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防治荒漠 共谋人类福祉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召开
2018-01-16耿国彪
文 摄 本刊记者 耿国彪
9月的鄂尔多斯,秋高气爽,到处呈现出安静、祥和的气氛。《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6日至15日在这里举行,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正式代表约1400人汇聚一堂,交流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成功经验,共商世界荒漠化防治大计。
大会期间,各缔约方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以及推动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磋商,达成多方共识,取得积极成果。在大会闭幕式上,审议并通过了大会报告及《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人民表示感谢》的决定,通过并发布了《鄂尔多斯宣言》。
世界聚焦中国荒漠化防治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里约可持续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加强合作。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决策机构,目前每两年举行一次。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确认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并筹集资金支持。
9月11日,在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视频致辞,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在贺信中向会议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国际机构负责人和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习近平指出,土地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公约生效21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荒漠化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世界上仍有许多地方的人民饱受荒漠化之苦。这次大会以“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为主题,共议公约新战略框架,必将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习近平强调,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我们要弘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坚定信心,面向未来,制定广泛合作、目标明确的公约新战略框架,共同推进全球荒漠生态系统治理,让荒漠造福人类。中国将坚定不移履行公约义务,按照本次缔约方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加强同各成员国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古特雷斯在致辞中感谢中国政府承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他指出,气候变化、土地退化以及干旱,威胁着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在土地退化地区,人们面临着极度贫困和不平等。解决这些问题,对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至关重要。他鼓励大家大胆行动,做出更加宏大且切实可行的决策,以应对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汪洋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将认真履行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郑重承诺,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己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防治荒漠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荒漠生态系统治理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的道路。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在致辞中指出,非常荣幸能有机会深入中国内蒙古,感受这里广袤的土地、壮美的景色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哲学和智慧让我深受启发。中国有先进的土地修复经验,从黄土高原到鄂尔多斯的库布其沙漠,经过修复,许多贫瘠的土地重获新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发展欣欣向荣。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已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三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初步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2012年,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确定了到2020年5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中国科技人员和沙区人民在治沙中的非凡智慧,中国人民在防治荒漠化中的感人故事和精神力量,向世界展示了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态度”、“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成就”和“中国精神”。
精彩纷呈的大会活动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第一周为技术性活动,包括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履约审查委员会会议等;第二周为主要活动,包括高级别会议开幕式、高级别会议、高级别会议闭幕式等。大会还召开了多次全体会议和全体委员会。高级别会议期间召开了3次部长级圆桌会议和3次交互式对话。中国作为东道国,还启动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召开了全球防治荒漠化青年论坛和中国科技治沙、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防沙治沙与精准扶贫等多个边会,举办了防治荒漠化成就展、现场考察、纪念林植树等活动。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聚集八方来客,活动精彩纷呈,渐进佳境。
9月10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边会——“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举行了启动仪式。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以增进互信、凝集共识,促进各国加强合作,形成推进“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的强大合力。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组织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女士出席会议。
会议通过的《“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各方共识、机制目标、机制参与方、机制框架、合作方式、资金筹集和使用以及机制发展战略及执行评估。机制主要目标是加强沟通协商,共享经验技术,促进生态保护,有效遏制荒漠化和土地退化趋势,为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机制成员为混合制,分为国家成员、国际机构成员、民间组织成员和企业成员。机制合作框架主要分为会议机制、信息共享、技术培训和项目示范。其中:会议机制建立部长、司局长和专家工作组三级共商机制,沟通和协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发展战略、工作计划和示范项目;信息共享主要包括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沙尘暴风险评估和监测一体化遥感信息应用,推动荒漠化防治技术共享,编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技术清单和技术需求清单等;技术培训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挑选具有生态系统和荒漠化类型代表性的国家,依托现有机构建立区域防治荒漠化培训示范中心,以及由《共同行动倡议》发起方——中国国家林业局每年为机制成员国家举办技术培训班;项目示范由机制成员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研究确定示范项目建议,由各机制成员利用现有双多边机制和创新机制共同筹资支持示范项目。机制还提出,成员国共同探讨建立四种资金渠道,五年一次制定机制发展战略,确定阶段发展目标与任务,并评估执行效果。
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 张建龙
莫妮卡·巴布女士
