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毛竹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2018-01-16何馥晶梁照文王建斌葛雨航王宏宝

湖北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蜂毛竹林毛竹

何馥晶 梁照文 王建斌 葛雨航 王宏宝

(1.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扬州 225000;2.宜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宜兴 214206;3.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苏州 215000;4.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淮安 223001)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属禾本科,竹亚科下的刚竹属,是我国常见的经营类竹子植物,常绿,且多呈乔木状[1],其高度常可超过20 m,并且它的直径有时也可达到18 cm,在中国南方众多山区,毛竹被作为广泛用于经济、实用类竹子而大面积种植。毛竹自然产地在北纬23°23′至北纬32°20′、东经104°30′至122°之间,在其发笋长茎这一关键期,需要的最适降雨量为400~600 mm[2]。目前,毛竹是中国重要的资源类植物,其在全国的种植面积、产量、生长性、用途以及实用价值等各方面均高于其它竹类[3]。中国第七次全国性森林资源全面普查发现,在538.10万hm2的竹林面积中[4],仅毛竹就有386.8万hm2,占比约71.9%,且多分布于全国南方各省区。周芳纯等人早年通过研究发现毛竹林的构成有一定特点,不仅多由生长多年且较为粗壮的毛竹组成,而且毛竹分布还存在年龄差异。毛竹林常常两年换一次叶,这一特点保证了毛竹林常绿这一特性,再加上整个毛竹所处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很难引起毛竹害虫的大爆发[5]。但是由于近几年毛竹经营模式的改变,再加上全球变暖等外界因素,毛竹害虫屡屡发生,且危害程度正日益严重,不仅害虫种类不断增加,而且早年的次要害虫也一跃成为了主要害虫[6],引起了较为严重的环境与经济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毛竹害虫发生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发生原因,以及防治策略等。

1 毛竹害虫研究概况

毛竹产业在林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竹林害虫是影响竹子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子。其中危害毛竹的害虫种类很多,主要集中于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类群[7]。中国从1980年起,先后有郑乐怡、徐天森、陈祥盛等开展了竹林害虫的研究[8-11],此后一些区域性竹林害虫的调查工作在安徽[12]、福建[13-14]、浙江[15-18]、云南[19]、湖北[20]、贵州[21]等地相继展开。同时,一些竹林害虫的生物学习性和防治研究也有报道[22-24]。曾天勋等(1983)调查发现,早年中国的毛竹害虫很少成灾,然而随着近年来不合理种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毛竹生态系统失衡,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仅三四十年的时间,中国各地毛竹害虫已开始陆续爆发,且更替现象明显。通过调查发现四川省长宁市早年对毛竹的管理很少,毛竹林中的作物十分丰富,各种植物混生,结构较为复杂,因而毛竹害虫基本不爆发;然而随着近几十年纯毛竹林的发展,再加上化学药剂(如六六六)的大量使用,严重破坏了毛竹林生态系统稳定,引起害虫大爆发,且害虫发生日趋频繁,危害不断加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更严重的是害虫的优势种群一直处于更替状态,由最初的竹蝗演变至80年代中期的叶蝉、蝽类、害螨等,至20世纪末主要由害螨以及叶蝉造成危害。这一害虫优势种的更替现象在福建、浙江等主要毛竹产区也有发生[5]。

2 毛竹害虫发生类群

由于竹林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毛竹上生活的各种生物种群也具有相对稳定性,其中在竹子上生活和以竹子为为害对象的昆虫数目较多。据2015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舒金平报道,有1 200多种竹子害虫。

竹类害虫可通过各个部位对竹子进行危害,就其危害部位可以将其分为:竹笋类害虫、竹叶类害虫、竹枝(秆)类害虫、竹花(实)类害虫以及竹材类害虫这五种[26]。其中毛竹作为竹子的一个种类,各个部位也都有虫子取食,常以竹笋类害虫、竹叶类害虫以及竹枝(秆)类害虫这三类引起较为严重的危害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6]。

