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

2018-01-16赵世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优良率骨科下肢

赵世新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卫生院骨科,山东日照276806

骨科下肢创伤主要因直接或间接外力打击所致,创伤部位主要表现为疼痛出血和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的频发,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提高骨科下肢创伤急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保障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也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该文选取了66例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对其临床急救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病例66例,均来源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且均知晓该研究并同意配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43.2±5.7)岁。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43.4±5.6)岁。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临床对比需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创伤治疗,入院后首先将患者的坏死腐肉和组织清除干净,然后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浸泡,实施解剖性修复,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支持治疗,为防止感染发生还需适当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临床损伤控制急救治疗,具体为:①入院后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伤情作出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脉搏以及体表出血等情况,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初步急救治疗,对患者的出血伤口进行止血处理,给出血性休克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应及时进行清创处理,闭合性骨折患者应使用固定架和石膏临床固定,如果患者肢体损伤严重必要时应实施截肢处理。②术后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对于评分在20分以下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抢救,对于评分在20分及以上的危重患者应指导患者及时转院,同时应注意保障患者呼吸道畅通,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全程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以及心脏功能等变化情况。③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体温以及尿量等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情况进行判断,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B超、CT等检查,确定患者伤情,制定更加详细的治疗方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X线检查结果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若患者治疗后X线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对位良好,关节能够自由活动,无疼痛,则评定为优;患者X线片显示骨折未完全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略有受限,术后疼痛轻微,则评定为良;患者骨折未愈合,关节活动能力差,则评定为差,比较两组优良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所收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评价发现,研究组中治疗效果为优和良的患者共31例,其总优良率达到了93.94%。对照组中优13例,良9例,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显著低于研究组,(χ2=7.7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33例患者中发生创面感染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03%(1/33)。对照组中有9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创面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深部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率为27.28%(9/33),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43,P<0.05)。

3 讨论

骨科下肢创伤属于临床多发损伤,患者在短时间内通常会伴发酸中毒、创伤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损伤,所以对患者及早实施有效急救措施极为重要,早期急救治疗方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愈合效果[1]。随着人们对损伤控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骨科急救中的应用也受到更多关注。损伤控制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患者急救症状,对患者创口进行及时处理,并对危重症状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实施相应外科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的目的[2]。

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能够有效规范骨科下肢创伤的各项急救治疗活动,可对患者实施分阶段治疗[3]。在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评估,及时对患者出血伤口进行处理,对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分别给予相应急救处理措施,然后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等,制定更为详细、合理的治疗方案,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提高临床急救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

该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应用损伤控制理论进行临床急救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3.94%,显著高于应用常规创伤治疗的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相对少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临床急救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速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治疗中适当应用损伤控制理论,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加速患者骨折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疗效和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1]梁培东,张惠杰.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措施和急救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38(4):444-445.

[2]宋少林.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9):2881-2882.

[3]陆廷永.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16(3):107-108.

[4]王江波.探讨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2):112.

猜你喜欢

优良率骨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