张建龙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共识,值此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启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意义十分重大。携手推进沟通交流,加强务实合作,打造生态安全共同体,是共建“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的重要保障。共建“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是化解挑战和困境、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中国方案,体现了汲取国际先进防治经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次会议在机制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实践证明,通过机制性对话,加强沟通协商,推动务实合作,共同分享经验,提高荒漠化防治能力,为有效遏制荒漠化和土地退化趋势、有力推动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林业局将积极响应机制的各项章程,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投身荒漠化防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贡献力量。
莫妮卡·巴布女士表示,“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充分体现了各方防治荒漠化和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雄心和共识,通过这次会议,与会各国都能够在合作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重点。她指出,“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有利于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把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技术和绿色投资带到沿线国家,促进相关国家在经济等方面深入交流。她强调,合作机制是分享全球荒漠化防治最佳实践的重要平台,能够促进联合国成员国公平公正的发展,创新合作方式,开展广泛务实合作,造福各国人民。
纪念林植树现场
与会代表结合本国和本地区实际,表达了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框架下加强合作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各自生态治理中面临的难点,呼吁各国在合作机制框架下,促进区域和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会议深化了各方面对“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各国的合作互信。会议强化了各方推进交流沟通的共识,明确了合作方向和重点,增强了推进防治荒漠化合作的合力。与会各方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参与“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的意愿。
9月9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牵头主办的“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国际论坛召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环境研究所等来自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和国内近百家民间组织、企业界的代表踊跃参会,竞相展示风采,分享经验,发出民间呼声,为大会增添了一抹重彩。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普拉迪普·孟噶、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旱地大使刘芳菲、福布斯中国总裁吴文贵、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等领导嘉宾出席了会议。
本次国际民间组织论坛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重要边会,以“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为主题,展示各国民间组织和民间力量在防治荒漠化中所取得的成果,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如何更好发挥民间组织在防治荒漠化中的作用,担负更多社会责任,促进防治荒漠化多元化机制的发展。
刘东生在致辞中指出:回顾中国防治荒漠化历程,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民间组织是政府和社会的桥梁,中国民间组织在国家防沙治沙行动中发挥了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防沙治沙事业,为政府制定和完善政策积极献计献策。通过不断深化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为中国防治荒漠化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理念。多年来,在中国防沙治沙事业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投身防沙治沙工作的优秀民间组织,涌现出一大批民间防沙治沙的突出典型,有力助推了中国的防治荒漠化工作。这次边会的牵头单位中国绿化基金会,是成立较早从事生态建设的民间组织,多年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祖国防沙治沙事业,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绿化公益行动和治沙造林品牌工程,募集了大量社会民间资金,动员了一大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和消除贫困,为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中国绿化基金会在这次活动组织中,做了大量的会议组织工作,把国内外民间组织聚集成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互联互通、互帮互助,为全球防治荒漠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普拉迪普·孟噶先生长期关注支持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经常到中国来参加和指导中国的防沙治沙工作,为中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孟噶先生站在全球高度,对全球防治荒漠化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充分肯定了中国绿化基金会等民间组织在防治荒漠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蚂蚁金服集团支持荒漠化防治给予赞赏,孟噶先生同时对全球民间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来自中国、印度、乍得、哥伦比亚四国的民间组织代表与各国民间组织一道分享了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扶贫、社区参与式管理提高荒漠化治理成效、女性群体对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特殊贡献、提高公众意识教育促进荒漠化防治等典型案例。
大会现场
《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联合倡议书指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由于人们对土地的过渡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全球范围内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荒漠化区人们正面临着人类绿色家园褪色,生存空间压缩,经济社会发展受限,贫困加剧,生活质量下降的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994年6月7日,各缔约方在巴黎通过《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共同致力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积极推动防治荒漠化,缓解干旱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公约》的通过与生效吹响了全球共同行动防治荒漠化的号角,防治荒漠化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公约》特别强调了非政府组织和其他主要群体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案中的特殊作用,赋予了民间组织重要而特殊的使命。面对防治荒漠化的艰巨任务,民间组织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与会的民间组织,将以更大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动员和参与到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共同行动。
9月8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青年论坛举行。这是缔约方大会首次举办青年论坛。论坛的主题为“土地、青年和可持续发展”,旨在激励青年人关注并投身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事业。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致辞中说,土地荒漠化对生态安全、消除贫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他充分肯定了青年人在防治荒漠化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绩,高度赞扬了青年人在与荒漠化抗争中付出的努力和形成的可贵精神。张永利指出,青年人必将是荒漠化防治这一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他希望全世界青年人携起手来,为防治荒漠化、实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共同努力!
