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肾论治冠心病经验

2018-01-16何桂莲刘中勇

关键词:诸药心阳肾阳

何桂莲,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关键字】胸痹心痛病;温肾助阳;涤痰;祛瘀

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冠心病是近代医学的概念,纵观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没有本病的记载,但根据其病位、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与古籍中记载的“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胸痹心痛病”等的概念相近,可以将其归纳为同一个范畴。心痛作为一个症候最早记载于西汉时期[1],《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提到“足少阴温(脉):出内踝窭(娄)中,……其病……肝痛,心痛”,而心痛作为一个独立的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根据临床表现在《金匮要略》中对胸痹做了重新的定义,“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同时也将胸痹、心痛两个病的认识整合起来合二为一,厥心痛和真心痛都是冠心病的重症,其中厥心痛一名最早可追溯到《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复……厥心痛,汗发呕吐”,古代医家对临床表现观察细致,厥心痛发作之时疼痛剧烈,可伴有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这与冠心病心肌梗死时的临床表现是高度一致的。

2 肾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张仲景认为阳微阴弦是本病病机的关键,他在《金匮要略》中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指的是心阳亏虚,心主血脉,血液在脉道内的正常的循环周流需要心阳的温煦和推动,心阳亏虚,温煦失职,阴寒凝滞,血液凝涩,脉道不通,不通则痛,同时心阳不足,阳化气功能减弱甚或丧失,遂至气虚,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迟缓,壅塞脉道。而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各脏腑组织形体官窍均离不开肾阳的温煦和推动,心也不例外,心阳需要肾阳的激发和推动。心与肾密切相关,心肾不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也相互关联[2]。

3 刘中勇教授对冠心病的认识

刘中勇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其中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冠心病的病机为上焦心阳不振,下焦阴寒乘虚上逆,痹阻心脉,心脉阻滞不通,不通则痛,遂发为胸痹心痛病。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心阳虚为直接原因,而根据心肾相交的机理,心本乎肾,肾阳虚为根本原因,肾主命门之火,为阳气之根,心主君火,为阳气之用[3],肾阳为心阳生发的源头,肾阳充足,心阳取之有源,用之不竭。冠心病好发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此时肾阳开始衰退[4]。

4 临床治疗经验

刘中勇教授从冠心病的本质出发,以温肾助阳为基本原则,兼以活血化瘀、涤痰,临床上治疗冠心病,以桂附地黄汤为主方化裁,佐以活血化瘀、涤痰。方中熟地补益肝肾为君药。仙灵脾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的功效,为温肾助阳的佳品,山药为药食同源的佳品,具有健脾补虚、滋精固肾的功效,与熟地、仙灵脾共为君。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精气,茯苓健脾益肾兼祛湿化痰,丹皮活血化瘀,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附子补火助阳,温补命门之火,《本草正义》记载到:“附子可里达下元而温痼冷”,与诸药俱为臣药。法半夏与陈皮配伍理气燥湿化痰,薤白通阳散结解除寒凝痼结,丹参助丹皮活血化瘀,诸药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且与桂枝、附子合用辛甘化阳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助阳兼活血化瘀、涤痰之功。

5 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某,女,68岁,反复胸闷胸痛2年,再发加重1周,于2018年1月10日就诊,患者2年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狭窄60%,当时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门诊行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提示ST-T段改变,现症见:时感胸闷胸痛,劳累后加重,畏寒,手足不温,伴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双下肢轻度浮肿,口干,喜热饮,口淡乏味,纳欠佳,尿少,大便偏稀,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舌下络脉粗大,苔白厚腻,脉沉弱,辨证为心肾阳虚、痰淤互结证,治以温肾助阳,涤痰化瘀,予以桂附地黄汤加减,熟地 15 g,山茱萸15 g,桂枝10 g,附子15 g,山药20 g,仙灵脾20 g,牛膝20 g,杜仲20 g,茯苓15 g,丹参20 g,陈皮10 g丹皮10 g,,法半夏10 g,薤白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加入适量黄酒。15剂后患者感胸闷胸痛改善,双下肢浮肿消退,尿量增多,大便成形,夜寐欠佳,守前方加夜交藤20 g,酸枣仁20 g,再服15剂,患者诉胸闷胸痛较前缓解,心悸、气短改善,手足转温,双下肢不肿,睡眠好转,舌质淡,苔白微腻,脉沉细。复查心电图提示正常心电图。

猜你喜欢

诸药心阳肾阳
标点符号
自制蜜膏治反流性食管炎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治疗跟骨高压症验方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前桃后杏终归无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