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奶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防治

2018-01-16万遂如

养猪 2018年1期
关键词:断奶仔猪饲料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 长春 130122)

养猪场仔猪断奶后常发生腹泻性疾病,不仅造成仔猪发病死亡,而且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增重率与饲料转化率,致使养猪场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下降。本文就养猪场断奶仔猪发生腹泻性疾病的防治问题发表一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 发病状况

养猪场3~4周龄的断奶仔猪常于断奶后5天左右发生腹泻,大多数是由于断奶应激、环境应激、温度应激、饲料改变及营养应激,加之管理不当等因素而诱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感染所引起。一般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低。断奶仔猪6~8周龄时发生腹泻,出现“灰痢综合征”及“结肠炎综合征”等,发病率一般在10%~30%左右。主要是由蛇形螺旋体、猪痢疾、胞内劳森氏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引发。也常见有圆环病毒2型、猪星状病毒、猪博卡病毒及猪杯状病毒等参与致病,而且多见于几种不同的病原体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一般常年均有发生,但寒冷、气温多变的季节发病较多。

2 症状特征

临床上断奶仔猪发病表现为腹泻,排黄白色或灰黄色稀粪,严重者排血便并含有黏液,有的呕吐,食欲大减,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生长发育缓慢,沉郁,起立无力,严重者死亡,死亡率有的高达30%。

3 病理剖检变化

病死猪只剖检可见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变化,肠黏膜肿胀,附有黏液与出血点;肠内容物稀薄,混有黏膜和坏死组织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浆膜水肿,切面多汁;有的可见肺水肿、间质增宽;肾苍白、脾淤血、胃底部红肿等。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症状特征和病理剖检变化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由于发病常见于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病原体多样化,症状复杂化,因此,确诊一定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4.1.1 细菌学分离鉴定采取病猪的新鲜粪便及死亡猪只的大肠黏膜等病料直接涂片镜检及染色镜检,找出可能的致病性细菌。同时采取未治疗病猪带有黏液的粪便或病死猪的大肠黏膜,用特殊培养基进行细菌学分离培养,鉴定出致病性细菌。

4.1.2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采取病死猪的肺、肾、淋巴结等病料,选用特异的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然后用PCR、免疫电镜法(IEM)、免疫荧光法等进行病毒鉴定,以确定致病病毒。

4.2 血清学诊断

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或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以确定致病性病原。

由于发病存在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因此,当实验室检出致病性病原体后还要结合猪群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估,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5 防治技术措施

5.1 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对仔猪是一个很大的应激,生活环境与饲料的改变,造成营养应激、环境应激、温度应激等,使仔猪精神上受到一定的打击。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引起仔猪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造成仔猪死亡。因此,维持好仔猪的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做好饲养环境和管理制度的过渡,是养好断奶仔猪与防治疾病发生的关键。

5.1.1 实行“全进全出”的隔离饲养制度 保育舍内的猪只全部转出后要立即检查、安装、调试好饮水器与料槽;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墙壁、地面、通道及排污沟等。对猪舍进行全面彻底清扫,用高压水枪冲洗2次,干燥后用消毒剂反复消毒3次,每日1次,空舍3天后再转入断奶仔猪,做到“全进全出”。这有利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交叉感染。

5.1.2 疫苗接种与防止应激 仔猪断奶前应在产房完成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及链球菌病等疫苗的首免。断奶时母猪先下产床离开产仔房,仔猪原窝不动在产床上停留3~5天后再转入保育舍饲养。这不仅有利于防止发生断奶应激,而且能减少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5.1.3 保温防潮 保育舍既要保温又要通风防止潮湿,转入断奶仔猪时要求温度为:冬季28℃、夏季26℃。因为断奶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胃肠道的消化机能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断奶仔猪第1周要求为28℃、第2周为25℃、第3周为23℃、第4周为21℃、第5周为20℃,适宜的湿度为65%~75%。仔猪对低温非常敏感,冷应激可引起肾上腺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成倍上升,导致仔猪消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免疫力低下,可诱发仔猪腹泻、肺炎、喘气病及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疾病。

5.1.4 分群与调教 断奶仔猪转到保育舍时,要按公母、个体大小、吃料快慢与强弱等进行分群。日龄不要相差过大,最好控制在7日龄之内。如能按原窝转群最好,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减少应激,避免持强凌弱,相互争斗而造成伤害。饲养密度要适宜,不能过大。每个猪栏内饲养15头仔猪为宜,要保证每头仔猪有0.6~0.8米2的活动空间。对断奶仔猪的调教主要是训练仔猪定点采食、排粪尿、睡卧的“三点定位”,这样可以保持圈内卫生,又便于清扫。

