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控
2018-01-16李嘉琪
李嘉琪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重庆 荣昌 40246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 tracheitis virus,ILTV)引起的鸡的上呼吸道疾病。1925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现已在世界各养禽国家、地区流行。ILTV只能水平传播,主要感染结膜和气管黏膜,引起炎症,有浆液性或黏液性排泄物,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产蛋减少或体重增加等症状。通常情况下,该病暴发时呈现高发病率(90%~100%)和较高死亡率。
1 病原体
ILTV属于疱疹病毒科,学名为鸡疱疹病毒1型。ILTV毒株间在致病性及抗原性上都存在差异,但只存在一个血清型。ILTV不同毒株间对鸡的致病力差异很大,增加了ILT的防控难度。
ILTV大量存活患ILT鸡的气管及渗出物中,具有潜伏感染的特性,主要潜伏部位是三叉神经节,潜伏感染鸡应激后,体内的病毒可被激活,并大量复制排出,成为危险的传染源。但ILT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煮沸立即死亡,对于一般消毒剂和脂溶剂都敏感。
2 流行病学
ILTV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感染对象是鸡,其中成年鸡的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典型。除了鸡之外,ILTV感染的宿主还包括孔雀、雉和幼火鸡。主要传染源是病鸡以及包括康复鸡在内的潜伏带毒鸡。
3 防控措施
(1)对病鸡及潜伏带毒鸡进行严格隔离,并做好规范消毒措施,可有效防止ILT流行;对ILT疫点实行封锁,禁止可能污染人员、饲料设备以及鸡只的移动有助于控制ILT的流行。
(2)ILTV减毒疫苗有较好免疫效果,但可能造成ILTV潜伏感染,带毒鸡能长期间歇性排毒而引起易感鸡感染和发病,因此要避免将接种疫苗鸡与易感鸡混群饲养。鸡群发生ILT后,很难通过血清学检测区分被疫苗还是田间野毒株感染。许多学者研究病毒株间遗传差异,发现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多个基因可比较可靠地区分ILTV菌株,以便基于病毒(疫苗或野生型)的类型有效控制 ILT[1,2]。 目前,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允许我们对野毒株和疫苗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有助于进一步寻找疫苗株与野毒株序列不同,更准确地了解ILTV菌株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阐明疫苗衰减的遗传学基础,生产出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
表达 ILTV glycoprotein B(GB)和 UL-32 基因的重组疫苗是可以表达ILTV免疫原性抗原的重组病毒,此类疫苗在提供鸡群免疫保护的同时克服了常规疫苗引起潜伏感染的缺点[3]。我国研制的表达新城疫病毒F基因、HN基因和ILTV的gB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接种后可有效对抗ILTV感染,发挥和传统减毒疫苗(Nobilis ILT)同等的免疫保护作用,同时对新城疫有一定保护作用[4]。使用ILTV新型疫苗并结合隔离封锁和卫生措施,将有望在ILT的区域性消灭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