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林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018-01-15雅努义马慧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资源利用青海省发展趋势

雅努义 马慧静

摘要 青海省特色生物资源废弃物的种类多、数量大,本文结合青海省林业资源现状,分析了青海省林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青海省林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青海省林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发展趋势;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 X144;X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164-01

Abstract Special biological resources waste in Qinghai Province characterized by many varieties and large quantities.Combined with present situation of Qinghai forestry resourc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tilization of forestry waste resources,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forestry waste resources in Qinghai Province.

Key words forestry waste;resource utilization;present situation;problem;development trend;Qinghai Province

青海省是一个农林业大省,每年农林业废弃物数量巨大。农林业部门有关资料表明,青海省农村农林业废弃物产出量一年大约在10亿t,其中约8亿t被直接焚烧,滚滚浓烟,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一直成为棘手的问题未被解决。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禁止燃烧,但成效甚微。另外,由于农林业废弃物数量巨大,大量占用土地资源,再加上可大规模有效利用的技术少之又少,因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给环境带了极大的污染风险[1]。因此,对青海省来说,这些危害,无疑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1 青海省林业资源现状

青海省森林植被地域跨青藏高原、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3个植被区,分布于东经96°以东,主要江河及其支流的河谷两岸,森林分布海拔高,具有高寒和旱生的特点,以寒温带常绿针叶林亚型为主,其次为落叶林植被型(多为原始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常见的灌木有金露梅、沙棘等,阔叶树种有桦树、青杨等,针叶树种有圆柏、云杉等。这些针、阔叶林和大面积的高山灌丛,组成了长江、黄河上游各水系的天然水源涵养林。

青海地域属青藏高原腹地,随着西部大开战略的实施,区域性林业发展更加迅猛。据青海省最新森林资源更新(补充)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林地面积1 096.9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0%,森林覆盖率6.3%。全省林地面积按地类分:疏林地面积11.35万hm2,占林地面积的1.0%;有林地面积60.85万hm2,占林地面积的5.5%;灌木林地面积524.47万hm2,占林地面积的47.8%;未成林地面积30.71万hm2,占林地面积的2.8%;无立木林地面积4.06万 hm2,占林地面积的0.4%;宜林地面积465.34万hm2,占林地面积的42.4%;苗圃地面积0.16万 hm2,占0.01%。目前,全省有102个国有林场,主要林区有玛可河林区、仙米林区、坎布拉林区、孟达林區、互助北山林区、麦秀林区、玉树囊谦林区和祁连山林区等。这些森林资源充分发挥着保障生态安全、改善江河水文状况、净化水质、控制洪水灾害、减少含沙量、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是实现全省农牧业生产持续协调发展、粮食自给的重要保障。

2 青海省林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林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青海省林业资源利用也必将迎来更加快速的提升。然而,现阶段青海省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水平较低,如何有效利用林业资源仍旧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

2.1 林牧矛盾突出,制约林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在青海省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导致林牧矛盾普遍存在,“一地两证”“一地多证”现象严重,已成为阻碍林业建设的限制因素;由于一些地方林牧争地矛盾难以协调,不仅影响整体造林封育工作的推进,还因放牧对已经造林和封育地区产生了严重破坏。

2.2 生态环境脆弱

青海省地处干旱、缺氧、高寒的西北内陆,受气候条件制约,造林成活率低、成本高、难度大。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但由于本身缺林少绿和植被稀疏,使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从根本上尚未得到改观。土地沙化、湿地萎缩、草场退化、雪线上升、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现象仍呈加剧趋势。

2.3 灌木林地中疏灌面积大

因疏灌面积较大,故森林防护功能较弱。全省灌木林总面积524.47万hm2,其中密盖度灌木林5.02万hm2,占0.96%;中盖度灌木林71.40万hm2,占13.61%;疏盖度灌木林448.05万hm2,占灌木林面积的85.43%。

2.4 林业产业发展缓慢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决定了青海省的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使全省林业产业处于较低的层次,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2.5 投资渠道单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低

青海省经济欠发达,生态建设基本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投资来源渠道单一,资金缺口较大。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低,机构不稳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 青海省林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建成以林业绿色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添加复合菌剂,经二次发酵工艺,研制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开发高品质的有机肥产品和轻基质,充分利用生物质燃料,将林业绿色废弃物变废为宝。真正做到减少林业废弃物,降低林间危害。

3.1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

发展生态农林业,生产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对农林业生产中的施肥技术改革是减少水体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减少化肥用量,提倡和发展生物有机复合肥与生物肥料,走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的方向是当前改变青海农林业生产最有效的措施[2]。总之,随着环境要求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青海市场对有机肥料有大量的需求空间。

以青海林业特色生物资源的加工剩余物为主要原材料。例如,选择沙棘落叶、枸杞枝落叶、白刺落叶、亚麻秆、青稞秸秆等,辅助材料有家畜粪便、粉煤灰、尿素、硫酸钾等,按照菌剂培养、有机发酵、造粒成型等生產工艺进行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将产品应用于沙棘、枸杞、白刺等特色植物的育苗基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3]。

3.2 生物质燃料棒的生产

生物质燃料是指通过专门设备或装备将林业废弃的沙棘枝条、枸杞枝枝条、白刺枝条、亚麻秆、青稞秸秆等特色农林资源枝条以及落叶等经过粉碎、调配、挤压成型的一种固体燃料[4]。既可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的燃料,也可作为农村居民的炊事和取暖材料,储存、运输、使用方便,不含任何有害添加剂,清洁环保,实现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5]。

4 结语

青海省林业绿色废弃物资源丰富,储量巨大,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适合的、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使林业绿色废弃物资源有机化循环利用达到实施[6-7]。为了使绿色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多元化、具体化,未来不仅能够生产更适合林业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及育苗轻基质,不断拓展产品种类,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变废为好”,给发展林业绿色废弃物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 孔祥印,樊庆斌,田玉智,等.生物质秸秆致密成型关键技术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6(4):84-86.

[2] 李鹏,王文杰.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3):46-49.

[3] 李宁.河南省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发电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4] 敬一兵,魏友华.林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J].环境保护,1996(2):27.

[5] 陈卫红,石晓旭.我国农林废弃物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148-149.

[6] 段新芳,周泽峰,徐金梅,等.我国林业剩余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J].中国人造板,2017,24(11):1-5.

[7] 米锋,崔逸秋,张玉静.城市绿化及木质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58-62.

猜你喜欢

资源利用青海省发展趋势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探析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