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中学人才选拔中的优势、不足与对策

2018-01-16朱临千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对策

【摘 要】本文分析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中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针对模拟联合国活动中活动者、活动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共享平台,形成统一培训体制机制和实施分专业的培训实践项目,以保证模拟联合国活动长久开展。

【关键词】模拟联合国活动 中学人才选拔 优势与不足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B-0010-03

模拟联合国(以下简称模联)活动经过 70 年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青年学生的热捧。模联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管理社会意识,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有几百万中学生参加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大会、全国大会,以及地区级和校际间的大会。20 世纪末模联被引入我国,在国家要求培养国际化和创新型人才的新形势下,模联得到迅猛发展,学校自办、多校联办以及由中介机构等组织每年举办的蔚蓝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牛津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等不同主题的大会。但由于模联属于自发的社会组织活动,其安全性、合法性、规范性都存在监管盲区。与此同时,中学生课外社团如何引导、如何定位等问题,也掣肘着模联运转。综观模联发展现状,只有发扬其优点,改善其弱点,才能有助于模联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一、模联在国内发展现状

“模拟联合国”起源于哈佛大学,英文全称为“Model United Nations”,中文简称为模联。模联主要是模拟与联合国相关国际机构和联合国组织结构,结合当今世界的时事热点和政治焦点拟定仿真国际议题,由一些学生代表扮演各国外交官及相关工作人员,模仿联合国会议开展的议事日程流程和方式,商讨解决各种国际热点议题。在模联活动中,各国各机构的参会代表需在大会主席的引导下围绕大会议题进行发言辩论,并遵循联合国的相关议事规则,严格按照会前、会中、会后的工作流程提交立场文件并进行正式辩论和非正式辩论,最终形成决策草案等文件。经过大会投票程序通过的草案成为最终的决策解决意见。“各国代表”需要运用谈判、商量、妥协、形成共识等外交技能,尽全力为自己代表的国家争取利益,同时要保持与友好国家沟通协作,完成最终的决议草案,共同促进国际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模联的宗旨是:培养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国内首次高中生模拟联合国会议是2005 年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会议,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学生模联的“始祖”。时至今日,很多中学都成立了模拟联合国协会,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历史”。由于观念、经济、思想等主客观因素,全国范围内模拟联合国活动发展态势不一,沿海高校和部分中学,如青岛二中、杭州外国语学校等对模联重视程度以及与学生课内教学有机结合度高(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都出台了模联课程校内实施方案,编制模联课程校本教材),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发展相对滞后,呈现出梯狀发展态势。

二、模联在中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契合中学生渴望彰显表现力的需求,也适应了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普遍愿望。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和教室,很难做到将实践与课内知识有效融合。而模联以其开放式、互动性吸引海内外学生同场竞技,提高学生主观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能力。首先,每一位选手上场前都必须为会议议题做充分准备,如在会议前需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阅读大量文献,分析归纳总结论点,形成完整的文章和辩论稿。其次,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各知识点信息的整合与逻辑推理式的语言陈述,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会议开始前的准备可以看作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同于传统课堂上教师单向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模联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亲身体验,而非单纯接受知识。通过参加模联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从简单地理解、记忆知识,转变到运用综合学科知识,学以致用,更深层次地思考人类所面临的诸如贫困、战争、疾病等真实问题。

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知识中体会实践。模联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学生在学术准备期间经历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实践者,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国际视野。“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等催生了国家对培养有国际视野和比较思维人才的需求。而模联的形式与内容又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兴趣,培养中学生的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在活动中,学生适配新角色做一定的知识储备,包括国家文化、政治、历史和外交政策等,同时还要了解国际关系处理中的沟通技巧,如协商、妥协,更深层次地理解如何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逐渐认识“世界”格局,重新审视国际关系。由于模联的热点涵盖范围极大,包括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类面临全球变暖、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等问题距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国际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大爱情怀,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基本要求。

(三)提升主观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人才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培养人的创造力,而培养人才的思维能力又是人才培养中的一大难点。模联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极大空间,其原因是模联的议题多半是开放性的,并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也就更无所谓对与错,学生需要在各类解决方案中选取最合理、最可行的方案。在选取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在考查模联人的应变能力和衡量各种方法的利弊能力。由于很多国际问题错综复杂,涉及人文、宗教、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此不同的解决方法会有各异的结果,而且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立场和利益关系,因此学生还要考虑所代表的国家历史传承和根本利益。随着对问题的抽丝剥茧,学生需要更全面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当然,这些解决措施在现实中可能缺乏可行性,无法真正实现,但是学生会在会议准备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调研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裨益。endprint

(四)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思辨精神。金融危机、恐怖主义、反全球化……这些看似与中学生学习关系不密切的社会问题,如今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激辩的话题。赛场上学生不仅要为陈述自己的观念引经据典,而且还要反复推敲此事件背后推波助澜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大国外交角力点,因此在激辩的同时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客观思辨思想得以形成。

三、模联在中学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综上所述,模联对学生成长成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其粗放式管理导致无论是活动者还是活动组织都存在“虚火过旺”、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主要有以下不足:

(一)学生能力迥异导致培训机构滋生问题。模联办会水平取决于参会者、组织者和模联会议内容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参会者的能力素质对模联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有直接影响。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结构差异很大,全国性大会因参会者来自全国很多中学,地区间差异无疑造成选手间群体性差异。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依赖中学课堂和学生自己不现实,唯一可行的方案是通过专门培训机构(专门教师)来提高。但一些培训机构因追求短期效应,采取与主办方合作方式借此垄断培训市场。与此同时,培训内容主要是有关会议文件的写作技巧和演讲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结构。这样不全面的培训方式没有达到中学生想要通过模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目的,变相让模联沦为其牟利的工具。

