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原山地油茶丰产栽培模式及丰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2018-01-16张林涛徐德兵陈郭晓春廖永坚贾代顺袁其琼

林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林分丰产坐果

张林涛 徐德兵陈 福 郭晓春 廖永坚 贾代顺 袁其琼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 650201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中乔木,为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2]。近10年来,云南油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前期基础薄弱,科研、服务、技术储备不足,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目前全省油茶林分总体产量不高。在全省现有4万hm2油茶成林和老林中,低产林面积高达80%以上,产油量多在150 kg/hm2以下。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推进速度过快,产业后续支撑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全省新植油茶林整体效益不高,并逐渐暴露出良种使用纯度不够、保存率低、林分质量和产量上不去等问题。同时,生产中沿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急需探寻新的丰产栽培模式和关键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以实现油茶产业的全面提质增效。

1 油茶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

1.1 品种混杂,良种少

油茶低产林,是指年产油量在150 kg/hm2(产籽量600 kg/hm2)以下的油茶成林[6],林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荒、老、残、疏、密、杂等问题。目前云南现有油茶林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的油茶老林;另一部分是2008年以来逐年新栽植的大面积油茶中幼林。上世纪营造的油茶老林多采用点籽实生繁殖,造林种子来源杂乱,品种混杂,良种少;特别是遗传分化现象严重,孕性极差现象普遍存在,达不到“良种壮苗”的要求,这是造成云南油茶老林低产的根本内在原因。加之林内还存在部分多代萌生林,自然林分中单株间分化较大,在同一类型林分、同等经营管理条件下,植株间产量相差达10倍至30倍。对2008年新植油茶林分的调查发现,由于推进速度过快,良种和种源有限,以致全省大面积推广和使用的苗木存在良种纯度等问题;特别是全省现有油茶良种,均为省级技术部门认定的优良无性系,处于中试阶段,仅有5年的使用期限,许多后续问题和适应性研究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因而全省部分新植油茶林分植株还需要通过良种更新来完成改良。

1.2 种植群体内生动力差、管理粗放

从云南油茶种植的历程来看,大部分地方都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问题。通常油茶种植的前5年没有收益,主要以投入为主;按照标准集约化经营管理,油茶栽培8年后即可进入盛果期。但如果种植前期管理不到位,油茶林分的质量和产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较长的回收期和较高的前期投入,让种植者不愿意较多投入,从而导致现有油茶林分大多经营管理粗放,未实行标准化抚育管理,生产中沿用传统管理方式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1.3 林分密度不合理

对云南文山州、红河州的油茶老林调查发现,现有低产林分大多密度不合理,有的林分缺株严重,植株长势参差不齐,林相混乱;有的林分密度过大,多达3 000株/hm2,甚至更多。过密的林分内通风、透光性差,水分养分供应不足,使树冠内部枝条干枯,病虫害严重;过稀的林分因灌木杂草丛生,高大乔木侵入,林内病虫害复杂多样,致使油茶树势的质量和产量严重下降。2008年以来,全省新植的油茶林分规划种植密度都按1 110株/hm2执行,全省基本一致,变化不大。生产中由于后续抚育管理跟不上,全省部分油茶林分保存率低,林内空地较大,新植林分产量和质量不高,种植密度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

2 油茶丰产栽培模式

2.1 矮化密植

矮化密植的目的就是通过适当密植和整形修剪,缓和油茶树体的高生长优势,调控树体的营养生长,扩大油茶树体冠幅的横向生长,促进枝条横向扩展,从而降低树体的高冠比,提高单位面积产果量,为早实、丰产和稳产奠定基础。大量实践证明,控制密度、合理密植是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云南油茶种植密度大多为1 110株/hm2,本文结合生产实践,提出矮化密植种植模式。该模式一般按照株行距2m×3m种植,密度为1 650株/hm2,生产中也可根据土壤情况、坡度、坡向和管理水平等进行调整,但要控制在1 350~1 950株/hm2。挖穴规格为60 cm×60 cm×50 cm,也可沿等高线定线撩壕,壕深60 cm,底宽60 cm。造林时以宽行种植为佳,并确保行间植株错开种植,例如三角形种植方式,这种交错种植方式可使植株间的位置相互错开,从而让林内植株获得充足的光照,以减少植株间地上、地下的相互竞争,促进林内植株的生长和林分产量的提高。

