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中音“和尚”

2018-01-16胡展奋

新民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男中音门卫弄堂

胡展奋

姑妈在温哥华的里士满每星期必做礼拜,老人家说小教堂的门卫太迷人了,是个华人,那个男中音美得好像来自天堂。我们陪她去教堂时,门卫恰好伸出头来,见我一愣。我也愣住了,这不正是“和尚”嘛!那龅牙、那几乎独一无二的蘑菇状大鼻子,我定了定神,忽然彼此伸出了手:您这不是……吗?!异国他乡,我们热烈地握手。

他小我3岁,却是我曾经的偶像。“文革”的后期,一股“小文艺潮”在社会上掀起,学二胡,学绘画,学唱歌……大概“荷尔蒙”使然,我也喜欢上了唱歌,那时没有“歌厅”,唱歌大抵在家里、在浴室,震得玻璃窗咔咔响,老师嘛,家里临时找了一个,唱民歌的,教我“深呼吸”,像闻花一样;教我“位置”,要我“把声音往上颚靠牙齿的位置打”,这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不是土豆芋艿,想往哪儿塞就往哪儿塞。

但是有一天,弄堂尽头突然飘出的歌聲把我们吓倒了,雄浑而稳定,饱满而流畅,我们几乎是奔过去的——“那不是‘和尚嘛!”

“和尚”是弄堂玩伴,长得丑,一直不声不响,哪知道青春期是人的变声期,也是蛹化蝶的梦幻期,他突然就是一个“男中音”了,唱的是当年的网红歌曲《我为祖国守大桥》,粗听简直和“刘秉义”(当年最红的男中音)不分伯仲。

我被迷倒了,天天缠着要跟他学,他始终不说老师是谁,被缠得不行就匆匆敷衍几句:“口型要像咬苹果”“下巴往后收,放松”“声音要竖起来,再往前冲”“所有的声音都从同一个位置出发”……老实说,我还是没听懂,照他的做,我的口腔像塌方的窟窿,我的声音要么是缺氧而强直的黄鳝,要么是“同一个位置出发”的坨坨,他还要我一个标配的、蓄意提升两颧肌肉的微笑,我照了一下镜子,立马就把镜子扔了。

又忽然,传说他参军了,因为飙歌,被铁道兵文工团特招,那真是他烈火烹油的日子,看他穿着崭新的军服(还是“ 的确良”的)在弄堂里高视阔步,菇凉们都对他“美目顾盼兮”,我便偷偷地在家里哭:我特么什么时候出头呢?!

只听说他后来出国了,没想到会在万里外,加拿大的一家小教堂的门卫室见面。他叹了一口气。说,我出国快三十年了。华人在北美,有混得好的,也有混得差的,我就是混得差的。

我说,我们当年都是你的粉丝哎!我一直奇怪,你的歌,唱得那么好,后来究竟是怎么回事?

没怎么啊,他说,我入伍以后才发觉,周围尽是歌手,人人都唱得不比我差,弄堂里我是唱歌王子,一到文工团,我也就是一个合唱队员,一点也不起眼,混入人群就找不到,人才都是论坨的,我们文艺兵里都是音乐大咖,四年后我就退伍了,凭我那几把刷子,进不了专业文艺团体,你猜把我分哪里?纺织厂的工会!还说是照顾我的特长!这纺织厂你不是不知道,尊重什么人才?基层企业的文化素质,除了环卫,就它差,我都羞于见人,所以一有机会我就跑到加拿大啦。当时我天真地以为这里的专业团体或许会“破格录用”,没想到他们连试也不试,因为我一点都不懂英语,就这么做了门卫,现在的口语还是后来拼命恶补的呢。

我听了还能说什么呢,我的偶像,我的“天籁之声”。

“当然,里士满的华人师奶都很喜欢我”,似乎为了安慰我,“和尚”不无得意地说,作为唱诗班的领唱,我若缺席,师奶们绝不做弥撒,另外,里士满每年的华人新春联欢也不能没有我哦!

我们走得很远了,教堂的草坪才飘来了“和尚”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那歌声一如既往地雄浑而稳定,饱满而流畅。

猜你喜欢

男中音门卫弄堂
轩辕柏之歌
黄河男中音独唱
过法门
弄堂里
门卫
过法门
度过法门
马蹄岛(男中音独唱)
弄堂
弄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