2.1 竹笋害虫

竹笋害虫多以幼虫(或若虫)在地下或笋内蛀食危害(竹笋象成虫亦危害竹笋),不仅危害竹笋已出土的部分,对于其地下的嫩根、竹鞭、鞭顶新芽以及鞭根等部分也可造成危害[26]造成退笋或畸形竹株,影响竹林自然更新,竹笋害虫危害隐蔽,防治难度大,一直是竹林保护工作的难点和重点[6]。《中国竹子主要害虫》一书中记载了危害毛竹的竹笋害虫有竹蝉(Platylomiapieli)、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Spheniscosomus)cribricollis)、毛笋泉蝇(Pegomyyaphyllostachys)等8种[27],本人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发现,各地竹笋害虫发生也有一定优势种差异,福建省仙游溪口国危害竹笋的害虫种有:竹笋禾夜蛾(Oligiavulgaris)、笋秀禾夜蛾(Oligiaapameoidis)、大竹笋象(Cyrtotracheluslongimanus)、小竹笋象(Otidognathusnigropictus)、露尾甲(Haptonchusluteolus)等近10种害虫。其中以竹笋禾夜蛾、笋象禾夜蛾的发生较重[28]。而福建沙县竹笋害虫主要有:竹笋禾夜蛾、笋秀夜蛾(Oligiaapameoidis)、一字竹象甲(Otidognathusdavidis)、黑竹缘蝽(Notobitusmeleagris)和竹笋万纹象(Otidognathusrubriceps)。其中当以竹笋禾夜蛾、一字竹象甲发生最重[29]。江西笋期害虫主要有:一字竹象甲、竹笋禾夜蛾、笋秀夜蛾等。其中当以一字竹象甲与竹笋禾夜蛾的发生最严重[6]。安徽金寨县竹笋害虫有竹笋禾夜蛾、竹一字象甲、竹笋泉蝇(Pegomyiaphyllostachys)等[30]。

2.2 竹叶害虫

众多调查显示,栖息于毛竹顶部的昆虫就有700多种,而这其中就有400多种可以发生危害,近二十年的调查发现,主要有39种害虫,其中昆虫32种(多属鞘翅目、同翅目以及鳞翅目)、螨类7种(多属叶螨科)已经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据2012年陈祥盛等编著的《中国竹子叶蝉》共统计到黑缘条大叶蝉(Atkinsoniellaheiyuana)、竹揉突叶蝉(Abrusbambusanus)等54种叶蝉危害竹类[25]。《中国竹子主要害虫》一书中记录了危害毛竹的竹叶害虫有华竹毒蛾(Pantanasinica)、蒙链眼蝶(Neopemuirheadii)、竹金黄镰翅野螟(Circobotysaurealis)等36种[27],研究发现,这些害虫不仅可以通过取食毛竹叶争夺营养成分的方式对毛竹产生直接危害,而且有的种类还可引起毛竹叶产生异常反应[32]。本人研究整理国内相关文献发现,各地竹叶害虫有一定优势种差异,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危害竹叶的害虫主要有刚竹毒蛾(Pantanaphyllostachysae)、竹镂舟蛾(Loudontadispar)、竹缺爪螨(Aponychuscorpuzae)以及竹刺瘿螨(Aculusbambusae)等[28];而福建沙县毛竹食叶害虫主要有刚竹毒蛾、竹镂舟蛾、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青脊竹蝗(C.nigricornis)、竹小斑蛾(Artonafuneralis)、竹篦舟蛾(Besaiagoddrica)、竹织叶野螟(Algedoniacoclesalis)、竹绒野螟(Crocidophoraevenoralis)、南京裂爪螨(Schigotetranychusnanjiugersis)、竹刺瘿螨和竹缺爪螨,其中刚竹毒蛾、竹镂舟蛾以及竹蝗(Ceracrissp.)的危害最重[11]。桂林发生严重的竹叶害虫有黄脊竹蝗、竹篦舟蛾以及刚竹毒蛾等害虫[31]。安徽省金寨县竹叶害虫主要有刚竹毒蛾、黄脊竹蝗、竹织叶野螟、竹镂舟蛾以及毛竹黑叶蜂(Eutomostethusnigritus)[30]。

