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期镇痛方式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2018-01-16李飞袁刘霞
李飞袁刘霞
1.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麻醉科,山东滨州256600;2.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手术室,山东滨州25660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指的是将已经受到损伤,并且丧失正常功能的膝关节表面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代替,以此来促使其疼痛消除,将畸形纠正,促使关节活动度与稳定性恢复[1]。通常情况下,为了促使患者关节功能更好更快恢复,术后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上促使关节功能重建,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4]。但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通常会伴有股四头肌痉挛与剧烈疼痛出现,这会对患肢活动角度与力度进行严重限制,对假体关节的康复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研究显示,采取科学有效的康复镇痛措施能够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过程中出伴随出现的剧烈疼痛显著减轻[5-6]。该研究对此也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期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于该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将其康复期镇痛方式作为依据,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8.21±3.26)岁,共43例,男、女患者分别有23例与2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8.52±3.39)岁,共43例,男、女患者分别有24例与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者;签署麻醉以及术后镇痛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外周神经病变者;局部感染者;凝血异常者;存在口服镇痛药、麻醉镇痛药物以及局麻药应用禁忌证者;股神经置管禁忌者。
1.2 方法
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式相同,完成手术后,患者返回到麻醉恢复室内,在气管插管拔除之前,通过利用神经刺激仪与超声介入方式来对股神经位置进行确定。患者取仰卧位,在耻骨结节、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中外1/3的地方放置超声探头,将神经刺激仪与连续神经丛阻滞套件连接起来,将超声探头移动,促使股神经位置明确,将神经刺激针和皮肤之间的角度保持在45°,进针选取平面外技术,设置初始电流为1.0 mA,慢慢的向患者头侧进行移动、进针,对穿刺针的位置在超声影像上进行观察,如果电流为0.4 mA,还是能够将髌骨跳动、股四头肌收缩显示出来,则要将5 mL生理盐水注入,随即可以在超声影像上观察到有无回声液性暗区出现在股神经周围。然后再将20 mL 0.2%的罗哌卡因注入,将自控镇痛泵连接,背景量设置为5 mL/h,自控剂量为10 mL,将间隔时间控制在60 min。术后第4天,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治疗均停止。术后4~7 d,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康复锻炼,并且在锻炼前要给予观察组患者10 mL 0.2%的罗哌卡因经股神经周围置管注入,给予对照组患者10 mL生理盐水注入。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患者镇痛药泰勒宁1#口服,以此来作为镇痛补救方式。
表1 两组VAS评分与CPM角对比(±s)
表1 两组VAS评分与CPM角对比(±s)
注:a表示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观察组组别3.67±1.25(2.25±0.58)a 3.98±1.78(2.28±0.78)a 3.72±0.92(2.70±0.26)a 3.78±0.86(2.12±0.52)a 55.25±9.52(82.58±8.98)a 70.25±8.22(95.67±8.68)a 80.0 2±7.22(99.98±7.68)a 90.02±7.22(110.08±7.98)a VAS评分(分)D4D5D6D7 CPM角(°)D4D5D6D7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4~7 d关节康复锻炼持续被动运动时的CPM(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角度、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8周的KSS评分(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包括KSS功能评分与KSS临床评分;对比两组患者锻炼期间镇痛补救药使用情况、低血压、尿潴留、呕吐以及恶心等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在SPSS 19.0软件中纳入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分别行t检验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与CPM角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4~7 d(D4~7)的CPM角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KSS评分
两组KSS功能评分与KSS临床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KS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KSS评分对比[(±s),分]
注:a表示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3 不良反应与镇痛补救药使用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在康复锻炼期均没有低血压、尿潴留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不满意夜间镇痛,VAS评分在4分以上,1例患者在股神经阻滞镇痛之后,大腿前部皮肤出现麻木现象,给予其口服镇痛药泰勒宁1#作为镇痛补救。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在康复锻炼期间的VAS评分超过4分,给予其泰勒宁口服,以此来镇痛。观察与对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在骨科治疗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手术后,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疼痛感,这会对其膝关节功能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术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镇痛是十分必要的[7-8]。特别是在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良好的镇痛措施有利于对其关节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以及自控镇痛等均属于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常见的镇痛方式。膝关节主要由坐骨神经、闭孔神经与股神经进行支配,某些情况下,切口还会进入到股外侧皮神经区域。通常情况下,是否将留置导管准确的放入神经周围,会对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造成重大影响。为此,该研究中对留置导管进行定位时,采用了超声可视技术复合神经刺激仪的方式,以此来提高阻滞镇痛效果[9]。股神经三合一阻滞能够对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与股神经进行阻滞,镇痛效果显著,能够对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股神经阻滞只会对局部进行作用,不会对患者的全身进行影响,相对于硬膜外镇痛与全身静脉镇痛,股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且还能够避免镇痛药物对患者全身进行影响,进而促使其血流动力学波动[10]。患者在康复期间接受镇痛治疗,对其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更加显著。该研究中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前,单次给予其0.2%的罗哌卡因,以此来对其进行股神经阻滞,可以将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时出现的疼痛感减轻,将关节被动运动角度增加,促使人工关节达到锻炼目标的时间缩短。除此之外,还能够扩张患者术侧血管,进而促使该侧血运得到改善,对其伤口愈合进行有效促进。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4~7 d的CPM角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小。
综上所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期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显著,能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1]梅迎雪,闫树英,乔慧,等.多模式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9):1032-1034,1039.
[2]崔媛媛,刘占立,张秋丽,等.股神经阻滞在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3):536-539.
[3]吴鹏,吴曦.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213-214.
[4]吴丹冬,陈虹,黄伟,等.持续股神经阻滞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5):435-438
[5]曾德亮,陈静,张笃文,等.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4):514-517.
[6]李哲.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与静脉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5,11(1):38-41.
[7]罗玉金,贺涛,伍国芳,等.超声引导持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氯诺西康在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5,9(4):106-107.
[8]李登峰.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14(8):104-105,106.
[9]汪其贇,张俊峰,江伟,等.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展望[J].医学综述,2016,22(17):3409-3413.
[10]梅迎雪,姚辉,郭清,等.规范化疼痛处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引流量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4):3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