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18-01-15焦敏徐媛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小麦

焦敏 徐媛媛

摘要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粮食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小麦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介绍了几种小麦病虫害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092-02

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迅速,小麦产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病虫危害的问题。小麦是旱地作物,与水稻相比,更容易发生病虫害。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会发生不同虫害,其中发生比较普遍的害虫有麦蚜、小麦叶螨、地下害虫等。近年来,地下害虫数量大幅回升,危害逐年加重。另外,有的小麦由于品种不良,导致种子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有些种子会带菌,从而造成小麦减产。部分农民没有掌握小麦的科学种植方法,施肥不合理,不注重田间管理,造成土地耕层变浅,麦田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也会增加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防治病虫害时,药剂选用不合理,会造成小麦产生抗药性,难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如何制订科学的防治方法,减少小麦病虫害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小麦白粉病

1.1 发生特点

小麦白粉病是冬小麦最常见的病害,其可以发生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主要发生在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小麦各个部位都会受到病原菌的危害,尤其是叶和鞘受害最重。白粉病刚发生时,发病部位出现小黄斑,后期黄色斑点逐渐变成白色,病斑上覆盖白色粉末,病部逐渐产生分生孢子,并变成灰白色,有的发病部位还会产生一些黑色颗粒。白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0 ℃,其发生还与小麦的种植距离有关,间距太小容易增加土壤的湿度和氮肥量,导致白粉病发生,从而造成小麦产量下降[1]。

1.2 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良种;二是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提高小麦抗性,如合理施肥和灌溉、控制小麦在田间的种植距离;三是做好农药选配工作,可以用适量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或者喷施适量的粉锈宁,不仅可以防治小麦白粉病,还能有效防治条锈病以及黑穗病。

2 小麦叶锈病

2.1 发生特点

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在发病初期,发病叶片会出现很多斑点,随着真菌繁殖,病斑增多,病原菌渐渐从穗叶的气孔侵入,大量聚集在叶片上,并反复侵染小麦。早播小麦上容易发生叶锈病;湿度较高时,叶锈病出现的概率会增加。

2.2 防治方法

一是做好农业防控工作,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适当延长播种期,避开叶锈病发展的高峰时期;叶锈病的发生与麦田湿度有较大关系,要注意降低麦田湿度,适时排水。二是化学防治,可用粉锈宁拌种,提高小麦抵御病害的能力;当田间发生率达到对照标准后,使用25%三唑酮乳油防治。

3 小麦根腐病

3.1 发生特点

小麦根腐病又称青死病,幼苗时期容易发生,一般播种较早的幼苗更易受害,成熟后还容易发生黑胚病和穗腐病。小麦发生穗腐病后,发病部位会产生菱形斑点,斑点变成灰白色后会侵蚀根部,导致根腐,有些发病严重的病株还会出现“青死”和“白穗”[2]。小麦根腐病的病原菌可以在病株根部越冬,翌年天气转暖时病菌开始滋生,如果土壤湿度太高或者温度较低,都有可能导致根腐病发生。

3.2 防治方法

一是注重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加强种植管理,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小麦植株的抗性,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来源,减少病害的发生;二是用多菌灵拌种,可有效预防小麦根腐病[3]。

4 小麦赤霉病

4.1 发生特点

赤霉病发生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可使幼苗、茎和穗腐烂,通常会导致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达到50%以上。小麦赤霉病发生普遍,气温25~30 ℃的多雨时期容易发病。在病原菌侵染初期,小麦颖壳或小穗基部变色,后期变成棕色或麦秆黄色。一般情况下只有小穗会发生病变。在麦穗发育后期,病害发生严重时,穗基部或颖壳处形成粉红色霉层和暗色膜层。小麦赤霉病多发生在夏季,气温偏高、多雨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4.2 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二是化学防治,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喷洒50%多菌灵或甲硫脲500~1 000倍液,可在发病前喷洒1~2次。

5 麦长管蚜

5.1 发生特点

麦长管蚜是小麦上最常见的害虫,其通常在小麦植株周围的土壤间隙或小麦幼苗基部越冬。当温度升高时,麦长管蚜会在麦基附近蚕食。麦长管蚜有迁飞习性,喜欢阳光,经常以树叶为食。小麦幼苗期,麦长管蚜常分布在根茎和叶鞘中;小麦花期,麦长管蚜通过圆锥花序逐渐移动到小麦上部;小麦收获后,杂草成为麦长管蚜的寄主,翌年秋季再向麦田迁移[4]。

影响麦长管蚜发生的因素很多,其中气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麦长管蚜的发育温度通常为15 ℃,适合潮湿的环境,不耐高温。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 ℃,麦长管蚜无法越冬。如果春季遇到暴风雨天气,可以降低麦长管蚜的密度。小麦栽培管理水平如播种期和施肥量,直接影响麦长管蚜的發生率;如果小麦提前种植,麦长管蚜向小麦田迁移的时间将提前;如果小麦穗型紧凑、生育率高,小麦受害程度则相对严重。

5.2 防治方法

一是生物防治。蚜虫天敌众多,如蚱蜢、瓢虫和长足蛛等,在小麦耕种过程中,可以设法吸引上述天敌消灭小麦蚜虫。二是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小麦抗虫性,促进小麦生长。三是化学防治。种子处理可以大规模控制小麦麦穗上的病害。当小麦病虫害集中发生时,可选用井冈霉素在小麦根部喷洒,每隔15 d喷施1次。病虫害发生率高于对照指标时,化学防治效果较好,可将杀菌剂和杀虫剂结合使用,但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采用低残留、低毒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要求。

6 参考文献

[1] 黄旭晓.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22):127.

[2] 赛丽蔓·马木提.博州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预测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6):185-186.

[3] 来亚玲,宁宏建.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17,35(6):101.

[4] 闫迎迎,杨芳,李朋朋.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江西农业,2017(7):38.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小麦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