2.3 竹枝(秆)害虫

为害竹枝(秆)的害虫多为刺吸式口器昆虫,大多为半翅目以及同翅目昆虫,且其危害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竹沫蝉(Aphrophoraborizontalis)主要通过分泌泡沫,并藏于其中危害;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rhopaloides)常以钻蛀竹小枝造成危害;其余害虫大多直接以成、若虫造成危害[26]。本人查阅整理了相关资料发现,《中国竹子主要害虫》一书中记录了危害毛竹的竹枝(秆)害虫有山竹缘蝽(Notobitusmontanus)、薄蝽(Brachymnatenuis)、竹尖胸沫蝉(Aphrophoranotabilis)等7种,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中竹枝(秆)害虫主要有竹小蜂(HarmolitaphyllostachitisGahan)、竹广肩小蜂、竹黄色小蜂、金小蜂(Nasonia)等,其中以竹小蜂以及竹广肩小蜂发生最为严重[28]。福建沙县竹枝(秆)害虫主要有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rhopaloides)、蠕须盾蚧(Kuwanaspisvermiformis)以及竹秆红链蚧(Bambusaspiarutilan)等[29]。桂林为害优势种为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rhopaloides)[31]。安徽省金寨县危害竹枝(秆)的主要害虫有竹广肩小蜂以及竹卵圆蝽(Hippotiscusdorsalis(Stal))[30]。江西省毛竹危害竹枝(秆)的害虫主要有竹尖胸沫蝉和竹广肩小蜂[6]。

3 毛竹害虫发生原因

3.1 非生物因素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1)气候因素。气候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竹林生长、害虫的发生发展关系最大。研究表明,竹小蜂成虫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活动,而且猖獗程度与当年降水量的关系较为明显,因其羽化期在3、4月份,而降水量的多少能决定其羽化成活率的高低[13]。

也有研究表明,害虫发育起点温度为8 ℃,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某些害虫的发育期提前20~30 d。导致害虫为害提前,为害期增加将近1个月,同时增加害虫防治难度[13]。全球变暖导致的冬季温度升高趋势,也减少了害虫越冬死亡数,增加了虫口密度[26]。

(2)地形因素。有关资料表明竹广肩小蜂发生与环境因素(地形、地势和气候)有关系。阳坡、稀疏的竹林及林缘阳光充足,而竹小蜂成虫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活动,故其较平原和谷地发生严重[13]。

3.2 竹林生态环境破坏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由于人们过度追求毛竹经济效益,林地复垦、劈草及覆盖催笋等技术的应用[26],竹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给害虫大量发生提供了两个生态方面的基础条件:第一方面,原有竹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下降,相对稳定的食物链也遭到破坏,自然天敌控制作用降低,更新后处于发育阶段的竹林对害虫发生的拮抗能力下降,为害虫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毛竹林生物多样性的忽视和片面追求发展毛竹纯林,给害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和有利的生长繁殖条件[13]。

3.3 检疫监测和防控体系不顺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1)检疫监测体系。害虫种群动态监测是制定防治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是防止大面积成灾的关键[26]。但大部分竹农只重视治虫而轻视防虫,忽视监测工作,因此无法准确掌握竹林中害虫的种类、数量和发生发展趋势。在害虫大发生初期虫口密度低且呈上升发展时,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直到害虫大面积暴发成灾时,才急忙采用化学药剂等救急防治措施。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防治效果不佳,并且杀伤天敌,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害虫发生周期变短,造成恶性循环,带来巨大经济损失[29]。并且部分地区(如桂林[31]、江西[6]等地),竹林虫害监测体系仍需完善,专门虫情测报人员不足。福建[13]等地检疫手段落后,检疫工作不够完善,导致蠕须盾蚧迅速传播而成为福建毛竹林中分布最广、为害最大的一种蚧虫。

