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高校英语语音测试改革举隅

2018-01-15李子容

文教资料 2018年30期

李子容

摘 要: 本文从现状、口语和听力测试改革三方面探讨“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校英语语音测试的改革方向。从现状来说,口语依然是以本族语者的发音为评分规范的,而听力测试中的输入材料多采用英美标准音。口语语音改革要改变以本族语为规范的评分标准,采用“可理解性”为评分基本原则,同时降低语音在口语构念中的权重。听力测试方面则要增加多种英语口音(特别是带有“一带一路”沿岸国家口音)的听力材料,提升学生对不同英语口音的熟悉度和认受度。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英语改革 语音测试 口语测试 听力测试

自从2013年“一带一路”的构想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政经、文化交流不断增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但“一带一路”沿线绝大部分国家与地区均为非英语本族语区,要交流除了推广使用汉语和其他国家的母语外,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我国一直注重英语教育,关于“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英语教学研究已较多,但有关测试改革的,特别是语音测试改革的还相当少见。本文将从语音测试现状、口语和听力测试改革三方面探讨“一带一路”视野下的高校英语语音测试改革问题。

一、我国高校英语语音测试现状

英语语音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语音的测评,除了在专业的语音课对其有专门的测评外,其他时间是很少单独考查的,一般是在英语口语(包括口译)测试里作为一个子项目进行测评,但也在英语听力测试里间接考察。从英语语音的构成看,对音段与超音段特征的综合掌握能力构成一个人的语音水平(林斌&毛浩然,2015),因此语音测试主要是对音段与超音段特征的测试。音段特征主要与元音和辅音的产生有关,涉及发音的音长、音高、元音音质、音节发音、发音开始时间与爆破音闭合时长等。超音段特征指的是那些超出发音之外的语音特征,主要包括停顿、语调、重音等与流利度和韵律有关的特征(Ghanem & Kang,2018)。我国高校有关英语语音测试的现状可以从英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两方面进行探讨。

在口语方面,涉及我国高校英语语音的大规模测试有英语专业四八级、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这些考试的口试评分标准都明确有语音语调这一项。无论是英语专业四八级口试还是非英语专业四六级口试抑或是面向普通英语学习者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评分标准均强调语音语调的清晰与准确性。在英语专业四八级口语中语音与语法分值相等,是判断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子项目之一。在英语专业四八级口语中语音评分标准强调“语音准确,发音清晰和语调自然”,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评分档次均以此为评分标准。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语音评分标准同样要求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在语音层面均要求“能清晰、流利地叙述或描述”。对语音语调准确性的强调隐含着以英美本族语为评分规范的原则,因为在定义准确的构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参照标准,而对英语来说,那自然就是英美标准语的语音语调。在我国刚刚颁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口语能力总表只在初级水平(即,第一二三级)直接对语音语调提出了要求,要保证发音清楚,语调正确、自然,到了中高级则对语音没有作明确的要求。具体的语音系统能力量表(表11)则系统地规定了不同水平等级的学习者对语音系统的运用能力,这个量表对语音能力进行了9个等级的规定,其中使用得最多的词依然是正确、准确、恰当,因此总体来说,我国的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依然是隐含以英美本族语为评分规范的原则。

在英语听力测试方面,涉及语音的部分主要是声音输入来源。在我国高校听力考试当中,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声音输入来源一般都是一男一女两个声音,讲的都是英美标准英语,几乎没有(即使是有,也是非常少有)使用真实的带有口音的英语。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校英语语音测试改革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不仅是我们与英语本族语者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与非英语本族语者交流的工具。“一带一路”背景下,以前那种以本族语为标的英语语音标准已不再适用。人们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进行交流,注重的是交际的有效性,而不是语音的纯正地道,因此作为培养英语交流人才的培训基地,我国高校有关语音教学和测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英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两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有关英语语音测试的改革。

1.口语考试中的语音测试改革

近年来,英语口语考试越来越受到重视,语音是口语能力构念的重要组成部分(Isaacs,2018)。语音测试要么包含在整体的口试评分标准里,要么包含在分析型口试评分标准的语音子项目中。在“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与口语相关的语音测试改革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变语音评分标准,二是降低语音在口试构念中所占的比重。