2.2 园艺化栽培

油茶园艺化栽培是指按照园艺化植株栽培管理技术要求,在油茶造林、施肥、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方面采用园艺化管理方式进行生产。园艺化栽培的特点是精耕细作,追求油茶的高产量和高品质,主要包括环境调节、养分供应、树体大小与结构、开花结果等相关技术,具体由整形修剪技术、施肥技术、水分管理技术、土壤管理技术、促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组成。其中,油茶树体的整形修剪是诸多技术中的关键,生产中可通过整形修剪来调节光照条件,改善树体的大小和结构,调节树体养分的合理分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油茶林分的开花结果和果实品质。殷建强等[3]的研究发现,拉枝扩冠技术能有效调节油茶幼树的高冠比发育,拉枝扩冠5年后,油茶高冠比为0.59,对照为1.08,扩冠区平均单株挂果数比对照多232.1%,显著提高了油茶结实面积和结实量[8]。

2.3 林粮间作

在油茶进入盛果期以前,合理间作短期农作物,通过以短养长的复合经营方式,弥补油茶种植前期无收益的困境,对提高油茶林地的综合经济效益十分有益。特别是油茶林地套种间作后,可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油茶林生长环境,从而实现以耕代抚,有效促进油茶生产的良性循环,使油茶达到高产稳产,同时也提高了油茶林地单位面积产量。在云南的文山州、红河州等油茶种植区域调查发现,目前云南油茶林常见的间种物种主要有玉米、花生、辣椒、豆类、绿肥、中药材等矮秆植物;文山州的广南县还有茶叶与油茶的套种模式,油茶种植在茶叶带上,通过抚育管理,油茶及茶叶产量都非常理想,油茶结果大小年不明显,病虫害较少。同样,也可在油茶成林、老林空地中间作农作物,以改善林内土壤结构,调节油茶树体生长空间,为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3 油茶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3.1 持续选育和应用高产良种

“良种壮苗、适地适树”是油茶造林成功的关键,也是油茶丰产、稳产的根本保障。全省现有油茶良种都是省认定的优良无性系,且处于认定阶段,大范围、大跨度推广应用时机尚未成熟;跨省引种由于没有通过区域性引种栽培验证,存在潜在风险性,云南本地也没有开展过大量引种推广。因此,在生产中,要不断持续选育和应用优质、高产良种,开展种质创新、定向选育研究工作,解决产业发展源头问题,并根据油茶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规划适宜的栽培区域。尽管油茶在云南是一个宽生态幅树种,从文山州海拔高度500 m的富宁县至昭通市1 800 m的鲁甸和大关县都有种植,且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云南特殊多样的立体气候要求规划必须多样性,所以实践中要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合理规划,减少产业发展的盲目性。

3.2 多品种混合栽培,提高植株受孕坐果率

油茶为虫媒、两性异花授粉植物,自花授粉坐果率很低。曾燕如等[4]研究发现,油茶自花不孕,辅助授粉坐果率普遍高于自然授粉;不同单株间双列交配,会出现一些平均坐果率高的母本、父本植株和坐果率高的特殊交配组合。杨亚[5]对攸县油茶采用不同授粉方式进行研究发现,油茶坐果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异花授粉>自然授粉>自花授粉。大量的实践证明,油茶为自交不亲和性植株,自交不亲和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机制,以促进异株异花授粉,保持遗传变异,避免自交,防止近亲繁殖[6]。为进一步了解单一品种种植与多品种混合种植产量间的差异,2007年,项目组在广南县旧莫乡进行了“云油茶13号”单一种与5个品种混合种植产量比较试验,结果发现,5个品种混合种植产量明显高于单一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超过单一品种栽培产量的14.39%~21.43%,证明多品种混合种植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油茶产量。因此实际生产中,应选择花期、成熟期等物候期相近的5个以上油茶无性系(品系)混合种植;对一些低产林分,可适当补植或高嫁换冠一些优良品种,以提高植株间的杂家授粉,促进植株的受孕率及坐果率。

