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地区夏秋季芫荽栽培技术
2018-01-16宋元周
宋元周
(铜陵市郊区农林水务局,安徽 铜陵 244100)
芫荽,习惯称为香菜,营养丰富、香味独特,是备受市民欢迎的蔬菜品种之一。其植株半直立,生长势强,在皖江沿线地区四季都可以栽培。芫荽喜冷凉,常规栽培主要是冬春两季;夏秋季节栽培的产量比冬春季栽培的低,但是单价高,纯收益较高,一般每667 m2产量1 000 kg,单价达到16~20元/kg。
1 品种选择
芫荽的品种可分为小叶型和大叶型2种。大叶型品种的植株较高,叶片较大,缺刻少而浅,香味略淡,产量较高;小叶型品种植株较矮,叶片较小,缺刻较深,香味浓,耐寒,且适应性强,但产量稍低;目前生产上多选用大叶型品种。夏秋季节栽培芫荽,应选用耐热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的兰香、荷兰香妃等大叶型品种。
2 种子处理
芫荽的种果为圆球形,内包裹2粒种子,播种前一定要将果实搓开,以利出苗均匀、整齐。芫荽的种子在高温下发芽比较困难,因此播种前要先进行种子处理。用1%高锰酸钾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30 min后捞出,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20 h左右,放置于20~25 ℃的阴凉环境中催芽,当有30%的种子露白时就可以开始播种。
3 整地施肥
地块以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气性较好、排灌便利、呈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为6.5~7.0)的砂质壤土为佳,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翻20~25 cm,并且要晒垡2周左右。畦要做成高20 cm、宽1.2 m、沟宽30 cm的深沟高畦,以便覆盖遮阳网。结合整地每667 m2施用腐熟的人粪尿3 500 kg和腐熟的饼肥50 kg、磷肥50 kg作基肥。畦面表土要耙平整细,做到上实下松,以利于种子发芽生根。
4 适时播种
根据皖江地区的气候特点,一般选在5月中旬—7月上旬进行播种,不但能得到较高产量,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播种方式一般是撒播,操作方便快捷,如果以速生小苗上市供应,在播种时要实行高度密植,增加播种量,每667 m2播种量约为8~10 kg。播后覆盖细沙土1.5 cm左右,浇1次小水,然后再覆盖1 cm厚稻草保墒,并保持畦面湿润,以促进出苗整齐。
5 田间管理
当有80%芫荽出苗时,就要适时揭去稻草。夏秋季节温度较高,在揭去稻草后要立即搭建遮阳网和防虫网,利于降温防虫。要注意在早晨进行覆盖、傍晚再揭掉,加强通风,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有条件的可利用瓜蔓阴棚下进行栽培,或者与大棚内其他蔓生作物进行间套作,以利用作物藤蔓形成的天然阴棚来保湿降温。
5.1 定苗
芫荽菜的生长期短,田间管理要抓住“三早”:除草一定要早,间苗定苗要早,追速效性氮肥也要早。一般在苗出齐7 d左右就要进行间苗,2片真叶期时要进行定苗,苗间距以3~4 cm为宜。
5.2 追肥
在苗高3.5 cm时开始追肥,每667 m2追施1次磷酸二铵20~30 kg或尿素8~10 kg;收获前30 d左右喷0.3%的磷酸二氢钾与0.2%~0.5%的尿素混合液20~30 kg,连喷2次,间隔15 d以上,以提高品质。
5.3 水分管理
高温季节要避免床土过干,缺水时要于早晚进行喷淋水,保持芫荽的叶片鲜嫩。定苗后根据天气情况、土壤湿润情况适时适量浇水,一般5~8 d左右浇l次水。结合除草及时中耕、深锄以利于蹲苗,加速根系发育。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要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疏松。中后期要适度控制浇水,不要过量,棚室栽培的还要控制棚室内的湿度。
5.4 温度管理
棚室栽培的白天温度要控制在12~22 ℃,过低时要进行保温,过高(24 ℃以上)时要及时通风、降温、排湿;夜间温度要保持在8~10 ℃。夏秋栽培气温较高,在揭去稻草后需要及时搭盖遮阳网和防虫网,并且要早晨盖、晚上揭,加强通风,防止病害发生。
6 病虫害防治
芫荽具有香辛味,虫害很少发生。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成株期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炭疽病和斑枯病。
6.1 物理防治
大棚栽培时,可在棚室内张挂银灰膜驱除蚜虫,增设防虫网以阻止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成虫进入。还可以在芫荽植株上部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趋黄性成虫。
6.2 药剂防治
(1)猝倒病可选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进行防治。(2)立枯病可选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1 500倍液进行防治。(3)叶枯病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4)蚜虫可选用3%啶虫脒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上市前15 d停止用药。
7 采收
根据当地消费习惯,一般在株高20~40 cm,叶片10~20片,单株质量约20~50 g时采收。采收时用刀子在植株近地面处割收,剔除老叶后捆把,及时上市销售;或者连根拔起后再剔除根系及老叶。夏季采收要在早晨进行,冬季棚室内采收要在傍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