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及“学困生”的转化

2018-01-15金琳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社会转化学困生

金琳

摘要:“学困生”的形成有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培养和自身的原因,本文对“四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转化“学困生”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学困生”;影响;转化

学习功课是社会交给学生的一项主要任务,他们应该努力完成。同时,学习又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谋取职业的预备活动。从升学的角度看,学习成绩更是评价学生的最重要尺度。现实情况是在中小学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为数不少。这些学生学习努力,甚至比别的同学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汗水,牺牲了更多的课外看电视、与人交往、玩的乐趣,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上不去,被视为差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责难。他们为此苦恼、自卑,变得厌恶学习,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路。因此,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以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而“学困生”本身由于自觉能力差,各种不健康书报,电视电影及网络资源、电子游戏机,琳琅的娱乐场所,加上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这些都是“学困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根源所在。中学生的生理和心里还处在成长期、思想还不稳定,对外界不良因素的“免疫力”不强、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由于“学困生”在校园、家庭中往往找不到自我,他(她)们只有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上的小圈子等地方找回自己。所以“学困生”往往出现逃课上网,甚至有在社会上拉帮结派等行为。由于他们缺乏自制力,当他们“逃”出校园外,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良的文艺作品,暴力、色情影视或音像作品就乘虚而入、影响甚至腐蚀“学困生”的思想,让他(她)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2.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庭的不良教育主要表现在:第一,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他们对子女是依顺和骄惯,结果使子女任性、自私;第二,家长对子女过于放任。他们对子女不闻不问,“养而不教”,结果使子女自由散漫,感情用事,有的甚至滑到邪路上去了;第三,家长对子女过于严厉。他们往往对子女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信奉“不打不成才”的信条,结果子女胆怯沉闷,无进取精神。第四,家庭成员的某种恶习或不轨行为为其提供了直接效法的榜样。诸如:打扑克牌玩麻将、打架骂人、小偷小摸、损公肥私、生活腐化等等。第五,父母工作繁忙,或在外地打工,为了补偿不在孩子身边的愧疚,他们就极力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如买电脑、手机、新潮衣服,多给些零花钱,让学生带来攀比心理,从而让学生不能安心学习。

3.学校教育的不足和失误

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其表现是:第一,当前的学校工作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对“学困生”不能和“优秀生”一视同仁,常以歧视的态度待之,如按成绩排队,对“学困生”弃之不管,这样的“特殊待遇”成了“学困生”“胸口永远的痛”另外放弃或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第二,教学进度不科学,教师的教学速度过快也会导致“学困生”越学越“困”,使他们最终失去信心而“破罐子破摔”。第三,教师本身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师表,其言行表现在学生心里上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消极的东西最容易被学生所感受而效仿。第四,对领导的子女、爱请客送礼家长的子女,教师教育辅导学生时分彼此也是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4.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的是因为学习基础差,知识出现了断档,学下去就很困难;有的是因為没有找到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结果事倍功半;有的是出现在非智力因素上,怕困难,兴趣不在学习上,天天玩电脑、手机,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是用手机做,有的同学甚至把手机带到课堂上玩;也有极少数的因为智力存在问题。

二、“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1.要锻炼“学困生”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学困生”的形成一方面是受外部诱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内部错误观点的支持。有的人主张给学生换一个环境而远离不良诱因的影响,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消极的方法。积极的方法是从正面诱导学生,培养他们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使“学困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便能形成其独立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

2.发展并满足“学困生”的正常心理需要。喜欢表现自己,以取得老师的信任、尊重和重视为自豪,是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需要,“学困生”尤其如此。因而,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努力发现“学困生”的正常心理需要,给他们创造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让他们担任某项活动的负责人,担任他们力所能及的班级干部等。

3.消除疑惧心里和对立情绪。一旦“学困生”对老师产生了疑惧心里和对立情绪,那么他就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给教育带来难度。怎样消除“学困生”们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呢?首先,教师应真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过失和缺点的“学困生”,决不能在心理上给他们以排斥感。其次,要注意教育方式。对有过失和缺点的学生,一则应尊重他们的人格,二则应批评教育(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与场合),切不可采取粗暴的形式或用过于尖刻的言词进行讽刺挖苦或人身攻击。

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对“学困生”从关心爱护入手,给他们以温暖,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来感化学生。这样的方式能使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步步缩短,感情逐渐融洽。

5.洞悉“学困生”身上的微小闪光点,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学困生”如果失去求知欲,就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的生活,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循循诱导,使之发扬光大。“学困生”一般都认为自己什么都差,没有一点优点。抓住“学困生”的这一心理,一旦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便及时进行肯定,同时指出某些方面的不足(一次不能提的过多,否则难以全改),提出努力的方向。用强大的外部力量来调动和激发他们埋得很深的内部动因,使之转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教育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很多,如果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学困生”是可以转变为优生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转化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