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松桉混交模式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2018-01-15闭洪峰韦莹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混交林马尾松桉树

闭洪峰 韦莹

摘要 本研究在国有派阳山林场试验性种植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种马尾松+桉树混交模式,并与同时营造的纯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合理混交可以改善林地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有效提高林分的生长量。

关键词 马尾松;桉树;混交林;生长效应

中图分类号 S7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128-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planting in Paiyangshan State-owned Forest Farm,this study selected three typical mixed patterns of masson pine+eucalyptus,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pure forest planted at the same tim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xed forest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 could improve the physical characters of forest soil and increase the growth of forest effectively.

Key words masson pine;eucalyptus;mixed forest;growth effect

在我國南方,营造了大面积的桉树人工林纯林和马尾松人工林纯林。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纯林容易出现生物多样性低、林分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危害、林分生产力下降等问题。因此,林学研究人员普遍提倡营造混交林,以改善纯林带来的一系列问题[1-4]。众多研究表明,马尾松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良作用,理论上是桉树混交林搭配的良好树种。

纵观混交林的研究现状,桉树混交林搭配树种主要集中于相思、杉木、格木、红锥以及降香黄檀等树种,对马尾松与桉树混交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松、桉混交比例的报道极为鲜见。本文在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试验性种植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种马尾松+桉树混交模式,并与同时营造的纯林进行比较,旨在阐明马尾松+桉树混交对林分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从而为我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西南部宁明县境内国有派阳山林场公武分场,在试验点内选取相邻的2林班、12林班、13林班、17林班和19林班布设试验地,总面积137.3 hm2,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坡度约为18°,海拔为350~400 m,土壤类型为赤红壤,腐殖质厚度为2~5 cm,以厚层土(≥80 cm)为主,石砾含量<20%,土质呈微酸性,立地指数18以上。

1.2 试验设计

造林模式见表1、图1,所有样地均采用相同的抚育方法,种植当年开始抚育,以人工抚育为主,共抚育3年(每年2次)。

1.3 调查统计

试验分别测定3个混交模式松桉混交林、桉树纯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树高和胸径,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对松桉混交林林木生长的影响。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通过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松桉混交模式对马尾松林木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知,2种林龄的林分中,马尾松纯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蓄积量均最小,3种混交模式的平均树高由大到小排序为模式A>模式B>模式C>SC,胸径由大到小依次为模式A>模式C>模式B>SC,其中模式A最优,胸径、树高较纯林增加量均最高。经多重比较,3.5年的林分中,马尾松胸径各模式差异显著(P<0.05);4.5年的林分中,除模式B与SC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模式间差异显著。马尾松树高在4.5年的林分中,各模式差异显著(P<0.05);3.5年的林分中,模式A与其他3种模式差异显著,模式B与SC差异显著,模式B与模式C、模式C与SC差异不显著。模式A在4.5年时单株蓄积达到最大,是纯林的5.3倍,具有明显的优势。

2.2 不同松桉混交模式对桉树林木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知,2种林龄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蓄积量均最小。4.5年的林分中,3种混交模式的胸径和树高由大到小排序为模式B>模式A>模式C>AC,其中模式B最优,胸径、树高单株蓄积量均最高。经多重比较,3.5年的林分中,桉树胸径和树高各模式差异不显著(P>0.05);4.5年时,逐渐显示出差异。模式B在4.5年的林分中,单株蓄积量达到最大(112.7 dm3),较AC(80.2 dm3)高40.5%,具有明显的优势。

3 结论与讨论

有研究认为,合理的混交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的生长量[5-7]。本研究得出类似的结果,其原因是混交林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持水量、孔隙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8-10]。马尾松对土壤具有较好的疏松能力,土壤通气度良好、水分充足,可有效改善桉树纯林土壤疏松度不高和含水量低的弊端;且林下凋落物增多,微生物活跃,养分回收速度加快,有机质含量提高,有利于林木根系生长。相对于桉树纯林,不同混交模式降低了土壤容重,显著提高了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林地土层疏松,增加了土壤通气度,有利于林木根系生长。

本试验研究发现,混交后桉树生长速度较马尾松快,其树高和冠幅显著高于马尾松,对马尾松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混交虽然有效促进了桉树树高的生长,但对胸径影响不大。

由于本研究仅开展1年多的时间,缺乏长期的跟踪调查数据,试验的最终结果仍有待观察,林分最终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无法进行全面评估;对于混交林的间伐、桉树采伐后的萌芽管理、混交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混交林对林下植被及水土的影响等尚未研究分析;松桉混交模式的造林密度、混交方式、混交林与环境互作方面的内容,有待更多研究探索,以切实指导营林生产。

4 参考文献

[1] 俞新妥.混交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18.

[2] 盛炜彤.人工林立地衰退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46.

[3] 许绍远.我国南方主混交林类型[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5):3-6.

[4] 李铁牛,于东亚.混交造林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上的重要意义[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1,24(3):8-10.

[5] 杨曾奖,徐大平,陈文平,等.华南地区桉树/相思混交种植的林木生长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0):2339-2344.

[6] 杨瑞德.桉树人工混交复层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36-39.

[7] 郭祥泉.尾巨桉与马尾松不同混交处理3年生造林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4):338-342.

[8] 赵燕波,纪托未,张丹桔,等.3个树种与巨桉混交土壤理化性质、凋落物量和养分含量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5):948-953.

[9] 刘广路,范少辉,蔡春菊,等.不同混交模式毛竹林下土壤抗侵蚀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4):12-17.

[10] 黄馨,刘君昂,周国英,等.降香黄檀不同混交模式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J].土壤通报,2014,45(5):1130-1136.

猜你喜欢

混交林马尾松桉树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森林里的纵火犯
香樟树之恋
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