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逻辑

2018-01-15王芳

中文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摘 要:全面從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世界政党兴衰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全面从严治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继承从严治党思想的同时又使之变得更加充实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丰富发展 科学总结 传承弘扬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2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历史继承是现实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提出有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忠实继承了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科学总结了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弘扬了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一、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大历史贡献,是为后世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根本要求与核心要义,也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一贯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曾经指出:“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斗争的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恩特别强调,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要从严建党治党,并且提出了党的纪律的科学概念。1859年5月18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就鲜明而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宣言》把无产阶级政党定名为共产党,并对它的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作了经典式的说明。《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的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又创新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就为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要实现无产阶级运动的胜利,必定要求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必须保持自身的生机与活力,始终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才能聚集和形成整个阶级的革命力量。

列宁领导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提出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在获得执政地位后必须防止自身的腐化变质。十月革命胜利后,共产党第一次成为执政党,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变,列宁十分注重从严治党。列宁指出,“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就不能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他进一步提出:“我们的任务是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为此,他强调:“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俄共正是据此曾不止一次地重新登记党员,实行清党,纯洁党的队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具有理论借鉴的意义。全面从严治党和马克思主义管党治党学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继承从严治党思想的同时又使之变得更加充实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

二、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总结了政党兴衰的历史经验

执政党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决定着政党的生存和发展。站在历史转折关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汲取世界上一些老牌执政党衰败落伍、丢权垮台的教训。纵观几十年来世界范围现代政党政治发展,多少百年老党大党在成立之初艰难困苦、成绩突出,在执政以后由于治党不严,或放弃信仰、腐败丛生,或内部分裂、治国无方,最终没有逃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通览《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不难看到,日本自民党、苏联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印度国大党、印尼专业集团、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六个世界老牌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都与管党治党上软弱无力、理想信念上崩塌丧失、人员组织上腐化堕落有关。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供了前车之鉴。世界上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和遭受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惨痛失败,苏东国家共产党政权亡党丧权,共产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苏联共产党的发展历程:1917年,苏共20万党员建国,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1945年,苏共200万党员卫国,领导卫国战争取得胜利;1991年,苏共近2000万党员亡国,丧失了执政地位。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由列宁创建、具有93年党龄、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垮台。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是苏联共产党变质,苏联共产党没有形成能够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道路、路线和纲领,没有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党内滋长了一批由特权形成的利益集团和腐败分子。归根到底,苏共失去了群众基础,最终导致亡党亡国。而苏共失去群众基础的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队伍建设和党员党性培养,党不管党。高层腐败滋生,更是让基层党员、群众对中央失去了信任。苏联解体前和苏共亡党前,曾有一个“苏共代表谁”的民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endprint

上世纪80、90年代,東欧剧变的前夕,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党员占人口的比重都不低,一般在6%以上,其中罗马尼亚是党员比重最高的国家,达到16.1%。当时在罗马尼亚,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共产党员,但是当时垮的最惨的也是罗马尼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虽然一些人拥有共产党员的称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都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员当中,有很多人的言行完全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历史表明,苏东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把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搞好。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苏东各国共产党没有真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盛行教条主义,犯了左倾错误;没有有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过分集中,民主不足;没有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苏东各国共产党忽视了自身的思想建设,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结果使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使党内思想混乱,观点不一;党的民主集中制也遭到削弱和破坏,民主有余,集中不足,党和政府缺乏应有的权威,地方各自为政,大搞极端民主化,使党组织涣散,派别林立,四分五裂,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各种腐败现象日趋普遍和严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当时的苏共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允许党员公开发表与组织决议不同的意见,实行各级党组织自治原则,结果不少苏共党员甚至是领导层的成员否定苏共历史、否定社会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内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裙带关系之风盛行。党的高级干部及其子女享有各种特权,少数官僚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营私舞弊。这些腐败现象从内部腐蚀党的机体。其他东欧国家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同样的问题。再加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向苏东各国发起“和平演变”的全面攻势,这样就使得苏东各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内忧外患中遭到重创,最终导致苏东各国的共产党丧权亡国。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实践证明,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不严明党的纪律,就会分崩离析、一团散沙,导致丧失执政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从苏联东欧亡党亡国中吸取教训,促进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向着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方向发展。

三、全面从严治党传承弘扬了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治党过程中,一直遵循从严建党治党原则。96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只是国内政坛众多政党中的一个小党,党员人数不足百人,而且很长时间被迫呆在偏僻落后的农村和山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弱小的在野党发展壮大成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其中的宝贵经验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非常重视从严治党,逐步构建了一整套铁的纪律与规矩。1921年党的一大形成的纲领对党的名称、性质、任务、组织、纪律和监督等党内政治生活提出明确规定。1922年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对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作出具体明确规定。1926年8月,党中央发出了坚决清除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的反对腐化的专门文件。1927年制定的《政治纪律决议案》首次提出了党内政治纪律,特别强调:“只有最严密的政治纪律,才能增厚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力量,这是每一个共产党所必具的最低条件。”中共六大党章第一次明确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使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执行有了党内法规的保障。

1937年的延安,发生了轰动一时的黄克功逼婚杀人案。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勇冠三军的红军将领黄克功处以死刑。判决当日,毛泽东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对黄克功案件的处理,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定决心。

1942年2月开始的整风运动是贯彻从严治党原则,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纠正左倾和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为此主要采取了总结历史、检讨工作、加强学习的措施。这些措施从思想上、作风上、组织上全面落实了从严治党原则,特别是铲除了党内不健康现象的思想根源,保证了从严治党能够持久有效。延安整风运动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建党思想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建立了严格的党的纪律。党的纪律不仅是针对普通党员,也是针对党的领袖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既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所以,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我们党和军队建设成功的宝贵经验。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提出了“六不”规矩。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主动落实从严治党原则、防止党内革命意识消退的重要举措,表明从严治党不仅纠正已经产生的错误,而且防范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进京赶考”前给自己立下的纪律和规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地位和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党的自身建设。1950年至1954年的整风整党运动,1951年到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使党的各级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为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大规模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一个革命党在成为执政党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贪腐就是其中之一。建国初期查办的刘青山、张子善事件,就是党的领导干部严重贪污盗窃国家资财案件,被称为“共和国第一贪污案”。1952年2月10日,通过公审大会,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刘青山、张子善被执行枪决两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出台,成为新中国第一部专门惩治贪污腐败的法律条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使党内政治和党的建设重回正轨,为启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支持。1980年2月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既总结了几十年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教训,又针对当时的实际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党内法规,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

改革开放以后,全党集中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这些无不表明,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从长期执政党建设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这个思想既是党的建设思想的集大成者,也对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创新。从出台“八项规定”,修改和颁布《中国共产党廉洁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与效果达到了党建历史上最高水平。

作者简介:王芳(1981-),女,山东汶上人,中共无锡市委党校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西方政治思想和政党政治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
《古田会议决议》对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启示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浅析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现实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为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