5.1.5 仔猪的采食 仔猪断奶前2天要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断奶后5天内要继续饲喂原来的哺乳仔猪料,防止突然变换饲料而引起仔猪食欲减少,胃肠不适和消化机能紊乱。少喂多餐,定时定量投放,每天喂料5次,5天后可自由采食,逐步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给予充足的饮水。换料时可按30%的比例将小猪料加入到乳猪料中饲喂,每隔3天再加1/3小猪料,直到完全转吃小猪料为止。仔猪断奶前后其消化道及其酶系统正处于发育健全阶段,一般须经过6~8周时才趋健全。如果断奶仔猪这时饲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会引起仔猪结肠内蛋白质腐败作用增强,腐败产物的含量增多,吸收进机体内的腐败产物也会增加,结果导致仔猪结肠内大肠杆菌含量和腹泻指数增高,仔猪死亡率随着饲粮中蛋白质水平的过量而升高。据有关研究报告,当小猪饲料中豆饼蛋白质的比例高于25%时,腹泻发病率增高。可在小猪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或饲用酶制剂或有机酸制剂等,能有效地改善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5.1.6 饮水 要调整好饮水器,使其具有小量流水功能,给断奶仔猪饮用。从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第1天开始,在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加黄芪多糖粉加溶菌酶等,混合饮用12天(也可在产床上饮用3天,转到保育舍后再饮用9天)。能有效降低营养应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防止腹泻、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和呼吸道病等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仔猪断奶后,一般在保育舍饲养为4~5周,然后转入肥育舍饲养。断奶仔猪在保育舍饲养时,只要认真落实上述饲养管理措施,一定会有效降低保育期仔猪发病率,提高成活率,使仔猪健康生长,顺利过渡到肥育期,从而可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5.2 补注疫苗

断奶仔猪在保育舍要进行第2次疫苗免疫接种,28日龄加强猪瘟免疫1次,猪瘟传代细胞弱毒疫苗,每头肌注2头份;30日龄首免口蹄疫疫苗,O型缅甸98谱系与亚洲1型双价灭活疫苗,每头肌注2毫升;34日龄加强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免疫1次,每头肌注1头份;38日龄加强伪狂犬病免疫1次,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疫苗,每头肌注2毫升;蓝耳病疫苗及有关细菌性疾病的疫苗是否需要使用,养猪场可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的疫情,综合分析后决定使用,不要盲目过渡地依赖疫苗。

实施免疫接种时,可配合使用动物免疫增强剂,如猪用转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4等。注射疫苗时,每头仔猪可使用猪用转移因子或白细胞介素-4为0.5毫升,与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与灭活疫苗(死苗)不能混合使用,要分别肌肉注射。动物免疫增强剂可明显地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抗体产生快、抗体含量高、均匀度好,免疫保护期延长,缩短免疫空白期。

5.3 坚持消毒制度,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保育猪舍内要坚持每天清扫干净,少用水冲洗,每周消毒1次;料槽与饮水器定期消毒;通道、进出口、器械及工具要每天消毒,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卫生。猪舍外环境每月清扫1次,消毒1次。全场定期杀虫与灭鼠,认真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确保仔猪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中健康生长。

5.4 饲料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严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要大力提倡使用现代生物饲料。给断奶仔猪提供营养全价、科学搭配、低氮与氨基酸平衡的饲粮,以保障仔猪生长发育营养需要。对断奶仔猪饲喂的仔猪料一般要求为:仔猪断奶后第1周,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为20%~22%之间,赖氨酸1.38%,消化能15.4兆焦/千克;断奶后2~3周,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为20%,赖氨酸1.35%,消化能15.2兆焦/千克;断奶后4~6周,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为20%,消化能降至14.56兆焦/千克。

5.5 定期进行驱虫

保育仔猪在转入肥育舍之前7天要进行1次驱虫,方法可选用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1次即可;或者使用阿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1次内服。

5.6 药物保健预防

方案1:电解质多维500克、葡萄糖粉500克、维生素C 200克、黄芪多糖粉400克、白细胞介素-4 300克,混合对水1吨,从断奶转群开始饮用12天。

方案2:复合型微生态制剂-替抗素(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生物载体等)400克,拌料1吨,连续饲喂7~12天,保育中期使用。

方案3:香菇多糖粉1 000克、猪用转移因子400克、抗菌肽300克,混合拌料1吨,连续饲喂7~12天,保育后期使用。

以上方案具有抗病原感染、抗应激、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提高仔猪免疫力与抗病力之功能,可根据猪场生产实际情况与需要而选择使用。

5.7 病猪的治疗

对发生严重腹泻疾病的仔猪实施治疗的原则是:抑制病原、中和毒素、补液强心、提高机体免疫力,则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方案推荐如下,可针对病情和仔猪状态选用。

方案1:双黄连注射液(黄芩、连翘、金银花等,每头猪10~20毫升),加免疫核糖核酸(25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加白细胞介素-4(每3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混合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3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口服止痢宝口服液(嗜酸乳杆菌,抗毒素抗体),每头每次口服5毫升,每日上、下午各1次,连用3~4天。

方案2:穿心莲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加猪用转移因子(每4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加排疫肽(5种高免球蛋白,300千克体重5毫升,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抗菌大蒜素注射液(大蒜提取物,每75千克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口服杨树花口服液,每头每次5毫升,每日上、下午各服1次,连用3~4天。

方案3: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200~300毫升,加5%碳酸氢钠溶液50~80毫升,维生素C 10毫升,静脉或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用2天,实施支持疗法。

治疗期间,仔猪一律改饮口服补液盐,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

6 结束语

仔猪断奶后腹泻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不仅会引起仔猪死亡,而且病愈后的仔猪往往生长发育不良,日增重缓慢,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在仔猪断奶时一定要控制好断奶应激、饲料应激、环境应激及温度应激。要加强对仔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尽可能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与饲养条件,搞好猪舍卫生,供给充足的饮水;饲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可在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或有机酸制剂、或饲用酶制剂等;加强免疫接种与药物保健预防,可有效地防制断奶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确保仔猪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断奶仔猪饲料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