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到创造诗歌
2018-01-15洪娟
洪娟
摘要: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在语文课本中是重要的一项环节,也是承上启下的较为独立的知识点,既承接了小学阶段对诗歌的兴趣阅读,又为初高中及未来的诗歌创造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兴趣,提高诗歌的阅读和创造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包括对个别古词的理解,对诗歌情景的还原和诗歌的意义,但是无论是哪种教学都需要使学生熟练的对诗歌进行阅读和创造。
关键词:阅读;创造;初中语文诗歌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最简便的途径,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熟悉诗歌的大体,铭记诗歌的音律,为诗歌的创造埋下印象深刻的种子,从而使创造变得不再强人所难,变得信手拈来。所以,先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诗歌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点,然后再将读到的美文好句加以借用,变成自己的诗书内涵,便可创造。因此,本文主要是结合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阅读和创造问题进行的探究策略。
一、阅读诗歌和创造诗歌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阅读诗歌的应用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阅读诗歌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要坚持主体性原则,首先是把握初中生的阅读兴趣点和阅读方式,以及每位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进而选择有效的阅读方式来进行教学;其次是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对诗歌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诗歌的阅读效率。
2.创造诗歌的应用原则
创造诗歌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要坚持科学性原则,首先是科学的选择诗歌的主题,使学生能夠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创造,同时主题要具有开放性,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局限在标准的答案里学习。
二、阅读诗歌和创造诗歌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探究策略
1.树立阅读和创造的教学理念
提高阅读和创造诗歌的能力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是灌输式的进行课堂讲授,而是树立阅读和创造诗歌的学习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进行相互讨论、师生交流。
例如,《关雎》(节选)这一首诗词,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先让同学自己对这首诗词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让同学体会并感受诗人在创作“关雎”时内心的所想所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以便更好的理解。当老师把这首诗词讲解完毕后,可让学生们仿造“关雎”的结构和措辞,自己创造一首著作,来达到创造诗歌的教学理念。
2.创设阅读和创造的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诗歌的阅读和创造能力需要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轻松的阅读和创造诗歌的氛围,有必要的话还可将班级内加以修饰,贴上古诗词、古文等,烘托出充满诗歌气息的学习环境。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出学生对诗歌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也可以自由的阐述自我的观点,积极参与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可以事先让学生查阅三国时期魏国的时代背景,了解曹操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心理变化,并在班级内张贴上三国时期的古文化图和著名人物,来使得同学将此诗词阅读起来时印象更加深刻。同时,让学生模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样的蓬勃景象进行创造,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胸襟情怀。
3.丰富阅读和创造的教学形式
诗歌的阅读和创造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探究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可以是学生对诗歌人物角色扮演的形式,也可以是几个同学共同创造一首诗歌的形式,还可以是小组竞赛拼比诗歌的形式,无论是采取哪种阅读和创造诗歌的形式都要结合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内容进行可行的探究,提高学生对诗歌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泊秦淮》这首诗歌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由结组来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个人扮演诗中的主人公,一个人扮演酒馆的小二,一个人扮演商女,分工合作,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人愁绪的心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掌握相关的诗歌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全面的发展。
中国,从古至今的泱泱大国,古诗歌是绝对的一项瑰宝,那古文明史几千年不曾中断,人杰地灵,可现如今诗歌的发展却桎梏不前,没有进入到初中生那个梦想与诗的年纪。而为了将诗歌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提高诗歌的阅读和创造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探究,则需要教师及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诗歌的教学形式,创设适合学生进行诗歌阅读和创造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阅读和创造中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华夏的古文化真正的进入每一个青少年的心中,加以传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施良方 崔允郭主编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3]孙清武:《古代诗歌教学八法》,《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6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