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跟骨骨折的手术技巧与疗效评价
2018-01-16祝振华甄允方郭志雄戴进王晓东通讯作者
祝振华 甄允方 郭志雄 戴进 王晓东(通讯作者)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在临床上,小儿跟骨骨折的发病率较成人低,一般小儿跟骨骨折为0.005%,而成人骨折为2%,原因在于小儿跟骨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且弹性较好,跟骨软骨较多,且小儿体重较轻,足部承重较轻等[1]。但是大多数小儿跟骨骨折患者由于缺乏显著症状,常常出现漏诊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小儿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由于其具有复杂的跟骨解剖结构,因而在进行临床治疗之后,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2]。因此本文对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跟骨骨折的手术技巧与疗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跟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3例,女患者27例,年龄为7~15岁,平均年龄为(7.23±4.7)岁。病因: 机器事故3例、车祸交通事故10例、摔伤15例、高处坠落伤42例。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合并长骨骨折4例、合并T12~L2脊柱骨折1例、合并胫骨下端骨折8例,其余为闭合性损伤。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克氏针固定治疗。具体为:即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所有患者实施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如果存在跟骨内外翻畸形,则需在C臂机下进行纠正,以恢复跟骨长度和力线。具体为:(1)畸形矫正。膝关节屈曲45度,保持跟腱松弛,在跟骨结节处,采用1枚长度为2.0mm的克氏针垂直于跟骨横行进行牵引,以矫正跟骨内外翻畸形。(2)跟骨高度恢复,进针点为跟骨结节止点内外侧,在跟骨纵轴外偏约20度,平行钻入1.6mm克氏针,至骨折线处为止。手术者握住克氏针跖屈以及足部远端,助手牵拉使跟骨恢复高度。(3)跟骨宽度恢复:将牵引针拔出后,对跟骨两侧进行挤压复位内外骨块。(4)关节面复位:穿针时从跟骨背外侧向后关节面下,通过关节波动复位关节面。(5)固定:将2~3枚克氏针(直径1.6mm)钻入跟骨结节处。如果长度过长,则需在皮外进行剪短。跖屈位石膏固定8w。
1.3 疗效评定
1.3.1 影像学评定 采用X线扫面足部正侧位,对骨折复位程度进行观察,并对术前、术后Bohler角以及跟骨的长宽高进行测量。
1.3.2 综合评定 采用AOFAS(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法,对疼痛、功能、力线等进行评分。恢复佳>89分、恢复良好75~89分、恢复尚可50~74分、恢复差<50分。优良率=(恢复佳+恢复良好)/总例数×100%。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随访2个月~3年,70例患者术后2~3个月完全愈合,(3.4±0.5)个月后完全负重,X线下单侧跟骨高度与健侧比值为(95.3±4.6)%,且2年后跟骨基本恢复至正常长宽高;AOFAS评分为(88.34±1.23)分,术前Bohler角为(16.3±2.6)度,术后为(24.8±10.5)度;70例患者中,43例恢复佳、20例恢复良好、4例恢复尚可、3例恢复差,优良率为90.0%(63/70)。
3.讨论
在小儿骨折类型中,跟骨骨折是最难以处理的一种类型。一般人体中最大的一块跗骨,即为跟骨,其前半部分的背面为关节面,而后半部分的跟骨结节则为跟腱附着点,跟骨的接力点在跟骨后关节面,位于下肢承重轴的外侧。其剪力向跟骨内侧,当上方距骨向骨体施力时,骨体就会向跟骨外侧臂推出,而当解除负重时,则距骨出现弹性收缩,从而使得骨折刺向软组织内退回。针对小儿跟骨骨折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此种治疗方式既能促使患者跟骨恢复至正常的长宽高,同时还能实现解剖复位,并且能有效调整跟骨的长度和力线,因此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3]。
本文的研究中,术后随访2个月~3年,70例患者术后2~3个月完全愈合,(3.4±0.5)个月后完全负重,X线下单侧跟骨高度与健侧比值为(95.3±4.6)%,且2年后跟骨基本恢复至正常长宽高;70例患者中,43例恢复佳、20例恢复良好、4例恢复尚可、3例恢复差,优良率为90.0%(63/70)。
因此可以看出,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跟骨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跟骨骨折的疗效十分显著,且能有效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还能加速患者病情康复,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1]范爱民,何志,张立亮,冯铁成,刘方刚.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小切口复位植骨修复跟骨骨折:优势及缺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8:7822-7826.
[2]顾云峰.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22:47-48.
[3]刘齐元,崔威.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4,09:1137-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