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化学课题《乙醇》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8-01-15黄秋霞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乙醇化学笔者

黄秋霞

一、引言

中职化学课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化学课程主要是畜牧兽医专业和果蔬花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是齐高潮主编的《化学》(农林牧渔类)。这本化学教材的内容包含了4个模块,分别是模块1 化学基础知识、模块2定量分析及滴定分析技术、模块3有机化合物基本知识、模块4生物大分子与营养。其中,《乙醇》的内容属于模块3第六章“烃和烃的衍生物”第二节的内容。第五章是中职有机化学的开始,也是重要的基礎内容。大家都知道,有机化学与农、林、牧、渔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乙醇这种有机物在能源、医药、化工原料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可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乙醇》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是继烃类化合物——甲烷、乙烯、苯之后,学生要学习的另一种典型的重要的有机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形成清晰思路:学习有机物要从代表物入手,由个别到一般,根据有机物的结构来分析、学习有机物的性质,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特性,为后面的有机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以前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乙醇》这个课题的教学对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乙醇在学生生活中是很熟悉的物品,学生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还容易点,但是对于乙醇的化学性质,例如要掌握乙醇被氧化成乙醛、乙醛被氧化成乙酸、乙醇的官能团羟基的化学性质等知识就有点困难了,而且很难理解官能团的结构和特性以及官能团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些知识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生是被动的,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再加上中职学生的化学基础比较差,动手做化学实验的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很多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教师也教得很辛苦。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了实现中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教育目标要求,笔者开始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笔者尝试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

(一)明确本课题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将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生活角度出发,布置任务,以任务的驱动方式让学生去熟悉酒的品种和酒的用途;再学习畜牧兽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常用的消毒剂——碘酒,再观看锐澳鸡尾酒广告视频来创设情境,去深入了解乙醇的用途、物理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再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把能做的实验交给学生,能完成的阅读或小结都交给学生;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化学素养。

(二)认真分析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

乙醇是一种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有机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也是一种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简单学习了乙醇的用途,但是没有深入学习其组成、结构及性质。乙醇的用途广泛,且是畜牧兽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常用、常接触的物质,学生学习好乙醇的知识不仅会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糖、油脂、蛋白质等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以后如何用乙醇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生活的角度深入认识乙醇的用途、物理性质;从合作、探究中去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打好学习有机物的基础。

笔者执教的对象是畜牧兽医1702班,班级只有八个女生,男生居多。学生总体的知识水平情况:化学基础比较差,通过一段时间化学的学习,已具备一定有机物的知识,对烃也有一定的理解,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平时由于知识基础差,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大,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信心、耐力和能力。

学生的心理特点:乙醇知识十分贴近生活,是生活中可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同时,学生平时表现较活跃、好动、充满好奇心,喜欢做实验。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明确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乙醇》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科学方法。

(2)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自信心。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乙醇》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三、确定教法与学法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之后,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多用鼓励的语言,多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使学生有所学习,有所进步,运用化学知识去学会生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笔者综合运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

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围绕任务课前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给出适量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自学,以开阔视野。

其次,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情境:引入牧医专业常用的消毒剂:碘酒(讨论碘酒的用途),再一起观看锐澳鸡尾酒广告和课堂现场展示真实的几种酒:如白酒、红酒、鸡尾酒、啤酒等,来引发学生对酒的兴趣,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真实感官和品尝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认真去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再一步一步继续探究下去。

第三,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了解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共同去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做实验,亲自观察现象,总结现象,采用由“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让学生亲自使用实验室的酒精灯,说明酒精可以燃烧,认识氧化反应;用铜丝亲自做乙醇的催化氧化,亲身感受乙醇被氧化成乙醛的气味变化;再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乙醇与钠的反应。

第四,讲授法。鉴于学校实验条件(仪器和药品)的限制和使用浓硫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乙醇的消去反应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分析手段来认识乙醇的C—O键易断裂,认识乙醇的消去反应。

