩子健康快乐,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孩子应从小懂得感恩父母,学会为父母分忧。其实当孩子已变得固执、偏激、倔强、缺乏责任感时,对父母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他们可能曾经心痛过,但却从未放弃过,总可以一次次的原谅孩子。所以作为子女,如果再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要教育孩子正确理解家庭的家,不能漠视父母的爱或利用父母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那样既害己又害人。
(二)加强沟通,构建良好家庭关系
家庭教育必须正视现实,案例中孩子的情况是由于家庭过分溺爱导致的。作为父母应明白这个道理,做好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调整好心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多与孩子交流,让他感到大家都在关心着他。多教给他做人的道理,让学习与感恩活动同行,家长要有信心,相信孩子会变好,对他的要求要适度,给他安排适当的家务活,逐渐让他成为懂事的人,甚至是有理想的人。
同样学校要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一些训练,把他心里想的事情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多和大家交流,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看周围的人是怎么做的,多去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学会承担责任。
(三)制定计划,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的学习有一些新的特点:知识量大,学科内容深,知识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减少不必要时间浪费,磨砺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从最感兴趣的学科开始,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四)发掘亮点,扬起自信的风帆
“天生我才必有用”,说明每个人必定会有他自己的用处。作为高中阶段正处于人生智力发展的加速期,有许多東西要去学而且能够学得会。特长就是成功的希望,亮点就是进步的起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只是他的闪光点不容易被人发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用心去捕捉他的长处,然后,真诚地向他指出,并为其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时或者在参加其他活动中表现突出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鼓励赞扬,让学生学会体验自信,心中充满阳光,做事带着热情,真正回归到作为青少年应具有的青春活力中去,感受生活,扬起自信的风帆。
(五)明确目标,尝试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应该有目标、有理想、有追求,高中生的目标就是上大学。大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社会”,在这里,来自四面八方有着各种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的学生汇集一堂,相互交往与学习,散发出智慧和光芒。所以要让学生在内心上真正确立起上大学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他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要去学,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在成功中享受快乐。正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道德标准,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社会人”,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娟.城市中学学困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李敏和,王强强,康静梅.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业压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