3.3 加强水肥管理,改善土壤结构及肥力

一般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抽梢,增施磷肥能有效促进油茶花芽的分化,增施钾肥能促进油茶植株纤维的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植株抗性。油茶施肥的关键环节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施入基肥,通常在油茶种植前1个月内施肥,每穴施腐熟农家肥5~10 kg或饼肥(或专用有机肥)1~2 kg;钙镁磷肥或复合肥0.5 kg,与表土充分拌匀后回填,以改善油茶根系部分土壤结构,为之后2年油茶生长积累基肥。第二阶段,增施农家肥,油茶种植2年后,每年增施农家肥1.5万~3.0万kg/hm2,采用放射状沟施、条状沟施或穴状施肥,开挖位置尽量选择在树冠滴水线靠树干内侧,每次施肥需变换开挖位置,以利于根系的充分吸收。第三阶段,增施追肥,初果期主要增施氮肥,并配合磷、钾肥,以促进树体生长和枝条抽伸;盛果期树体以结果为主,此阶段需氮肥量大,施肥时主要以氮肥为主,以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每年施肥2~3次,每次0.5~1 kg/株。在施肥过程中,要尽量确保水肥同步;在抽梢、花芽分化期前,利用水窖、河道、山间自然水源等途径对油茶灌水,并配合施肥,这样能有效补充当年结果所消耗的养分和水分,提高树体对水肥的吸收,为翌年的稳产丰产打下基础。

3.4 整形修剪,合理调整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

一般油茶种植前5年需采摘花朵,避免结果,营养主要用于树体生长;同时要去除树体顶端优势,拿掉生长过快枝条,让树干多萌发枝条,形成较大圆满的丰产冠幅。整形修剪宜在12月至翌年3月实施为佳。对盛果期树体修剪时,要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修冠内、后修冠外;修剪后尽量使树体枝条内外通风、透光,达到全面立体结果的效果。该技术也可简单总结为“三砍五剪”,“三砍”即砍去过密枝、衰老枝、寄生枝;“五剪”即剪去干枯枝、病虫枝、寄生枝、衰老枝、下脚枝。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及光照条件差的枝条,视情况适当修剪或回缩。一般情况下,阳坡宜轻剪,阴坡可酌情多剪;密林适当重剪,稀林轻剪;冠下和内膛适当重剪,中上部和外缘轻剪或不剪;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通过整形修剪,确保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丰产、稳产储备足够的营养物质。

3.5 综合分类改造油茶低产林,实现全面提质增效

通过调查分类,寻找林分低产原因,分清主次进行综合分类改造,使林分的郁闭度在0.7左右,产油450 kg/hm2以上。目前常用的改造措施主要有四种:第一,抚育改造。改造时,先清除林地上其它乔灌木树种、野藤和寄生枝,挖掉老残及病弱茶树;然后再通过秋季增施基肥、合理间种等技术措施加强土壤管理,逐步改良土壤结构。同时配合整形修剪,适当疏伐;对于过稀或缺株林分,应采用良种大苗补植。第二,大树高干嫁接。对于生长旺盛、林龄在40年以下、常年结果少或基本不结果的植株,可采取大树高干嫁接换冠措施更换良种。第三,截干复壮更新。对于原产量高、品质好的衰老植株,可通过截干复壮进行更新改造,通常截干后3~5年可恢复原产量。第四,更新改造。对于老残林分,低劣植株占全林2/3以上林分可进行更新改造,但为减少损失,可采取逐步替换方式进行,即做到先老先更,逐株、逐批更替完成;更替前先在老树旁边种植良种壮苗,待幼树开花结果后,再伐除保留的老树;也可全部伐除,重新整地造林。

3.6 病虫害防治

油茶虫害主要有天牛、象甲、尺蠖、茶毒蛾、绵蚧等,病害主要为茶饼病、炭疽病、白绢病、烟煤病等。生产中,要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可通过加强营林技术措施,清除林内老、弱、病、残株,病虫枝、枯死枝等改善林内卫生条件,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防治过程中应生物措施和药物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

[1] 庄瑞林.中国油茶(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陈永忠,王德斌,王波.油茶综合利用浅析[J].湖南林业科技,1997(4):15-19.

[3] 姚小华,任华东,林萍,等.LY/T1935-2011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 殷建强,袁昌选,丁波,等.拉枝扩冠技术对油茶早实丰产影响的研究[J]. 种子,2015,34(11):126-128.

[5] 曾燕如,黎章矩,戴文圣.油茶开花习性的观察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802-809.

[6] 杨亚,袁德义,刘东明,等.不同授粉方式对攸县油茶坐果率及果实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2):61-65.

[7] 李春林.普通油茶主要无性系开花生物学及可配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林分丰产坐果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苹果树坐果率提高六法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中华寿桃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五招促枣树多坐果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