(2)防控体系。毛竹虫害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林农缺乏联防群治的意识,防治意识薄弱,导致防治工作不到位[29]。其次是由于在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方面的力度不足,生物防治等新型防治技术未能得到大面积有效推广[30]。目前,防治毛竹害虫仍采用人工喷粉、喷雾的方式,技术过于简单,药械十分落后,再加上毛竹林山地地形复杂,这些传统防治手段难以进行,造成防治效果不理想,严重挫伤了竹农防治虫害的积极性,在防治工作上走向被动[29]。第三点是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而现有劳动力成本较高,且仅仅依靠当地的劳动力很难有效的防治害虫,所以毛竹虫害防治需要一批专业的防治人员,但是目前大多数地区还没有防治害虫专业化组织和队伍,因此在防治毛竹害虫时,存在着防治专业力量薄弱的问题[29]。最后是防治经费投入方面存在“谁经营、谁防治、谁投入”的缺陷,导致林主对毛竹经营投入积极性下降[31]。

3.4 经营管理不当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在毛竹林的经营管理中,只采用简单的开垦与抚育工作,严重导致水肥流失,有的竹农甚至为了短期经济效益而不合理砍竹,严重影响了毛竹林的正常生长,引起竹林衰败。这一系列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方式直接导致毛竹林间组分单一,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30]。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毛竹林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天敌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对毛竹林自身调节、抵抗病虫害的有益生物日趋减少[6]。

但某些地区竹林管理水平很好,害虫(如刚竹毒蛾、竹笋夜蛾)发生仍很严重。究其原因有四个。一是毛竹长势过好导致害虫食料充足;二是大面积种植竹林导致防治不统一或不及时;三是小杂竹与主要竹种混生,竹种间出笋、发叶时间、空间上的茶语导致害虫转主为害;四是竹笋的大小年及邻近竹区出笋早晚情况与害虫的发生关系极为明显[26]。

4 毛竹害虫综合防治对策

4.1 虫情监测

目前,害虫监测是预测害虫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毛竹害虫的防治,首先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查监测,才能充分了解其发生规律,从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可以根据相应部门的监测报告以及各毛竹害虫危害的一般规律,基本确定本地毛竹林害虫的重点防治对象,从而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对于一片毛竹林的调查监测,首先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并配套相应的监测工具;其次对某种害虫进行定时定点监测,这样才能对该类害虫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能够较好的了解其发生情况,并预测其发生动态,能帮助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对其进行控制[25];再次,及时分析毛竹主要害虫发生发展趋势并做出预测,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竹农和生产单位发布毛竹主要害虫短期和中长期虫情预报并预警,使虫情预报能有效地为生产服务,从而为适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也可因地制宜增加毛竹主要害虫监测点,通过各级监测点的建设,与原有的测报点构成一个完整的毛竹主要害虫监测预报网络,定期和适时地向管辖区域发出毛竹有害生物预报,进一步加大监测预报和服务于生产的力度,从而使监测预报工作走向规范化轨道。

4.2 营林技术措施

在整个竹林生态环境中,既有对毛竹生长有益因子存在,也有对毛竹生长有害因子存在,了解并掌握这些复杂因子的相互制约关系,可采用科学经营模式,最终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此外,竹木混交林树种的生物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可以保证害虫与相关天敌之间存在一种动态平衡,使害虫难以大爆发[33]。因此,为了改变目前毛竹害虫防治的被动局面,提倡保护和营造竹林中阔叶树及其它伴生树种,有效增强毛竹林的生态防御和调节功能,并能有效防止害虫扩散蔓延,从而减轻毛竹害虫为害。同时,也需改变目前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政府部门要组织、帮助竹农完善毛竹林的经营模式,成立毛竹合作社或竹业股份公司,为统一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推广应用速生丰产技术,科学经营毛竹林奠定基础。

