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的“新教考”

2018-01-15张晓华

文教资料 2018年30期
关键词:通过率考试高职

摘 要: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与考核多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教学质量的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探索创新高职英语新教考模式,时时监测教学状态,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驾驭英语交流工具的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新教考”

大学是专业学习的场所,大学不同的教考模式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强调的:“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1]高职高专教育同样是大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地域来源范围比较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往往存在差异、接受程度的必然不同。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收获颇丰,有的学生一筹莫展,教师如果按照学期初设计好的教学进度、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学习方法不对、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就会身心疲惫,学習吃力,无所适从;一学期下来,同一班级的学生英语掌握的程度会出现较大的差距,学习有困难的难以通过期末的测评考核。以往的教学考试模式,侧重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一次测试考核,以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学习困难、走弯路等状况,教师不能随时诊断、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以至于学习期末结束,教学过程性问题才得以发现,不能重来修正。因此,如何借鉴使用教改研究成果[2]-[3],探索改进教学考试模式、及时发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1.新教考模式概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先快后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若充分利用遗忘规律,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公共英语课或者专业英语课一星期仅安排两三节课,多则每天一节,由于教学课程的时间间隔安排所限,教师不能完全按照遗忘规律组织教学。同样,虽然一些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希望借助运用遗忘的规律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然而一天中自主学习时间受课程的挤压,加之一些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强,遗忘规律不能运用于实践,因此灵活的有组织有规律的新教考模式探索显得很有必要。日周月考模式推陈出新,将遗忘规律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属于典型的新教考模式。日周月考,顾名思义,即日考、周考加月考,考仅是一种检查的方式,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进度,通过及时补充、及时复习等多手段提高学生的成绩,侧重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日周月考的新教考模式要求具备充分的英语教学时间,传统的一周上几节英语、大学期间上两三个学期的时间安排显现不足。统筹整合,可以将大学期间的分散英语学习安排改为全天学习英语,一学期,甚至一学年全部只学习英语这一门学科,为日周月考留下充足的时间。日周月考,将考试纳为一种常态形式,通过考的检查,强调学习过程,重在复习,查缺补漏。日周月考强调复习,复习是关键,日考日复习、周考周复习、月考月复习。日考,即一日一考,一天中可以上午三四节课集中授课,下午集中复习,也可白天集中上课,晚上集中复习,先授课后复习,何时复习,复习多长时间,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第二天上午利用一二节进行闭卷考试,以检测前一天的学习情况。考试一结束,班级对调试卷,利用二三十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互批试卷,高效完成批改的同时,学生通过改卷知道自己的错误不当之处,当然试卷批改也可全由教师完成。一日的试卷分数记录在案,教师可以以此详细分析学生掌握情况,适时调整备课策略,对于掌握程度高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少讲或者减少出现的次数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利其他教学内容。当然,讲授新的内容时,在注重学生基础的同时,需充分借鉴利用已有的教学研究成果[4],做到同样的内容讲授次数不宜多,2次到3次为宜,不必要的重复尽量避免。

延续前面的学习复习考试模式,第三天上午一二节再进行考试,重复日考,不同的是第三天的考试内容会涉及第一天掌握率不高的内容。反复考,重复复习,加大集中授课学习力度,后一天的内容涵盖前一天的内容,掌握的内容越积越多,不熟悉的越来越少。到周末,考前复习的内容将涉及一周的知识,周末的考试虽仍可理解为日考,但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周考。以此类推,周考再重复考前一周的学习内容,月末考试将涉及前四周的学习内容,因此月末最后的一次日考也就称之为月考。

2.试卷设计及模式优势

日周月考教考模式,注重分阶段学习,考教并行,每个阶段所要求达到的英语水平逐渐递增,学生须完成前一个阶段的学习,英语水平分层次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时,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考试模式采取“听、说、读、写”等分项模块进行,并且贯穿学期始终,教学与考试并行,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功能和推动功能,这与传统的期末英语考试即“一卷一次定音”有根本的不同。分时分项考试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可以起到分散、减少的作用,让他们分段、分批理解,掌握知识,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

