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电影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完善

2018-01-15刘雯

记者摇篮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中国电影全球化

刘雯

【摘 要】随着电影产业规模化增长,观看电影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影在文化价值观方面产生的影响愈发需要引起重视。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内观众和国外观众两大受众群体,国产商业大片存在着在文化价值观表达方面过度迎合观众娱乐化需求、弥合社会分歧不力,在寻找和表达普世价值观上陷入困境等诸多问题,需要中国电影界以建立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学习好莱坞价值观表达技巧、培养和扶持优秀导演和优秀影片等措施,来实现中国电影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电影   文化价值观   全球化

201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200亿元,实现了三年内数字翻倍的高速增长。但是,这样的发展现状,却被许多业内人士毫不留情地称为“仅是表面繁荣”,因为其背后确实隐藏着诸多忧患,而在文化价值观表达上的模糊、扭曲、失语以及缺乏技巧等,则是近年来批评声音最集中、讨论和争议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不管是“金钱让中国电影丧失思想”的哀叹,还是“商业电影一面繁华一面挨骂”的纠结,都表明中国电影在价值观表达上出现了问题。

一、电影应当承载文化价值观

目前,国内电影根据定位和功能,大致被分成了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三大类。暂且不论其本身承担着意识形态表达与核心价值观传递等功能的主旋律电影,无论是市场导向、追求利润的商业片,还是注重思想性和观赏性的艺术片,电影毋庸置疑都是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和传播媒介。

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不能仅有视觉效果、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等内容和技术方面的标准。制作再精良、观赏性再强的电影,如果在文化价值观上出现偏差,也绝不能称其为一部好的影片。

二、国产电影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自从2002年中国电影开始产业化进程以来,国产商业大片在本土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国产电影除了作为文化产业对拉动国家GDP作出贡献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亦有着发挥积极作用的广阔空间。然而,这些主要由民营电影公司生产的商业大片在获取高额票房的同时,在价值观方面却呈现出一片混乱状况。国产大片在文化价值观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味迎合观众庸俗化审美趣味和娱乐化接受心理,鼓吹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过度渲染奢靡、浮华的都市生活,以夸张的情节设计和恶搞的叙事手法,使得电影成为文化“娱乐至死”的舞台。郭敬明编剧和导演的《小时代》作为2013年最具争议的电影之一,青少年的狂热追捧与媒体和业内人士的猛烈批评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郭敬明一再强调,一部电影不可能让所有观众都喜欢;也自我解嘲,称电影只比生活华丽一点点,但是片中各种名牌的符号化堆砌以及各种场景的过分奢华,都在极尽可能满足青少年对于生活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反而掩盖了青春应有的质朴、节俭和勤奋等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对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养成的青少年来说,误导远多于引导。

其次,反映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影片,缺少立场,变成一种为了控诉而控诉的盲目宣泄。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上,“应该去弥合社会分歧而不是增大社会鸿沟”。所以,李杨导演的两部同样是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现实的电影《盲井》和《盲山》,《盲井》因为宋金明为了挽救元凤鸣而与唐朝阳同归于尽的结局,相比《盲山》屡次断灭女大学生白雪梅逃脱希望的情节设计,在文化价值观表达上更胜一筹。前者用人性的觉醒点亮了矿井下的黑暗,后者却一再让人性的麻木和愚昧给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雪上加霜。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国产商业大片,选择远离现实主义,躲在历史、穿越和魔幻等题材圈出的所谓安全地带,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上严重缺位,甚至完全失语。从《无极》的无厘头开始,到《画壁》的无聊,再到《天机·富春山居图》眼花缭乱的无序拼贴,每年都有不少“仅供消遣和娱乐”的影片上映,追求视觉奇观而没有文化价值内涵,只能将其称为资源浪费和艺术的荒废。

电影应该对社会和时代负有责任,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负有责任。“今天的电影要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要在题材或者样式、或者选材上具有前瞻性;要考虑到多年以后,当我们的后人拿今天的影视作品来关照我们这个时代的话,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精神层面上表达的是真实的”。

