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专业课教材建设调查分析
2018-01-15李义红秦春蓉
李义红?秦春蓉
[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相较于公立大学,大多数独立学院在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科研水平、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有效提高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往往面临着更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独立学院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力,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而教材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结合该校的教材建設与管理现实,分析了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策略做了思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材建设;调查
多数独立学院将培养目标定位在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之间,但大多专业克隆母体高校,不少独立学院连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都是照搬母体高校,教材更是“拿来主义”。用一本、二本学生使用的教材,来培养三本的学生,结果是让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感到无所适从。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发现许多理论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也不容易接受,专业课更是如此。为全面了解独立学院专业课教材建设的现状,本文专门针对该校淬炼商学院的专业课教材建设情况展开调查。淬炼商学院主要开设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含人力资源、物流管理方向)、资产评估4个专业,数据主要以调查问卷形式在全院采集:面向老师发放问卷38份,收回31份,有效问卷31份;面向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年级涵盖大二、大三、大四(大一新生尚未开设专业课课程),回收问卷119份,有效问卷119份。
一、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该校开设经管类课程30多门,已出版教材(5门)和在编教材(6门)还不能满足全院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对于非自编教材,“权威教材”所占比例很大。
1.自编教材新颖性不强
教材是对现有成熟理论的高度凝结,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特征。如何让深奥的理论变成学生浅显易懂的知识,是每个教材编写者的责任。有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课教材“太枯燥、太繁琐、太死板”,内容的处理不够精炼,学生在学习时无所适从。
传统教材的案例多来源于经典案例的解读。而教材的使用者——学生基本属于95后,网络环境对他们的生活成长影响非常大,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传统教材的局限性越发明显,案例无法与生活较好地结合,学生在面对教材时犹如鸡肋般食之无味。
2.缺乏教材选用、管理和评价体系
学校的教材建设还停留在“教材自编率的增加有利于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打响知名度和提升竞争力”阶段,忽视了教材选用需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很多老师在选择教材时没有明确标准,“人情教材”、“权威教材”泛滥。
3.学校对教材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
独立学院起步慢,缺乏政府支持,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教材建设投资见效慢,收益回报少,从表面看不急迫,这成了很多高校避而不谈的区域。
二、加强教材建设的对策
1.深度开发校企合作资源,建立教材网络案例库
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尤其是与现有校企合作企业的衔接,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独立学院在自编教材时需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多点干货,少点理论,多点“接地气”的案例阐述理论,形成学校-学生-企业模式,推动教材建设尽量讲求实践性,增加应用性,减轻教材“晦涩、枯燥”的尴尬局面。教师在自编教材时尽量选取近几年的热点案例,将收集到的案例归纳整理,建立网络案例库。
2.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探索制定“应用型”教材的评价标准
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体系是优化教材建设的重要手段,教材质量的好坏是教材建设的重要衡量标准。使用者最有评价的权利,高校应该尽快成立专业的教材编写队伍,改变目前教材建设各自为政,随意而为的现状,同时建立教材跟踪制度,对老师、学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有效的教材质量反馈机制。
3.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开发“精品教材”
加大对优秀自编教材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对于优秀自编教材,学校应当及时给予表彰鼓励。同时着眼开发“精品教材”,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模式,弱化基础理论,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开发。
三、结语
教材建设关系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纵观高校教材市场,教材编写五花八门,多数教材的内容“继承”多、创新少。独立学院的专业课教材不应该再沿此老路走下去,应另辟赛道。
参考文献:
[1] 宋慧杰. 高校教材创新管理的对策研究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 (12): 156-157.
[2] 戚鹏, 邢鹏. 高校教材建设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J]. 高校教育管理, 2009, 3 (4): 80-82.
[3] 李湘军. 浅析高校教材建设与评价 [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0): 73-74.
[4] 陈琳, 蒋艳红, 李凡等. 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1 (10): 20-23.
作者简介:李义红(1985-),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秦春蓉(1982-),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服务管理。
资助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73198)。endprint