日周月考教考模式注重引入激励机制,让优秀更优秀。考试实行PK竞争机制,PK即对比加减分,考试成绩相对突出的,给予加分,考试成绩相对较低的给予减分。每天的日考都有PK加减分,这个日考PK加减分又可纳入周考的PK加减分,而周考的PK加减分又最后纳入月考的成绩,也就是说平时成绩高的,月末会有PK加分,平时成绩低的,月末会有PK减分。日周月考引入竞争机制,如一名同学,若不注重过程学习,平时成绩较低,即使月考成绩较高,也有可能会因为平时的PK减分,导致最后月末成绩不达标,此时学生需要重修,重新进行本阶段学习。由于引入竞争机制,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脱颖而出,同时能促进未达标的学生更加努力向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所有学生都努力。

注重考试内容的多样性。日考、周考、月考都包含笔试、口试和听力。除含有传统的笔试部分外,每一份考试内容还包括几个种类,比如自我介绍,自由对话,用句型做句子等,每一种考试类型都有严格的标准。考试着眼于考核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准确性和流利程度,使学生真正能听得懂、说得好、读得懂、写得出,这是英语素质教学的核心,是基于能力而不仅是语言知识,比如月考考试的成绩包括每周的英语配音得分,学生通过英语趣配音APP录制配音,配音取小组的平均分,然后四周的平均分再取平均,根据不同的分数段给予折合后的分数,然后这个分数加在月考成绩里,如此操作,学生的口语、听力、笔试能力等真实成绩将很少有大波动,真实成绩一览无余。

日周月考教考模式,反复考反复查漏补缺,直到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真正做到及时有效地复习。注重及时复习、及时诊断、及时改进提高是此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显著特点之一。学生学习、复习的效果如何,通过日周月考等三个阶段的考试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进度,从整体上应用规律并做到师生教学互为提高。

3.检验对比分析

以某职业院校2015级、2016级、2017级三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三个年级英语基础相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观察,获取研究数据。对2015级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英语教学,2016级、2017级学生全部采用实验的日周月考教考模式,经过一段时间英语课程学习后,所有学生全部参加大学英语三级B英语考试,以检验学习成绩有无明显差距。据统计,2015年12月份,传统考核模式下,561人报名考试,132人通过,通过率23.53%,2016年12月,在日周月考教考模式下,285人报名考试,149人通过,通过率52.28%,2017年12月,日周月考教考模式下,342人报名考试,181人通过,通过率52.92%,在充分考虑到三次考试试题难度相当的情况下,2016年12月份的考试明显高于2015年12月份23.39的百分点。而同等模式下,2016年12月份的成绩与2017年12月份的成绩仅相差0.64个百分点,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事实上可进一步分析,借助统计软件SPSS[5]对2015级、2016级学生英语成绩进行二项分布检验,得到如下二项检验结果表:

由上述检验结果表看出,双尾假设检验的概率sig.=0.000<0.01,拒绝2016年12月份通过率与2015年12月通过率等于23%的假设,说明2015级与2016级的学生成绩存在显著差异,鉴于2016级的成绩明显高于2015级23.39个百分点,因此完全有理由认定2016年12月份的通过率明显好于2015年12月份的通过率,说明日周月考教考模式英语成绩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

4.结论及应用

日周月考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适时检测回顾、修正提高,有助于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跟进提高。在新模式下,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在学习时与传统相比会明显感觉“增负”,压力明显增加。若将新模式运用于高校各学科,教学将更加注重体现学习过程,有助于改变中国高等教育中现行的“严进宽出”格局,进而转变为“严进严出”或者“宽进严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依据自身教学实际,逐步有序有规划地探索实施,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不足,自上而下地进行新教考模式探索,切实提高教学成绩,让高职、高校学生真正忙起来,确实做到在校大学生合理“增负”。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四川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8.

[2]張晓华,杨胡波. 新时期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策略探讨[J].文教资料,2015(13):179-180.

[3]张晓华.大学生英语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与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学刊,2012(9):129-130.

[4]张晓华,王旭东.高职英语重现度与理解度的关系及其在教学和教材编写中的应用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30-33.

[5]杨善朝, 张军舰.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111-115.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1934、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宿迁市教育协会“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XHLX2018-038。

猜你喜欢

通过率考试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高职英语教育效果市场化探索研究——以英语AB通过率为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提高CLEN通过率的策略与成效
淮北卫校2014年护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创新高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