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学问 做医生 做人
—— 读《吴阶平传》有感

2018-01-16潘梦佳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协和周总理病人

文/潘梦佳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我在草稿纸上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写下“吴阶平”,又觉得缺点什么,于是又写下“周恩来”。

吴阶平先生在他的传记里写周恩来的言传身教使他终身受益。他说周总理的时候,无时不刻不提到周总理对他科研、从医、人生道路上的影响。在这本书里,周恩来总理和吴阶平大夫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让我奉为终身信仰。

所以要写吴阶平先生,必先写周总理。我一直仰慕周总理,不光是受小学时读到的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影响,就是我不知道从哪道听途说来的关于他的小故事(我小的时候不爱读书,所以不清楚伟人们的生平事迹),便足以在我年幼的心里刻下这样深深的烙印:“周总理是个极好的人,我应该崇敬他。”他奉献了他的一生给他热爱的革命事业,又呕心沥血一辈子建设中国,为中国人民谋福祉,乃至在他去世的时候,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下半旗致哀。然而让我印象至深的,也是让吴阶平先生深深触动的,是周总理在弥留之际,依然清楚地告诉守在他病榻前的吴阶平先生:“吴大夫,我这里没事了,需要你的人很多,你去吧,他们需要你……”之前,我不知道在哪看到这个故事,于是在我尚未了解协和,了解协和的医学大家的时候牢牢地记住了吴阶平先生,并且认为吴阶平先生一定可以让我立为学医、从医道路上的精神向导。或许是因为我内心坚信只要是周总理看好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极高品格的完人,后来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也验证了我的想法。

吴阶平先生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将近20年,《吴阶平传》的作者邓立在书中说吴阶平20年中一直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在政治、外交、医疗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受到周总理的耳提面命,他的精神、情感、道德,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的一些小细节无不渗透着周总理的影响。甚至在他整个后半生,都能感到周总理的精神在鼓舞着他,周总理的力量在支持着他,在这种影响下,他在学术、政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也为中国医学,尤其是泌尿学科的发展打开了崭新的篇章。

但若说只是周总理对吴阶平先生的影响让他成为了一代名医,又有失偏颇。亦是吴阶平的品格让周总理如此信任他。

1959年6月,吴阶平先生到中南海跟周总理汇报,夜半更深,微风习习,他们拾级而下到院子中边走边聊,吴阶平先生提起了周总理在中南海作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他说:“您当时提了三点,社会实践、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可以提高知识分子的思想,我对前两点都有感受,可业务实践也能提高人的思想,我还没有什么体会。”

周总理停下脚步,很惊讶地说:“你说说,你业务上都做了些什么?”吴阶平先生说了他从普通病人的疾苦中总结自己结核病的研究方向,周恩来总理十分欣喜,因为吴阶平先生已经领悟到了从业务实践中提高思想。

“要做好医生”,来自吴阶平先生父亲的教导,让他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他在协和的课堂中认真听讲,从实践中学,实习的时候注意观察指导医生处理各种病例,处处做有心人。

吴阶平念书的三年级内科的期末考试,试题是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个病人,要在一小时内问完病历,做检查,化验,然后回来向考官报告。指定吴阶平检查的是一个危重病人,说话已经很困难,无法从病人嘴里得到详细的病况,但接触后就知道所患的是肺结核……在考官和众多的同学面前,吴阶平把自己检查结果一一列举出来……让斯乃博教授十分赞赏他。

1941年毕业典礼里时,吴阶平先生被选为学生司仪,名字刻在第九道金箍上,这是协和学生最高的荣耀。毕业典礼上斯乃博教授的报告《有准备的头脑》对于吴阶平一生的治学、研究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阶平先生意识到,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视而见,听而闻,培养“有准备的头脑”,否则机会即使来了也只能擦肩而过。并且这种精神也在他未来工作中充分体现。

有一天,协和的外科主任Loucks教授做一个血管的大手术,吴阶平先生作为代理医生也要上手术台,做“拉钩儿”,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吴阶平先生却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不仅参阅了《外科手术学》中有关篇章,还到病案室翻阅了主任过去做同样手术的所有记录,获得了Loucks教授的褒奖。

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忽然很惭愧,我口口声声地说要将吴阶平先生立为我的精神向导,要学习他处世的哲学,做学问的一丝不苟。可我却对自己的学业敷衍了事,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而学专业知识,考完试就再也记不起老师强调了千万遍的重点,这样的我,又哪里配得上协和的金字招牌。所幸一切还来得及。我还来得及将我偷懒落下的知识重新捡起来,塞进脑海里,刻画到心里。这也是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将来有一天说起我当年的理想时,我才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告诉别人,我读了《吴阶平传》这本书,我是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吴阶平先生的教诲,才有今天的成绩。

又想起从医一事来,医学是解除人的疾苦,为百姓服务的,而这种服务不仅仅只是治病,还包括关注病人的一生,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吴阶平先生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是因为“有准备的头脑”意识,所以他兢兢业业地做临床上的有心人。吴阶平先生某次为病人看病时,发现一位整日沉浸在患病的不幸中的年轻人离开人世,而年轻病人隔壁的患同样病的乐观老人家却幸运地活了下来。而且如果医生给病人治病时,给予病人支持,让病人信任他,病人亦有可能奇迹般地活下来。由此意识到心理照顾对病人疾病的康复十分重要。并且他将多年的临床观察得到的经验教予他的学生,要求他的学生关心病人,这不就是今日所强调的医学人文吗?这不正是对今天面对医患矛盾频发的医务工作者最好的医学人文教育吗?曾经有幸参与一次读书分享会,一位师姐分享了她的临床经历。她告诉我们,临床工作中一定要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病人从一开始就能体谅到医生对病人的关心,让病人信任你,这对患者之后的治疗和减少医患矛盾都有好处。我,一个即将走上临床岗位,并要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未来医务工作者,受益匪浅。不仅仅要关心疾病,更要关心病人,这是周总理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是吴阶平先生对自己和对自己学生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更是这两位伟人内心的追求。

做学问,做医生,做人,在医学道路上勤勤恳恳的吴阶平先生一生为病人,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我亦将追随吴阶平先生的追求在人生道路、从医道路、求学道路上奉行他的信仰。学医时,勤勤恳恳,为了对得起把身家性命交给自己的病人;对病人,如履薄冰,尽心尽力,为国家健康事业奉献终身。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浅薄的文字并不足以抒情,仅以此文献给我一生的精神导师周恩来总理,吴阶平先生,以表达我内心坚定的信仰。

猜你喜欢

协和周总理病人
谁是病人
周总理“喝”饭
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病人膏育
我在协和学了什么
还能活多久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
组建“协和队”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