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猴头菇栽培科研融入课堂教学的探讨

2018-01-15李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猴头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李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猴头菇的生产概况,针对目前在食用菌生产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将科技创新项目引入课堂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猴头菇;生产概况;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279-01

食用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健康膳食“一荤、一素、一菇”的三大基石之一,食用菌生产技术是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1-2],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基本掌握食用菌基础理论、栽培及生产技术。然而理论课程学时少,实践学时更有限,传统教学仅限于学生对常见食用菌的认知及实践,难以满足学生对珍稀菌类的学习需求,从而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以猴头菇栽培为例,探索将科研引入课堂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猴头菇生产概况

猴头菇,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属,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中国四大名菜之一。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用猴头菇制成的猴菇片,为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的功效,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过去,猴头菇一直靠采集野生猴头为主。由于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研工作者开展了猴头菇纯菌种分离;80年代,猴头菇已大面积瓶栽;90年代,开始塑料袋栽培。随着人们对食用菌食用、药用价值的认可,食用菌生产取得了迅猛发展,这使栽培原料价格不断增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猴头菇生产的发展。

孙英华等[3]研究发现,不同培养基与猴头菇中氨基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并为合理配制培养基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表明,以酒糟为培养基栽培的猴头菇比以棉籽壳、木屑为培养基栽培的猴头菇的营养价值高,适合大面积推广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贾显禄等[4]对猴头菇木屑代料各成分与生产周期的回归关系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多限于对棉籽壳、木屑、玉米芯、酒糟等栽培料,未见以柑橘枝条屑为培养料栽培猴头菇的研究。

2 猴头菇高效栽培科研引入教学

柑橘是我国栽培广泛、经济地位显著的果树品种之一。柑橘树是多年生的常绿果树,一般每年能抽生3次新梢,如果任其自然生长,势必造成树冠郁蔽、枝梢杂乱、通风透光不良、病虫滋生、树势早衰、单产量低下、品质下降。因此,必须对柑橘树进行科学的整形修剪,培养优质丰产的树冠结构。修剪出的柑橘枝条较多,却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很多柑橘枝条被随意堆放或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柑橘枝条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及特征,学院组建学生团队开展“利用柑橘枝条屑高效栽培猴头菇的研究”,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

2.1 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我校园艺专业学生在大二第2学期开设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此时学生们已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对真菌有了一定认识,已基本掌握无菌操作,但对食用菌这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认识相对较少,更是缺乏对食用菌生产的认识。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及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大一期间就开始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大一学生通过始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招募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成员要求热爱科技创新、态度积极、勤奋进取、能专研、具有团队协作意识。

2.2 设计项目方案

根据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及现状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选题,并进行项目方案设计。本次组建团队经过多方考察交流及讨论最终确定了项目题目——开展柑橘枝条屑猴头菇栽培资源化利用研究。该项目不仅可促进柑橘枝条屑资源高附加值利用,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食药用菌栽培原料紧缺状况,有效促进食、药兼用的珍贵食用菌猴头菇栽培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开展市场调研、查阅文献入手,确定项目研究开发内容,设计项目方案:①设计不同原料配比制成不同配方的培养料进行猴头菇生产试验,分析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出菇情况,并结合不同配方下猴头菇的产量和品质差异,筛选出适合猴头菇高效栽培的培养料配方;②在筛選出适合猴头菇栽培的柑橘枝条屑培养料配方的基础上,对猴头菇袋装栽培管理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利用柑橘枝条屑培养料栽培质优量高猴头菇的高效技术体系。

2.3 科技创新项目引入课堂

针对学生不满足于传统常规食用菌的认知学习,学院将科技创新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本次指导科技创新团队积极申请了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新苗人才计划)——利用柑橘枝条屑高效栽培猴头菇的研究,通过项目的申报,使学生对猴头菇栽培的特点、现状及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项目方案有了更多的理解,有助于科技创新项目引入课堂。

课堂教学中,结合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系列微课,在学生掌握了食用菌的基础知识和栽培技能后,开始开展猴头菇栽培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实施,不再是以往的教师“填鸭式”教学,而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科技创新项目融入课堂,团队成员担任各组长,根据不同原料配比制成不同配方的培养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栽培管理猴头菇,及时记录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出菇情况,并结合不同配方下猴头菇的产量和品质差异,筛选出适合猴头菇高效栽培的培养料配方。整个项目的实施,由科技创新团队全程负责,各个小组同学积极参与栽培管理,既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对猴头菇高效栽培有了更深的认识,较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参考文献

[1] 牛贞福,国淑梅.基于创业教育论食用菌栽培课程项目教学改革[J].现代农业科技,2013(9):326-327.

[2] 谢春芹,凡军民,谢正林,等.高职院校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9):208-209.

[3] 孙英华,杨凤珍,梁静思.猴头菌培养基质与氨基酸相关研究[J].中国食用菌,1999(2):29-30.

[4] 贾显禄,俞孕珍,刘志恒,等.猴头菌木屑代料各成分含量与产量、生产周期的回归关系及最佳配比研究[J].食用菌学报,1998(1):25-31.

猜你喜欢

猴头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蕈菌佳品猴头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美味不过猴头菇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三色猴头菇
猴年吃点猴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