三、中国电影文化价值观的世界性表达

今天,全球化进程已成为文化领域的重要语境,中国电影已不再满足于本土发展,而是开始了走向国际市场、面对世界观众的尝试和努力。对于涌入国际化大潮的中国电影来说,除了开拓世界市场以及获得更广阔盈利空间的商业理想之外,更重要的,應该有致力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担当。

首先,国际化不是按照外国人的文化价值去生产文化产品,就如同《大红灯笼高高挂》《五魁》等影片只是沉醉于“伪民俗”的奇观化表达,迎合西方。中国导演不能成为欧美“东方主义”的传播工具和代言人,不能为了个人名誉和商业利益而一味迎合国外观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诸多可供发掘的优质资源,在时代发展浪潮中激流勇进的现代中国更是积累了能够与世界分享的珍贵经验,中国导演应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争取民族独立的个人和社会共同的奋斗历程,呈现具有时代精神的良好国家和民族形象。

其次,中国电影在寻找和表达普世价值观上陷入困境。实际上,即使在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在有着宗教信仰差别的人类群体之间,一定也存在着能够被共同认可的文化价值观,比如人性的尊严、民族的独立等。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对死亡的漠视以及对家庭伦理的忤逆,《金陵十三钗》区分生命高低贵贱的狭隘和偏见等,是这些大投入、大制作的商业大片在国际市场上反响平平、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想象与叙述存在着建构全球化叙事和共同价值的模糊性,造成了中国电影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中影响力和魅力的局限”。与好莱坞电影相比,中国的电影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输出中国文化价值观方面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式”的讲述和正确表达还需要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

四、中国电影文化价值观的建构策略

中国电影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上出现问题,是亟待正视的严峻现实,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不是一种飘浮在空中的海市蜃楼,它的传播就像卫星电视的传播一样,信号必须首先落地,必须找到它的有效载体。电影的商业空间在哪里,它的文化影响力就在哪里”。但是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应当对国内电影行业在价值体系建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虽然通过一部电影,无法承载面面俱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和传递,但是整个中国的电影传播要能够建构理性的、多层面的价值观体系。

应当尽快建立统一的电影文化价值观评价体系。目前,有关电影主管部门、电影学术界、投资创作方、院线发行方及观众等,在对电影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上,依然未形成较高层面的统一,对电影作品、电影现象的评价依然存在一定错位。

应当学习好莱坞电影在价值观表达方面的优秀技巧和经验,研究观众心理,完善影片题材和类型,将文化价值观渗透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中,注重叙事策略和传播效果,将思想性和观赏性结合,避免单純的道德说教。应当培养和扶持具有伦理责任和道德自觉的优秀电影人,鼓励价值观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引导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价值观资源的深度发掘并吸收来自其他民族以及宗教文化中关于人性、自然、文明、和平、进步等具有普世性的文化和思想内容。

尽管目前中国电影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上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每年也都有一些诸如《集结号》《唐山大地震》《海洋天堂》等优秀作品出现,表达对社会、家庭和人性的质问与思考。如果中国电影能够直面问题、深刻反思、积极应对、勇于担当,将文化价值观表达放在商业和艺术中间的核心位置,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给予社会效益同样的重视,那么中国电影将有可能在国内外都拥有更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取得更瞩目的进步与成绩。

【参考文献】

[1]宋法刚.当前中国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2013(02):1-4;[2]周卫红.产业化后中国电影的价值观传播状况[J].兰州学刊,2012(12):168-171;[3]赵军.价值观电影在当代的地位[N].中国电影报,2013-03-14(011);[4]尹力.电影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J].当代电影,2007(01):15-17;[5]戴元光,邱宝林.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J].现代传播,2004(02):49-53[6]尹鸿,张建珍.全球多元电影格局与中国电影的文化建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05):54-60;[7]贾磊磊.中国电影的精神地图——论主流电影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J].当代电影,2007(03):24-28;[8]周星.中国电影的艺术核心价值观思考[N].中国电影报,2007-08-16(04).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观中国电影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料理机设计之我见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