第五,教学用具:教材、课件、讨论表、教案、多媒体。

学法:1.自主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3.探究性学习法。

四、实施教学过程

笔者将教学过程概括为七个环节:

兴趣导入、认识用途、物理性质探究(物性探究)、结构探究、化学性质探究(化性探究)、总结归纳、巩固提高。

(一)兴趣导入

从生活角度引入视频:(碘酒)锐澳鸡尾酒广告,激发学生对酒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认识用途

課前已经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搜集酒的品种和用途,课上通过现场展示真实的几种酒:啤酒、鸡尾酒、红酒等;然后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进行归纳总结发言。

(三)物理性质探究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是让学生借助课堂上提供的酒去感知乙醇的色、态、味等方面的特性,再归纳、总结出来。借助实物,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形象地认识乙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容易接受。

(四)结构探究

有机物的结构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展示两种乙醇的分子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图片,运用讲授法,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帮助学生理解乙醇的结构。同时,建立起“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五)化学性质探究

在探究乙醇化学性质时,笔者采用一体化教学法来安排教学,首先将学生分好四大组,选好每小组的组长,讲述实验纪律要求,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去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1.探究乙醇氧化反应

让学生使用实验室的酒精灯,说明酒精可以燃烧,观察燃烧现象,认识乙醇氧化反应的一个方面;另外,再用铜丝亲自做乙醇的催化氧化,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和乙醇的气味变化,亲身感受乙醇被氧化成乙醛的过程。再结合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酒精探测仪的使用(交警用来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仪器,乙醇遇到三氧化铬(黄色)就会被氧化成乙醛,同时三氧化铬被还原成硫酸铬(蓝色),如果颜色发生变化,就可判断司机是酒后驾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然后,再认真总结现象,记录好笔记。

2.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为了让学生有对比性,更好地理解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笔者设置了钠与水、钠和乙醇的对比实验,让学生两个实验一起做,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再一起探讨:乙醇与钠反应时的断键方式。

之后,笔者就提出类推思想:乙醇与其他活泼金属(如钾、镁、铝)反应本质也一样。紧接着例举乙醇与镁的反应来分析断键的方式,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羟基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

然后再根据课堂上观察到的学生实验情况,总结实验情况,肯定学生做得好的方面,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自己。

3.探究乙醇的消去反应

鉴于学校实验室仪器条件(仪器和药品)的限制和学生使用浓硫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乙醇的消去反应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来认识乙醇的C—O键易断裂,认识乙醇的消去反应。

(六)总结归纳

认识理解完乙醇的化学性质之后,就让学生整理思绪,整理知识点,总结本次课学到了哪些知识,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系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巩固提高

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了课后作业,作业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及时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五、实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笔者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学习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方式。主要从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基础学情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评价学生的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动手、合作、模仿和创新能力去设计了三个评价表:表1:个人总结反思表;表2:自评卡量规表;表3:评价交流与合作技能—互评量规表。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给教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调整教学计划,也可以知道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较好,哪些较差,哪些学生学得较好,哪些较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去分析学生的理解程度、元认知能力以及他们在学习中的成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去解决问题。

六、总结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乙醇》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师心得

这次课通过由“生活——化学——生活”的学习线路,了解乙醇性质时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是有趣有用的,且有实验探究达到“做中学”的效果,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够好,笔者也有旧观念的束缚和多媒体运用技术有限,课上的开放程度不够;也鉴于学校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些实验仪器、用品没有及时购买,故无法做乙醇的消去反应。以后应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更多的问题提出,自己分析、自己归纳,并动手实验。

3.努力方向

作为教师,笔者会积极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勤于思考,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努力寻找最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

通过采用以上的教学模式,本次课题《乙醇》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去探究了乙醇的化学性质,相比被动去接受效果好。笔者作为教师也能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提高了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乙醇化学笔者
乙醇的学习指导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世界主要国家乙醇燃料生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