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提供保障—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特色党建工作探究
2018-01-16林彦臣
文 / 林彦臣
港珠澳大桥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无论建设规模、质量标准、技术难度都堪称世界之最。面对攻克世界级难题的重任和外海恶劣的条件,要做好这样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凝聚全体建设者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始终保持整个队伍的激情和斗志。
在中国交建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党委创新开展特色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基层项目党建工作对工程建设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实现了党建工作目标与超级工程建设目标的高度融合统一,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党建工作与项目工作同规划
党建工作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就要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作为有机整体来考虑,健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的推进机制,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
2010年11月25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标。中国交建立即组建了以集团总裁为指挥长的联合体指挥部;组建了以集团总工为总经理的扁平高效的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总经理部;调集专业设计院和主力工程局的精兵强将组建了设计团队和六大施工工区。
按照“四个同步”“四个对接”的工作要求,中国交建党委于同年12月28日成立项目党委,随后成立纪委、工会和团组织。项目党委统筹开展日常党纪工团工作,在总部设置党群工作部、监察室,各工区党总支/支部、工团组织接受所在单位上级党委(工团)、项目总经理部党委(工团)的双重领导,构建起了“党群共建、双重管理、项目统筹”的工作格局。
项目党委将党建工作作为工程的重要支撑,着眼工程实际,在建设初期就认真规划党建工作:一是把提炼、弘扬岛隧精神内涵作为重点工作,凝聚激发全体员工“强国筑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围绕工程建设难题,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有机融合,打造项目“集智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工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营造全项目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四是高度关注长周期下,外海“孤船”“孤岛”封闭环境带来的员工身心问题,通过打造“人心工程”,持久保持工作激情。
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二、党建活动与生产活动相融合
始终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党建工作,通过促进生产彰显实效。岛隧项目将工程建设视为战场打仗,提出“四大战役”(东西人工岛钢圆筒打设完成、首节沉管沉放、沉管隧道贯通、岛隧工程建成)施工目标。立足激发队伍整体斗志,党工团组织在项目实施和科技创新中组织发动全体员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
工程开工不久,组织开展了“抓好开局、打实基础、‘六比六创’确保实现节点目标”劳动竞赛,攻下“第一战役”和“第二战役”;进入“第三战役”,周期长,攻坚任务重,又组织开展了“五比五提升、实现‘第三战役’目标”劳动竞赛,激励全体建设者保持工作激情,奋力冲刺各节点目标。
根据各工区“岛上”“海上”施工内容,围绕文明施工开展了“工区对口竞赛”(Ⅰ工区、Ⅱ工区东西人工岛之间,Ⅲ一、Ⅲ二工区沉管预制厂两个分厂之间,Ⅳ工区、Ⅴ工区自有施工船舶之间),每月检查评比,当月兑现奖金,通过同台竞技极大促进了现场施工管理和工程进度。
在沉管预制工程收官之际召开总结大会,授予3个团体“岛隧梦之队”称号,表彰了大批立功个人和集体。在关键及困难时期及时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参战人员攻坚克难、持续奋战的信念和勇气。
三、党建活力与项目活力相转化
项目党建工作的活力,体现在挖掘弘扬正向能量、凝心聚力促进生产上。党组织把工程建设提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来,集聚了极强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等精神元素,通过抓文化、抓人心、抓队伍实现了党建活力和项目活力的有效转化。
抓文化,凝聚岛隧精神。以“发扬传承中交文化,创新打造岛隧文化”为原则,搭建了“开放兼容、务实创新、和谐共赢”的项目文化体系,在不断创新超越中,凝炼并丰富“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核心理念内涵。从运输钢圆筒的“每一船都是第一船”,到钢圆筒振沉的“每一个都是第一个”,从基槽开挖的“每一斗都是第一斗”,到沉管预制安装的“每一节都是第一节”,全项目唱响了岛隧“一字歌”文化。