4.3 专业人员培训

加强对基层林业专业人员、竹农的培训工作,鼓励竹农学习专业知识,普及毛竹主要虫害的基本知识、防治专业药械使用方法和新的防控措施,以适应毛竹主要害虫防控需要。

4.4 慎用化学防治

由于近年来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大部分毛竹害虫已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并且由于化学药剂的使用,对人畜、环境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2],所以,在不得已而必须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我们也尽量要选择那些高效、安全的药剂,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33];当然,也需要改善施药技术,如利用新型竹腔注射技术以及竹蔸施药等替代传统喷雾和熏蒸剂熏杀等方式,从而保证施药过程的安全友好。另外,可以采用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如白僵菌、BT制剂等,或者利用寄生蜂等广泛应用的天敌昆虫对毛竹害虫进行防治[6]。此外,还可以根据毛竹害虫的理化特性开展人为捕杀或者诱杀工作,例如,根据竹螟成虫的趋光性,利用高压触杀灯进行诱杀;根据黄脊竹蝗的产卵特性开展人为挖卵工作,以减少其繁殖[36]。对于一些常见的害虫,可在害虫盛发期鼓动竹农与相应人员开展人为的捕杀工作,如对于一字竹象甲,不仅可以对其直接捕杀,还可根据其喜好在笋壳上产卵的特性,对其卵块、幼虫进行刺杀[37]。

5 讨论

目前,毛竹害虫发生和防治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防治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害虫治理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导致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对人畜、生态环境造成影响[30]。二是害虫大发生机理研究不够深入。目前中国对于毛竹林复杂的生态环境没有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对于害虫发生主次原因研究不深入,造成对害虫危害原因的片面认识,影响防治的开展[38]。三是虫害研究忽视了关联性和整体性。目前的研究过于将物种孤立,仅着眼于单一虫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而忽视了其与环境中其他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急于解决眼前问题,忽视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关性,从而导致其他问题频发[39]。

因此,审视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日后的毛竹害虫发生及其防治研究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主要害虫大发生机理。加强对害虫、天敌、寄主与生态环境四者关系的研究工作,深入分析毛竹林生物多样性与毛竹林害虫危害变化的关系,建立毛竹可持续健康经营及毛竹害虫生态调控模式[32]。二是研究新型高效防治技术,采用多种防治手段。

杜绝避免单一使用化学药剂,加大对安全友好的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同时引入人为防治等其他防治手段,对害虫进行全面的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三是着力毛竹害虫天敌研究。天敌是自然界有效控制害虫发生的重要因子,有研究报道称毛竹害虫的天敌种类有上百种。合理的利用天敌防治毛竹害虫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因此,需要加强对毛竹害虫天敌的研究工作,对各类天敌的效用进行一定的评估,并利用人为筛选工作,引进具有一定优势、且发展潜力较大的天敌,并对其开展相应工厂化生产,然后在毛竹林进行释放,确保天敌调控技术可行性。此外,对于毛竹虫害诱导挥发物及信息化合物,也可以用来研究相应天敌引诱剂的开发工作[26]。四是加强和提高基层森保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虫情监测是防控虫害大发生的关键一环,因此监测虫害的技术人员的专业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虽已有相应的检疫管理部门,但由于专业人员不足、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毛竹害虫的监测工作不能如实开展[40]。

猜你喜欢

小蜂毛竹林毛竹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大自然中的好伙伴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鸡嗉子榕小蜂繁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食性关系
封育年限对毛竹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敲竹杠
解析毛竹刚竹毒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绿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