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的前世今生
2018-01-16陈方永
陈方永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台州318026)
浙江黄岩是中国杨梅的重要传统产区[1],也是我国四大杨梅主栽品种之首东魁的原产地。东魁杨梅是世界上最大果形的杨梅,有“乒乓杨梅”、“ 杨梅之皇”的美誉。可对于它的来源至今说法不一。
作者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种原始材料予以甄别,试图把真实情况告诉社会,以正视听。
1 东魁杨梅母树的历任主人
东魁杨梅母树至今约有160多年的历史,其最初的近百年历史已不可考,兹就最近的六任拥有者叙述如下。
第一任主人是浙江省黄岩县江口乡东岙村的解大毛,权属时间为1952年前。由于生活贫穷,1949年前,他带着儿子解小梅离家到宁波给地主做长工。1952年由解小梅回家变卖土地和杨梅树。
第二任主人不详。一说解小梅离家前把家里所有财产变卖,并将山地连同杨梅树卖给山头金村人,买主不详。另一说法是,江口村村民冯继春家向解同寿(非解小梅)购买包括母树在内的山地面积约3分(200m2左右),用作扩大坟地,但这个说法无从考证。对此,从宁波回来已入赘西岙村的解小梅,曾否认出卖给了江口村人。
第三任主人是东岙村解梅弟[2]。据资料介绍,由于山头金村村民来东岙管理不便,就委托东岙村村民解梅弟管理。
第四任主人是东岙村第3生产队,权属时间1958~1981年。
第五任主人是解梅弟等3人,权属时间1982~2006年。这3人分别为解梅弟及其女婿蒋桂生,蒋桂生哥哥蒋小生。时间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2006年。
第六任主人是解加仁(解梅弟儿子)、蒋桂生、蒋小生。权属时间2006年至今。
2 东魁杨梅的历史称谓
大贫种:1949年前。由于解小梅家境贫寒,当地人称乞讨者与捕蛇者为“度贫”,故他们种的杨梅称为“度贫种”。
野杨梅:当地村民将未经嫁接的实生杨梅称为“野杨梅”。该树大叶大果,肉柱粗尖且硬,果实酸性强,不合大众口味。
巨梅:黄岩县澄江区柑橘站依照果实大小起名。
青蒂头大梅:由于果蒂色泽青绿,故称之为青蒂头大梅。《浙南杨梅调查·初稿》中亦有记载。
东岙大杨梅:青蒂头大梅的又一称谓[3]。以浙江省黄岩县江口乡东岙村村名称谓。
东魁杨梅:由浙江农业大学吴耕民教授定名。当时,李三玉等人拟定名为“杨平梅”。1979年12月“东魁杨梅”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浙江农业大学编写的《果树栽培学各论》教材中。1982年5月,在浙江省农业厅召开的全省名果座谈会上,东魁杨梅被列为名果推广,“东魁杨梅”意为东方最大的杨梅。
3 东魁杨梅的选育过程
1950年代,时为树龄约100多年的一株野大杨梅树,具有大叶大果,肉柱尖、果汁酸的特点。由于果形特大,东岙村和白龙岙村村民嫁接了16株。这些树树龄现有80年左右,正值生长期的嫁接植株树高比母树矮1/3左右,其它各项指标比母树还更有优势。为此,东岙村干部先后多次向黄岩县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反映本村有大杨梅的情况。由于当时全国上下“以粮为纲”重视粮食生产,当地反映没有引起各级重视。1950年代中期开始长期观察该树生长特性。其间,黄岩有大杨梅的消息先后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等单位,引起李三玉、郭枢等人的关注。1959~1960年全省果树资源普查时都曾先后调查记录树况。1950~1959年,在东岙村已有第一代营养系植株16株,树高6.1m,冠径5.6/6.0m,呈圆头形;第二代营养系110株。1958年被澄江区评为区选良种。1959年春,洪湘汉以选育柑橘新品种的名义增拨化肥给东岙村3队以换取接穗,接着他把东魁杨梅的接穗分别嫁接在澄江区屿下乡剑山苗圃、鼓屿乡药山村百果园,其中剑山苗圃2株刺梅上高接成功。1964年嫁接苗定植200多株,1979年500多株,1980年嫁接5000多株,其中3000多株种植在澄江区的4个乡5个村,它们分别是:江口乡唐家岙村、白龙岙村、镇东乡红四村、焦坑乡吉村、鼓屿乡药山村,种植面积约为13.3hm2。至1982年,全县育苗10万多株,成年树700株,年产量50t,引种至福建和省内10个县市。东魁杨梅的发展势头看好,此事有引起县内同行知识产权纠纷的可能。因此,虽然推广面积有限,洪湘汉经与浙江农业大学李三玉商量决定组织成果鉴定,以保护知识产权。经各方多次商议确定成果鉴定的具体事项。项目完成单位:黄岩县澄江区柑橘站、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黄岩县林特局。协作单位:黄岩县江口公社东岙大队。主要完成人:洪湘汉、李三玉。经省科委审批同意,1983年6月29日指派科研处张长年副处长亲赴黄岩主持“东魁”杨梅品种选育鉴定会。鉴定会在黄岩农业局培训基地召开。鉴定委员会由陈潜、王秩丁、蔡志英、郭枢、宋孜光、赵兴泉、梁景才、李兆林、徐阿德、狄德忠、章金福、林太法、王沛霖、施书星、阮宝生15人组成,台州农校副教授陈潜任组长,台州地区林特局科长、农艺师王秩丁任副组长。