抓人心,激发工作干劲。针对岛隧工程长周期、高风险、重复性,“孤岛”“孤船”水上作业极易造成人员思想波动,致力打造“人心工程”,直到工程结束的最后一天都坚持实施人本关怀。
组织千名“农民工”开展“6S”技能集训,联合知名高校举办“工程硕士班”,在各工地设立“职工夜校”、开办“实用英语班”,组织多项技术比武,让一线员工找到了归属感;三个“孤岛”设置“文化广场”“情侣路”,定期送电影、送理发师、送健身教练上现场,关键船舶搭起了“联排别墅”,作业区域安装了“巨型风扇”,施工现场设置休息厅、饮水处、医药点,工地宿舍统一配备空调、生活用品,持续改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提升了一线员工的幸福感。
1.港珠澳大桥航拍
抓队伍,打造“铁打团队”。超级工程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因素、是团队的力量。回顾工程的七年历程,每逢关键时刻党组织始终是团队的主心骨,党员始终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引领着四千员工坚守“建百年大桥,创一流工程”的共同信念,为国争光。
设计团队是最早进驻现场的一支队伍,在建设条件异常复杂、标准高、技术难、工期紧等巨大压力下,始终以对工程高度负责的专业态度,敢为人先、挑战极限、持续攻关,开创了众多技术先河,被誉为“岛隧精英”;“抛石夯平班”里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距香港几百米的一条工程船上一待就是三个春秋,他们秉承父辈们的“创业精神”,在一个个施工转折点,在一个个内心即将崩溃的边缘,坚守信念,携手并力,最终提前完成关键线路的施工任务,被授予了“铁打的团队”称号;在长达6年的沉管预制中,一千多名建设者创造了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条裂缝的神话、创造了连续高强度施工设备无一次故障的奇迹、创造了2203天生产无事故的安全纪录、创造了全世界最整洁最温馨的沉管预制厂的管理佳绩,是响当当的“岛隧梦之队”;两千余名农民工工作在环环相扣的几百道工序上,承担着“不能出任何差错”的责任,党组织的延伸管理,浓厚文化氛围的感染,引领他们心系大桥“120年使用寿命”,同心同向“建设世界一流工程”,有效激发了全体建设者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岛隧工程“最有担当的创造者”。正是这样一群人,正是一支支铁打的团队,才筑就了世界级的伟大工程。
四、党的建设与时代需求相结合
按照党中央、国资委党委的各项部署和中国交建党委具体安排,以“国情企情”“群众路线教育”“反四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为主线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对学习过程严抓严管,不因项目临时机构降低标准,不因施工任务繁重放松要求,不因“双重管理”模式忽视效果。
成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将培养人、造就人、激发人、成就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定位。针对80后青年、新型农民工的需求,探索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径,围绕“中国梦”“工匠精神”“党风廉政”“班组建设”“现场标准化”等专题开展研究,提炼党建工作经验,推动项目建设和发展。
2.青年文明号启动仪式
五、党建力量与科技力量相聚合
党的力量是精神力量,关键在对人的精神引领、构建稳定的价值体系、推动员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科技的力量在于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从而改变物质世界。党的力量和科技力量通过人完成融合—员工有了强大的精神世界,才能有攻坚克难的执着精神;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才能克服工程建设难题。两者通过党建工作的平台完成相互转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岛隧工程完全是一次颠覆性的实践,需要聚集我国尖端的科研力量和最优秀的施工企业。将这些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最大合力,需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在施工生产中,面临着攻克诸多世界级难题的重任,需要长期在外海孤岛艰苦奋战,需要党的精神信仰支撑。
为完成好这一举世瞩目的工程,项目党委在工程建设中找准结合点,实现两种力量的聚合,支撑建设团队在不断认识、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中,自主研发并实施了众多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开展了百余项试验研究,先后攻克了“大圆筒快速成岛”“半刚性沉管结构”“工厂化沉管预制”“外海沉管浮运安装”等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申报专利五百余项。
在港珠澳大桥这个聚焦世界目光的舞台上,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通过凝聚精神、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企业科技竞争力和精神竞争力的有机聚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绩。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优势,项目建设者坚定了报国之心、磨砺了攻坚克难的坚强品质、研发了世界先进的核心技术、筑造了“超级工程”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