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2018-01-16罗继保周炜烨

医药前沿 2018年3期
关键词:额纹口角右眼

罗继保 周炜烨

(湖北襄阳五洲医院 湖北 襄阳 441000 )

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为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12天,全部病例均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排除其他继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病学》拟定的: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蹩眉,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或饮水时口角漏气或漏水;瘫痪侧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

2.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

内服自拟方剂扶正汤,以四物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丹参各15g,秦艽、防风、紫苏叶、白僵蚕各12g,白附子、桂枝、红花各10g,全虫、甘草各6g。针灸、TDP治疗

取穴:患侧翳风、听会、攒竹、颊车、四白、地仓、太阳、承浆,对侧合谷。方法:每次取穴5~6穴,轮换进行,手法宜轻,得起即可,行捻转补泻,留针3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休息2天后行第2、3疗程。针灸治疗同时加用TDP照射患侧。

面部手法推拿及热敷:用双手食指按揉双侧太阳穴、四白穴、口角,每天3次,每次3分钟,同时每日用热毛巾热敷患侧三次,每次3分钟。

2.2 西药治疗

肌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ug,每日一次,口服强的松1mg/(kg.d),连用5天,以后7~10日内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3.治疗结果

治愈(眼脸闭合,面部肌肉功能恢复)21例;好转(病情好转,后遗轻度面肌功能障碍)4例;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96.2%。

4.典型病例

患者马某,男 54岁,2016年3月29日来诊,因“突发口角歪斜、右侧额纹消失2天”入院。患者2天前受凉后突发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流泪、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无面部麻木、疼痛,无头痛、头晕,无肢体感觉与运动障碍。舌淡、苔白、脉虚浮。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5×109/L,N:83.2%,CRP小于0.8mg/L,粪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肌酶正常。头部CT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口僻(气血虚弱、风寒外袭),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给予中药扶正汤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次200ml,针灸、TDP治疗方法同上,同时肌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ug每日一次,口服强的松50mg,五日后改为30mg,用药3天,再改为10mg,用药3天,再改为5mg,3日后停用。经上述治疗14天后,眼脸能够闭合,口角歪斜、右眼流泪、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等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继续中药巩固治疗半月,随访3月未再复发。

5.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简称面神经炎(1),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急性期使用激素可抗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维生素B族药物可促进神经髓鞘的恢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僻、面瘫、中风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感受风寒之邪侵袭,导致经络阻滞,气血痹阻,经脉失养,故见口眼歪斜、流泪诸症。方中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防风、紫苏叶疏散风寒,秦艽祛风通络,白僵蚕、全虫、白附子、丹参、红花活血祛风通络,甘草、桂枝调和营卫。针灸取阳明、少阳经穴位以益气活血、调和阴阳,气血阴阳平衡、病邪祛除,从而经脉通利,病情恢复。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四版,2004年2月.

[2]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1999年12月.

[3]冷方南.《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1983年10月.

猜你喜欢

额纹口角右眼
掩其右眼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左眼右眼
深夜的病房
左右眼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白色的海
白色的海
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额纹除皱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额部皮肤油脂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