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探究
2018-01-15李超
李超
摘要: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转变自身的固有观念,慢慢地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全面、自由发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探究学习课堂.同时,高中数学作为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自主意识;学习兴趣;积极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也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新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21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状态。因此,学生如果只是把老师教授的知识学会,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求学生必须要自主学习,自己主动的钻研数学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对于高中数学解题有很大的启发。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主动的学习、研究与探索,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秘。
一、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跟学生一起努力。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要比初中增加很多,其逻辑性也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高中数学老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授课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采用学生比较认可的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思想动员环节,教师要在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指导,从浅入深、层层递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上课开始环节,先用简单的话语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自学环节提出要求,也就是说,这节课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分配多长时间自学?选择何种方式检查自学的成果?等,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自主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向老师进行求证,并让老师进行专业的解疑答惑。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明确学习目的,引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必须改变“教书匠”的毛病,做教学的有心人,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介绍牛顿、高斯、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树立远大志向。同时,结合学生将来可能面临的情势,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确立奋斗目标,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明确,必然从心理上产生“我要学”的志向,继而形成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
三、加强对课本中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运用其方法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定义和概念是对学生解题方法进行提升的一项最基本元素。因此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对书本进行利用,充分运用其中的公式和法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课本的重要性,通过对其中数学概念的有效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有所针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将变得更加扎实和稳定,这对于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奠定良好基础。
四、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之处
在讲课之前,尽量让学生对习题做到心中有数,即已对习题进行了演练.如果没有这一步,学生对习题完全没有认知,那教师“此时的讲”也是无意义的.因此,要做到练在讲之前.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并非一味地侧重于“不停地讲讲讲”,而应该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偏简单的知识点习题,教师可以适当点出注意点、易错点.而对于偏难的知识则需要教师重点深入分层次、具体详细地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重点掌握.这样,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而感知数学的求知乐趣.高中数学抽象性、逻辑性强.对于数学的学习,学生需建立在课下练习基础之上.学生在课下应该积极主动对习题进行训练,这是一个自主思考的好机会.对于涉及较难知识点的习题,学生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比如,对于“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的知识点,“直线与方程”“直线与斜率”等知识相对容易掌握.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课下布置的任务,即使不完成,课上也能跟上老师的步伐.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則需要学生调动积极性,多与同学继续探讨,自主探究,将疑问带到课上.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选择“关键点”进行讲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实现自主探究学习.
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多提问题的习惯
勤学好问一直是做学问者应该持有的良好品质,提问来源于思考,思考才能进步,因此不管是怎样的思考方式,只要产生了问题,就应该提出来并及时地解决掉。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理解知识过后与自己的想法产生了偏差,或者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不是太到位,在向深层面思考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无论哪种情况都表明学生在提问题之前已经做过了分析,这就是提问的益处。真理和光明就是在这样解决掉一个个的问题过后才显现出来的。积极思考、勤学好问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也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技能。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留出足够时间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在此期间可以向教师提问来自多方面的问题,教师或者据此做出解答,或者把题目布置给全班的学生,集聚解题思路,也借此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机会。另外,教师还可以把课本内容加以改进。比如变换书中某个既定原理的条件,让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以上积极思考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积累总结,大胆创新,引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学生要积极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各方面去强化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从容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从而有效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并保证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尹维香.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J].高考,2015,(4).
[2]蔡英会.浅析在新课标下对高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几点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