(1)改变语音评分标准

Levis(Thomson,2018)提出了有关语音的“本族语”和“可理解性”两项原则。本族语原则认为学习者语音学习的目标就是要习得像英美本族语者那样的语音,因此二语或外语学习者的语音应该按照英语本族语的规范进行评判。可理解性原则则提倡L2学习者的语音学习目标应该是习得能让广泛的听众理解的语音(Bohn & Hansen,2017;Harding,2018)。语音的可理解性受说话者语音和流利度的影响,还受其语法和词汇错误的影响,而且与听者的听力水平与背景有关,因为它是在说话者和听话人之间的互动交际中共同创造的(Thomson,2018)。可理解性以发音的可辨认性为基础。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口语语音的评判标准无一例外地强调准确、标准、自然,均以本族语原则为准绳,与现今国际趋势还有一些差距。在国际上,尽管测试界一直被批保守,但是在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或国际通用语方面的研究推动下,口试评分标准中不再像过去那样经常提到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因为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构念在本质上有些虚无缥缈(Dimova,2018)。现在二语语音界已有广泛的共识,那就是以可理解性原则指导语音教学大纲的编制,并以其作为测试中语音构念的基础(Harding,2018)。语音评分标准开始远离本族语者模仿、准确和正确性,而是聚焦可理解性和交际的有效性,并开始在较高水平层次上允许更多的口音变体出现。现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的语音教学和测试应该顺应潮流开展改革,即摒弃本族语原则转而支持可理解性原则,这意味着我们对英语交流者的语音不能过于强调准确、纯正,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人讲英语,只要能相互理解就行。当然要保证相互理解,也可能是需要准确的,因为可理解性应该是以发音准确、标准为基础的。大家学英语都是外语学习,从根本来说,只能是以本族语为标准,这样才能最终保证彼此的可理解性,正如Dimova(2018:57)所说:“从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的角度来说,本族语的标准口音还是值得向往的,但是它已不是作为一种强加的范式,而是作为一种参考和模仿的对象。”在我国高校,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弱化对本族语发音要求,即使在高分段也容忍有地方口音,因为对非专业成人英语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专业的语音课培训,也已经过了语音学习的关键期,说英语带有口音是很自然的,要把语音学得像本族语者那样标准是非常难的,而且从社会语言學的角度带有口音支持一个人身份的标志,他们用英语的目的只是确保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对方能理解就好,因此,测评标准需改善,弱化本族语标准,接纳可理解性作为评判最基本标准。

(2)降低語音在口试构念中所占的权重

口语能力的构念包括内容、语言、语音等子构念。当考试目的有差别时,口试设计者所考虑的子构念会有所不同,它们在评分标准里面所占的权重也可以不同。Yan & Ginther (2018:83)指出“测评二语带有口音的口语时能就语音在口语构念里面所占的权重取得一种很好的平衡是很重要的”。当前我国口试评分标准中语音所占比重往往与内容和语言等项目并驾齐驱,同等重要。但是在“一带一路”视野下,语音测试要强调的是可理解性和交际的有效性,而不是发音的准确与纯正,因此需要改革的其中一项就是降低语音的权重,转而注重交际协商。尽管语音仍是口语能力构念的一部分,但权重可降低,可能占10%左右就好了。事实上,在国际上甚至出现了“语音测试是否需要”的讨论。Harding(2018)指出有些国家,诸如加拿大,由于担心评判中的负面影响,往往会避免语音测试,转而关注交际的有效性。在笔者看来,完全将语音排除在口语能力构念的范畴外是走极端了,我们不应该这样走极端,但可行的是降低口语能力构念中语音能力的权重,比如将口语评分中内容、语言、交际策略和语音的比重设为3:3:3:1。在降低语音在口语能力中所占权重的同时,我们必须增加评分标准中说话人对语音进行调节的比重。交际能力包括根据对方需求对自己的话语,包括语音,进行调节,与对方进行磋商协调,以便让对方明白,达到交际的目的。在口头表达能力总表(表4)的最高级第九级当中就提出“能就广泛的话题进行深入的口头交流,并根据听众的社会文化背景,自如、有效地调整表达内容和方式”。现在的口试题型和评分标准均缺少这一部分的考核,因此必须加强。