参加鉴定的专家、领导来自浙江省科委、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农业大学、台州地区科委、台州地区林特局、台州农校、浙江省科学院柑橘研究所、舟山农业局、黄岩县科委等14个单位。鉴定意见为:“东魁”杨梅是我国目前杨梅中果实最大、丰产、稳产,抗性较强、品质较优的大果形杨梅品种。该品种后代遗传性稳定,经济价值较高。黄岩县澄江区柑橘站洪湘汉同志、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李三玉同志,黄岩县林特局等在该品种的发掘、利用中做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和繁育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与会者一致认为:“东魁”杨梅可在全省各地引种、区试和推广发展。并建议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良种繁育工作,严格掌握育苗质量,尽快进行制罐鉴定。
4 东魁杨梅的荣誉成果
东魁杨梅作为品种通过省级鉴定后。黄岩当地和浙江农业大学等单位积极予以宣传推广,并获得诸多荣誉。如1998年“东魁杨梅”荣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1999年获(北京)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2010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科研成果方面,仅由浙江农业大学李三玉教授执笔、主编、参编的教材、推广科普书籍有10本、获省级成果多项。由洪湘汉、李三玉等完成的成果《杨梅良种——“东魁”的发掘与繁育》198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李三玉主持的《中国杨梅种质资源的发掘及其利用研究》获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李三玉主持的《杨梅良种区划化发展及配套技术与推广》获全国农业渔业丰收二等奖和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二项。
5 东魁杨梅的发展现状
东魁杨梅现在是我国300多个杨梅品种大家庭中唯一拥有四个“最”桂冠的品种:全球最大果形,单果重超过20g,最大果重53.5g;最大种植面积,全国约有23~30×104hm2,占全国杨梅栽培面积的65%以上,遍布全国17个省区市;最大产量,2014年全国东魁杨梅年产量为23~30×104t;最高收益,常年销售价20~30元/kg,年收入15~20亿元。目前利用高山的地理位置优势进行高山杨梅种植又使东魁杨梅获得新宠。高山杨梅的面积近10年来大幅度增长,其中80%是东魁品种。
由于气候变化、种植水平及遗传变化等综合因素,其在生产上存在着裂果腐烂现象严重、枯枝病蔓延、大小年现象突出、成熟期普遍提前等问题。同时,由于东魁杨梅成果鉴定处于1980年代初期,当时难以进行细胞、染色体、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鉴定,而主要是依据植株和果实的形态及简易糖酸指标的检测进行判断。为此,社会上对于东魁杨梅的始祖树及其地位有多种说法。为了更好地证实东魁杨梅品种的真实性,体现科学性。笔者先后进行了杨梅气孔、细胞、染色体、基因层面的多重分析,证实东魁杨梅实生材料遗传稳定性较好;组织包括东魁杨梅在内的浙江省32个地方品种资源进行气孔检测,证实东魁杨梅气孔密度、气孔面积[4]、气孔大小均不同于浙江省其它三大栽培品种荸荠种、丁岙梅、舟山晚稻梅,且营养系后代东魁与母本亲缘关系稳定;在此基础上,还利用国际上最新的分子标记技术IPBS、SCOT 对东魁与其它30个材料进行亲缘关系鉴定[5],证实遗传相似系数(GS)各不相同,浙江省四大品种中黄岩的东魁杨梅、余姚的荸荠种、温州丁岙梅、舟山晚稻梅均自成体系,显示种质间的明显差异。经基因检测,东魁杨梅的大果是由相关功能基因调控引起的,不存在饰变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东魁目前是全球最大果重、最大栽培面积的一个特大型杨梅品种。它在杨梅育种与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个“自主发现、自主选育、自筹经费、自主推广”的典型,对于科研与产业发现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它是黄岩继温州密柑始祖地后第二张世界级名片。
作者为时近20年选育出的东魁突变体品种“永冠”,其倍性为四倍体[6~8](2n=4x=32),系染色体加倍所致,在不疏果的自然生长条件下,其单果重为31.2g,接近野生型东魁16g的一倍。该种2018年1月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CNA20170100.6)。这是目前我国杨梅第一个有品种权保护的新品种,也是唯一能够确认是东魁杨梅突变体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