巴布女士赞赏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到防治荒漠化事业中。她指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和保障。她呼吁青年人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树立责任意识,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成为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
论坛向全球青年发出了“防治荒漠化,青年在行动”的倡议,呼吁世界各国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各类协会和机构等投入资金,为所有青少年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使其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为高中和大学毕业生掌握实践技能创造条件;设立见习计划和青年创新计划,促进培养青年人才,为其提供学习机会,激发创造力;资助并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得创新性成果;投资新兴经济和科技领域,实施有利于土地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政策等。
9月13日,“履行《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推动全球森林和土地可持续管理”主题边会举行。会议强调,发展林业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全球森林资金网络,帮助发展中国家筹集林业资金,开展能力建设,支持各国林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联合国森林论坛秘书长索伯拉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国际森林问题谈判进程和《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核心内容。中国国家林业局代表介绍了中国林业建设成就和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成效。欧盟国际合作与发展总司、全球环境基金等部门和机构代表在会上发言。全球环境基金代表表示,将继续为全球森林可持续管理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推动《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的落实。与会代表认为,落实《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责任重大,需要世界各国采取务实行动。
据了解,2017年4月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的《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阐述了全球林业发展愿景和使命,制定了全球森林目标和行动领域,提出了各层级行动框架和资金机制。其26项全球森林目标中,包括到2030年全球森林面积增加3%,增加1.2亿公顷森林面积。这对各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导向作用,为全球森林治理体系建设绘制了路线图。
一次次的会议,一轮又一轮的磋商。在缔约方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与各国代表共同努力,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科学技术支持,保障国家、次区域和区域有效履约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多方对话和协商,取得了积极进展。
与会代表参加植树活动
美丽的鄂尔多斯
在会议期间,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普拉蒂普·蒙加先生介绍了大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科学技术委员会已圆满完成了对科学和政策联系平台各项工作的审议,达成了关于促进知识和信息交流共享等6项决议草案,提交大会审议。履约审查委员在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国家行动方案实施,商讨全球环境基金谅解备忘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正在推进新战略框架谈判。作为东道国,中国也积极推动了高级别会议成果《鄂尔多斯宣言》的协商,以体现大会共识,推动新战略框架实施。
在高级别会议上,还以“土地退化、干旱和沙尘暴、土地退化零增长”为主题进行了三场部长级专题圆桌会议,围绕“性别与土地权、私营部门加强投资、地方政府应对挑战”开展了三场互动对话。这些圆桌会议和专题对话,促进了国际社会进一步深化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对可持续发展危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荒漠化跨区域问题特别是沙尘暴和沙尘天气危害的了解,提出了建立干旱和沙尘暴早期预警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个人等在荒漠化防治中扮演的角色和需要采取的行动,推动各缔约方制定各自的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履约自愿目标。
时间在一天天的流逝,成果在一天天的浮现,共识也在一天天的凝聚。因为全体与会者都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携手应对荒漠化危害,才能共建生态和谐的人类美好家园。
大会通过《鄂尔多斯宣言》
9月15日,为期十天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落下帷幕。大会期间,各缔约方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以及推动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等议题,进
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磋商,达成多项共识,取得积极成果。在当晚的大会闭幕式上,审议并通过了大会报告及《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人民表示感谢》的决定,通过并发布了《鄂尔多斯宣言》。
库布其沙漠桢边林
与会代表在纪念林前留影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取得了五项重要成果。一是通过了公约2018—2030年战略框架,明确了实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的战略途径、步骤和监测指标。通过了未来两年公约工作计划和预算,确定了科学技术、政策联系平台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方案,明确了履约审查委员会未来职责、会议机制,以及国家报告的周期和要求。二是112个国家承诺加入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自愿目标设定进程,将确定目标并开展行动。通过了与全球环境基金的合作以及为履约筹集资金的决议,启动了土地退化零增长基金。三是通过了《鄂尔多斯宣言》。强调了政府主导、多方合作,调动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妇女和青年参与的重要性,认可了防治荒漠化、遏制土地退化、减缓干旱、缓解沙尘暴危害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承诺加强荒漠化防治、遏制土地退化、修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四是发布了《全球防治荒漠化青年倡议》,发布了可持续土地管理商业论坛宣言,通过了民间组织和私营部门参与的决议,引导鼓励私营部门建立公私伙伴关系。五是通过了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防治密切相关的干旱政策倡议、沙尘暴政策框架倡议,荒漠化与移民、能力建设、性别平等和赋权等决议,更加关注各区域热点问题和需求,加强与其他公约和国际组织协调合作。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鄂尔多斯宣言》共46条。《宣言》认可防治荒漠化、遏制土地退化、减缓干旱、缓解沙尘暴危害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重申各国对有效实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坚定承诺,加强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修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肯定公约2018-2030战略框架的重要意义,鼓励各国采取行动,设定履约自愿目标,在2030年之前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
《宣言》认为,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阻碍全球可持续发展,会造成并加剧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导致贫困、健康状况恶化、危及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匮乏、抵御气候变化能力降低,以及被迫移徙等。荒漠化、土地退化、干旱与贫穷形成的恶性循环,对农村人口和地方社区居民的影响尤为显著。《宣言》承诺加强荒漠化防治,遏制土地退化,修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宣言》强调,政府领导、多方合作,调动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妇女和青年参与,对可持续管理、修复与改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至关重要。防治荒漠化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法律措施、政策机制,稳定土地使用权,保障土地使用者获益。《宣言》鼓励各国进一步推广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适用技术。
《宣言》欢迎中国政府支持“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通过经验共享、能力共建和示范项目合作,实现区域内和区域外荒漠化防治,体现了各国对“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的积极态度。认可了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模式。
与会代表认为,该宣言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共识,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与会各方推动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的坚定决心。该宣言将引导各方采取更加务实的行动,对推动公约实施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
曲终人未散。《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虽然已经闭幕,但各国与会者的心却紧紧凝结在一处。防治荒漠化事关人类福祉,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与合作。鄂尔多斯的天非常蓝,城市非常美丽,这是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成果,也是全体与会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