(二)学生目标性动机决定了会议质量水准。高校是举办模联的主力军,与大学生相比,中学生参加模联的目的掺杂功利性,纯粹出于对模联的兴趣的学生不多,原因在于学生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非常高强度的课内训练,无暇顾及像模联这样课外综合素质的拓展活动。由于模联在社会上有了很好的声誉,在模联活动中获奖也体现了学生能力,因此部分高校把模联获奖纳入创新人才选拔的考核指标中,对大多数中学生而言,这有利于提高自己参会的热情和投入程度。模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初衷被高校人才选拔所“绑架”,一部分兴趣不浓的学生会因此挤占更多时间投入模联活动,短期内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业有所影响。

(三)高中文理分科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据了解,模拟联合国会议的仿真议题大多涉及自然科学,其中涉及国土安全、政治纠纷的问题约占40%。文科学生,特别是英语表达强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理科生更热衷于逻辑思维、学术推演论题,因此学科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活动中角色适配性程度会有很大不同。

(四)高考选拔制度的大环境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活动普及度。由于高中学生要参加高考,因此高中学校不会大张旗鼓地组织本校学生参与模联。因为在目前比较规范的高考选拔制度下,即使在模联这样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也不一定能跨进高校大门。凡是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的高校,其实对高考成绩也是有一定的要求,最低要求基本都是当年一本省划线。当前凡是模联活动由校方举办的高中,多半是外国语学校,其组织方式多半是与课内教学结合,这体现了外国语学校办学差异化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五)商业化运作影响了学生参会积极性。随着活动规模增大,越来越多的模联活动都由独立的机构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举办。主办机构考虑到出行和组织方便多半选择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大中城市,能够承接大中型会议的星级酒店作为大会主会场,这无形中增加了办会成本和交通成本,因此家庭经济一般或者困难的学生难以参加模联。而且,由于各组织方定位和动机的原因,学生当中也出现了盲目攀比的心态,变味的模联也阻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盲目追求利益,忽视学术水平、忽视活动本身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费用高昂,受众也有限”等都会对模联声誉和社会信任产生负面影响,危害模联自身的发展。

四、对策

随着国际化培养人才的趋势逐渐加强,模联必将成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核心人才培养实践项目,规范模联培养人才的过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模联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优势与问题,分别从参会者、组织者和会议等方面提出建议,以起到规范模联发展,完善模联体系的作用。

(一)构建完善的培训架构。模联培养的两个主体能力是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相关培训几乎由学校社团内部进行,而其本身因为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现实实践,往往效果不佳。一些大会的组织方会进行一部分的培训但往往不够全面和具体。因此,应该鼓励大会的组织方或者专门的模联公益教育团队和学校老师广泛参与,通过对各地模联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社团日常运作、会议组织和学术培训)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模联活动的整体学术水平,发掘模联活动的社区效应和公民教育意义。

(二)分专业实施培养实践项目。弱化文理分科,改为增加会议的议题,使参会者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在选拔时加入适当的测试来给参会者较为全面的选择标准。美国联合国协会设计了“维护和平”“可持续发展”“人权”三个课程单元,是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可持续发展理事会、人权理事会的主要工作而设计的,其教授对象、教授人员等各不相同。为保证其专业性,避免闭门造车,多与多地多方面的教育专家和模联专家召开论坛会议,保证会议的专业性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不同专业混杂会失去针对性,可以依据不同的专业,包括语言等级、知识储备等,划分不同主题不同级别的模联会议,做到专项专练,有针对性地提升参与者学生的各项素质。如文科生多参加关于人文议题的会议,理科生负责大会的组织和协办,相反,面对自然科学议题可以由理科生准备会议材料,文科生负责会议流程工作。

(三)缩小模联水平在地区上的差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全国中学共同的人才培养策略,并不是某一区域独有的目标。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想保持较平稳的发展水平,必须缩小各地中学在模联的差异。中学联合会可以通过建立论坛,开展研讨交流会,进行信息共享。或者由全国、全省、全市优秀师范中学牵头举办,缩小区域差距的同时提升地区整体水平。在各地区轮流举办模联,学习对方的优势和长处。此外,中学本身也要重视模联的发展,在中学生课余活动和组织中增添模联元素,成立模联委员会、模联组织会等学生组织,激发学生兴趣。

(四)模联与信息时代社交工具接轨建立共享平台。在信息化时代,模联也应借助此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要利用好网络社交平台带来的便利,做好模联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学生认识模联、走进模联。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平台,供全国高校学习分享经验,进行交流;广泛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分享平台,“集智慧、创思路”让模联真正成为全国中学共同的“议题”。在倡导“互联网+”的今天,利用社交网络建立学习社区开展学习和开展实践活动,是有效利用社交网络的功能、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和人际学习资源、转变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有益尝试。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系到我国较高层次劳动力的素質,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完满、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中国梦实现的历史任务,因此提升教育科学化水平、吸引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模联应在探索“中国化”道路上更有作为。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EB/OL].http://www.mun-cn.org/site/mun/index.html

[2]王 宇.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发展近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0)

[3]张 毅.我看中国“模拟联合国热”[J].世界知识,2015(9)

[4]张 萌,李 娜.美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

[5]王英红,彭 阳.社交网络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

[6]尹 竹.“模拟联合国”活动对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4)

【作者简介】朱临千(1999— ),男,安徽桐城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三(10)班学生。

(责编 刘 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