2.与听力考试有关的语音测试改革

听力能力是英语水平重要的能力之一,但是由于英语本身的特殊性,有内外三层英语,我们要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就不仅要听得懂属于内核的英美等国的本族语者,还要能听懂外核层的二语英语说话者,还要能听懂属于扩展层的英语外语说话者。“一带一路”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大多数是属于扩展层的外语说话者。从世界英语或世界通用语的角度来说,英语听力测试一直受批评的地方在于本族语发音方式的统治地位和有限的非本族语口音变体出现在听力任务当中(Dimova,2018)。同样,在我国高校英语(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听力考试中,语音输入一般都是使用的英美标准英语,极少使用带有非标准口音的英语,这种听力考试往往缺乏真实性,因此考试的效度也成疑。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能理解甚至会说不同英语变体或方言已经成为一个人英语能力的一个前提。在各种社会场景中,人们用多种变体(包括本族语的,也包括非本族语的)的英语进行交流,所有参加国际交流的人都应该对操各种不同母语的人讲英语的口音非常熟悉,而且拥有各种语言技巧或策略调节自己的发音、语言以便让听者理解。因此,在听力测试中加入非本族语口音会增加测试的真实性。托福和雅思都融入了不同本族语(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国)口音的听力材料(Dimova,2018)。“一带一路”背景下听力测试改革要增加多种口音的听力材料,比如,带有中亚、阿拉伯、非洲或是东南亚口音的语音材料,利用考试的反拨效应机制,倒逼教学改革,让教学融入带有多种口音的听力材料,让学生接触更多语音变种并且习惯它们,提升对不同口音的容忍度和接受程度(包括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受程度)。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听力理解能力总表当中第八级就对英语口音的熟悉度提出了要求:“在收听、观看带有口音、语速较快的广播影视节目时,能理解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言外之意及其涉及的社会文化内涵。”当然要开发出含有非标准英语发音的话语的不同测试方法对测试设计者来说是一种巨大挑战,必须克服源自多方面的困难才行,但这必然是听力教学和测试改革的方向。

三、结语

本文从语音测试的现状、与口语和听力有关的语音测试三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语音测试改革的趋势。我国高校英语口试当中的语音都是以传统的本族语者的语音为规范的,要进行改革必须摒弃或者至少弱化本族语规范,转而以“可理解性”为基本标准,同时降低语音在口语能力构念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语音的地位。在听力测试方面,要改变听力输入过多使用标准英语语音材料的现状,取而代之的是多种英语(包括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特别是“一带一路”沿岸国家语音)口音的听力材料,以便对英语听力教学和学习起到良好的反拨效应。

参考文献:

[1]林斌,毛浩然.英语专业优秀生语音自我概念与实际语音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5,8(02):70-77.

[2]Bohn, H. & Hansen, T.. Assessing Pronunciation in an EFL Context: Teachers Orientations towards Nativeness and Intelligibility[J].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2017(14):1,54-68.

[3]Dimova, S.. Pronunciation assessment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Englishes. Assessment in Second Language Pronunciation[M]. Kang,O. & Ginther,A. Oxon, Routledge,2018:49-66.

[4]Ghanem, R. & Kang,O.. Pronunciation features in rating criteria. Assessment in Second Language Pronunciation[M]. Kang,O. & Ginther,A. Oxon, Routledge,2018:115-136.

[5]Harding, L.. Validity in pronunciation assessment. Assessment in Second Language Pronunciation[M]. Kang,O. & Ginther,A. Oxon, Routledge,2018: 30-48.

[6]Isaacs, T.. Shifting Sands in Second Language Pronunciation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J],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2018(15):3,273-293.

[7]Thomson, R.. Measurement of accentedness, intelligibility, and comprehensibility. Assessment in Second Language Pronunciation[M]. Kang,O. & Ginther,A. Oxon, Routledge,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